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5B05-2)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8H指数:8
- 相关作者:夏绍南崔爱花高红兵张丽娟杨磊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几种棉花脱叶催熟剂在鄱阳湖棉区的应用效果初探被引量:21
- 2013年
- 在10月中下旬对鄱阳湖棉区棉花喷施3种不同的脱叶催熟剂,研究了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乙烯利的脱叶效果最明显,且脱叶率随着噻苯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单施乙烯利的脱叶效果不明显;不同处理对棉花的催熟效果均不明显,以喷施750 g/hm2噻苯隆+2250 mL/hm2乙烯利处理的相对较好;喷施脱叶催熟剂对棉花的单铃重和衣分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丽娟夏绍南崔爱花高红兵
- 关键词:脱叶剂催熟剂棉花
- 新常态下稳定江西省棉花生产的建议和对策被引量:24
- 2015年
- 通过对江西省棉花生产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因受籽棉单价持续走低、劳动力短缺、自然灾害频发、棉花生产用工多,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效益差等因素影响,导致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棉花生产面积出现连年下滑。因而提出"积极开展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种培育、配套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防灾减灾等技术进行研究与示范;同时在建设标准棉田实现规模化生产、扩大棉花生产补贴范围、调整植棉补贴方式、实施棉花全产业链创新工程、完善棉花生产保护政策、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的建议。旨在稳定江西省棉花生产,提高棉田综合效益。
- 杨磊陈宜夏绍南聂太礼危胜初
- 关键词:棉花生产
- 利用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作棉花育苗基质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探讨棉花基质育苗的本土化应用技术问题,通过以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与河沙、草炭不同配比的配方,在田间和室内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按棉籽壳料渣、河沙和草炭的体积比为6:3:1的配方3,其三叶期单株干物质质量和单株叶面积分别比江西高安生产商品基质增加48.4%和73.5%;其育苗成苗率、移栽成活率和实收籽棉产量与对照基质育苗移栽无明显差异;育苗后的基质可还田作肥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棉副产品的综合和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是一种取材方便、节本省工和环保的棉花育苗基质材料,在棉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张允昔崔爱花夏绍南杨磊陈宜张绍银
- 关键词:棉花棉籽壳育苗基质
- 鄱阳湖植棉区棉花脱叶催熟技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对几种棉花脱叶催熟剂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0%噻苯隆与40%乙烯利复配以及高氯酸镁与40%乙烯利复配均有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初步建立了鄱阳湖植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关键技术:适宜的剂量为50%噻苯隆600~9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或高氯酸镁2250~27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适宜的喷施时间为10月初至10月中旬。
- 张丽娟陈宜杨磊崔爱花高红兵夏绍南
- 关键词:棉花脱叶效果
- 对10个棉花杂交组合竞争优势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利用杂种优势选择杂交棉新品种,通过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0个杂交组合从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方面与对照(赣棉杂1号)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在株高、始果枝着生节位、果枝数、单株成铃、衣分、霜前花率、产量等性状方面表现负向竞争优势,而在始果枝着生高度、单铃重、比强度、纤维长度、整齐度等方面表现正向竞争优势;根据育种目标综合评定,组合1和3为优良组合。
- 崔爱花夏绍南张丽娟高红兵
- 关键词:棉花
-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4年
- 为江西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赣北棉区栽培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2008—2012年在赣北棉区进行施氮量0,150,300,450,600 kg/hm2的定位试验,以探讨氮肥施用对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赣北棉区棉花高产施氮量为350.1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为308.7 kg/hm2;氮肥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施氮能显著增加棉花单株成铃数、产量和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霜前花率降低。
- 张允昔陈宜崔爱花夏绍南杨磊鲁速明董合林
- 关键词:棉花施氮量氮肥利用率
- 长江流域棉花综合群体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以15个长江流域棉花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花粉混合互交构建了综合群体,从中选育出29个棉花株系。通过田间试验对12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衍生株系间霜前花率的变异最大,子棉产量及构成因素次之,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纤维品质、产量及构成因素、霜前花率、衣分和株高等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4.312%、19.662%、13.287%、10.812%、9.085%。基于SSR的分子标记差异,绝大多数衍生株系聚在一类,遗传差异较小,明显区别于黄河流域棉花品种。
- 何陈述郭小平
- 关键词:棉花主成分分析分子标记
- 抗病虫棉花杂交种川杂棉30的选育
- 2014年
- 川杂棉3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自育的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Z0242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配制成的抗病虫棉花杂交种。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皮棉产量1551.75kg/hm2,分别比对照川棉45、川杂13增产27.74%、17.65%,表现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棉红铃虫。201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 张骞方叶鹏盛韦树谷李琼英曾华兰何炼刘朝辉
- 关键词:棉花抗病虫品种选育
- 黄河流域棉花不同熟性品种在鄱阳湖棉区适应性分析
- 究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鄱阳湖区的适应性情况,完善该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选择了来源于黄河流域棉区的早熟、中早熟和中熟3种熟性8个常规棉花品种(系)在江西九江种植,调查其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性状.结果表...
- 夏绍南陈宜张丽娟李永旗崔爱花高红兵李直兴危胜初
- 关键词:棉花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鄱阳湖棉区
- 江西种植外来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成铃分布被引量:7
- 2015年
- 为研究外来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江西棉区的成铃分布情况及产量性状,于2014年引进黄河流域棉区的早熟、中早熟和中熟3种熟性的3个常规棉花品种在江西九江种植,分析其成铃分布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的中下部及内围成铃率相对较高,籽棉产量最高。在当前栽培条件下,中早熟品种较适宜在江西棉区种植。
- 李永旗夏绍南崔爱花张丽娟高红兵李直兴周宝珍
- 关键词:棉花熟性成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