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034149)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宇振覃琳李必瑜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城市
  • 1篇地方志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图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政府引导
  • 1篇人口
  • 1篇数据库
  • 1篇清代
  • 1篇明代
  • 1篇街区
  • 1篇街区改造
  • 1篇近现代
  • 1篇旧城
  • 1篇旧城改造
  • 1篇旧建筑
  • 1篇旧建筑再利用
  • 1篇肌理
  • 1篇建造技术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 3篇重庆大学

作者

  • 6篇杨宇振
  • 1篇李必瑜
  • 1篇覃琳

传媒

  • 2篇华中建筑
  • 2篇建筑史
  • 1篇建筑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城市地图初探
2008年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前人记述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城市地图作概要的梳理,对于各历史时期城市地图的主要类别、特点等进行述说;第二部分从城市与建筑史角度提出志书地图、大比例城市地图以及区域地图在城市意象、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区域城市体系三个方面的相应作用。文章最后强调文献研究与图像研究的结合,通过基于'历史城市数据库'的定量分析以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研究工具,推进历史城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杨宇振
关键词:地图地方志城市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
传统街区改造中的“渐进更新”策略与低成本建造技术——以“重庆川道拐”街区为例被引量:10
2005年
通过4年多的“渐进更新”和低成本的旧建筑再利用,一个典型的传统山地街区在延续原有城市肌理同时创造了新的城市景观和就业岗位。街区的更新模式与建筑策略有别于普遍的“大拆大建”做法,是旧城改造新模式的探索。文中强调渐进更新和旧建筑再利用是“政府引导”、“群众动员”与“规划设计”共同作用的良性结果,并分析了规划设计与实践的方法、手段、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街区今天依然处于持续更新之中。
杨宇振覃琳李必瑜
关键词:建造技术街区改造旧建筑再利用城市肌理旧城改造政府引导
论近代城市建设发展研究的多维因子——以近代重庆城市为例被引量:4
2005年
文章结合重庆城市个案展开分析,从空间层面、时间段、城市主体以及技术体系演变等方面探讨推进近代城市建设的力量,提出“区域”、“短时段”综合研究、“城市人群”以及“城市建设机构、法规与计划案”等研究近代城市发展的多维因子。
杨宇振
“礼”与“理”的世界——中国近现代城市转型批判被引量:3
2006年
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史是一部“礼”与“理”的世界接触、较量、交融的历史,是两种不同城市哲学激烈碰撞的过程。该文对于“礼”世界中的城市规范、“理”与近现代城市发展进行阐述,扼要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城市哲学的内涵、差异以及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进而指出近代以来,基于科学理性的社会发展观相当程度排斥了对具有深刻人文价值的传统文化的认知、研究和传承。城市建设中,缺乏对“理”的深度认识导向盲目的、粗劣的模仿;而缺乏对“礼”的认知导向的是对历史的无知和历史遗产的践踏、对城市机械性的建设以及对人性的轻蔑。文章最后强调“礼”世界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在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理论建设中的不可忽视性。
杨宇振
关键词:近现代
清代四川城的形态与祠庙建筑空间格局被引量:3
2005年
根据《大清一统志》、雍正《四川通志》等志书中提供的有关清代四川城池资料,结合民国时期城池的测绘图纸,对城池形态、城的拓展、祠庙建筑的空间格局、府州间的数量与分布等4方面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解读;绘制相应的图表;归纳其中的共性与差异。
杨宇振
关键词:清代
明代四川的城池与人口
2005年
根据志书中提供的有关城池、人口和田赋的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解读,并结合图表比较和地图绘制展开论述;基于府州总人口、首县人口以及辖县人口与相对应城周的关系比较,指出明代四川城池的规模与人口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并呈现地区间的强烈差异性;明代四川地区以重庆府为中心的川东和以叙州府、直隶泸州为中心的川南大发展,改变了历史时期以来的空间格局。
杨宇振
关键词:明代城池人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