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Z090507017709001)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封志纯李秋平许靖马兴娜周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早剥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胎盘
  • 4篇胎盘早剥
  • 4篇产儿
  • 2篇低出生体质量
  • 2篇低出生体质量...
  • 2篇血管
  • 2篇肝素
  • 2篇超低出生体质...
  • 2篇出生体质量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友病
  • 1篇血友病因子
  • 1篇营养
  • 1篇早产儿脐血

机构

  • 6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封志纯
  • 5篇许靖
  • 5篇李秋平
  • 4篇杨璐
  • 4篇周丽
  • 4篇马兴娜
  • 3篇孔祥永
  • 3篇王自珍
  • 2篇张小英
  • 2篇孔令凯
  • 2篇陈冲
  • 1篇唐雯
  • 1篇兰洁
  • 1篇刘敬
  • 1篇韩栋
  • 1篇梅亚波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6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喂养间隔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肠内营养的最佳喂养间隔,以制订早期肠内营养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1例婴儿随机分为3组,以0.5 ml为起始剂量,分为间隔12 h喂养1次的A组(51例)、间隔6 h的B组(63例)、间隔3 h的C组(67例),梯度增加奶量至150~160 ml/(kg.d),达到全肠道营养。结果 A、B、C组婴儿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分别为(13.4±3.8)d、(16.0±3.3)d、(15.2±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C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婴儿矫正胎龄32周的体质量分别为(1289.9±158.6)g、(1184.4±189.8)g、(1197.6±205.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婴儿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婴儿的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胃肠外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三组婴儿的喂养不耐受累计时间、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败血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以A组发生率最低。结论以0.5 ml、间隔12 h启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能减少并发症,促进体质量较快增长,喂养效果理想。
许靖张小英李秋平王自珍周丽杨璐马兴娜封志纯
关键词:营养早产儿
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干预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总结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从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中心患儿资料中,根据入选条件,选取患儿83例,其中胎盘早剥37例为观察组,非胎盘早剥46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指标中,两组患儿比较,胎龄、多胎、胎膜早破史、出生体重、体重与胎龄匹配情况(小于胎龄儿或否)、母亲年龄、母亲妊娠糖尿病、新生儿窒息史、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血浆及使用肝素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属于胎盘功能不全,多继发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使用小剂量肝素、输注血浆防治效果理想。
许靖李秋平孔祥永王自珍周丽杨璐马兴娜梅亚波刘敬封志纯
关键词:胎盘早剥肝素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最佳胃肠内喂养(EN)启动时间,以促进ELBWI体质量增长,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9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116例ELBWI,随机分为24 h开奶组和延迟开奶组,每组各58例。24 h开奶组出生24 h内启动EN,延迟开奶组禁食3 d后启动EN。2组均接受"全合一"胃肠外营养(PN),EN 0.5~1.0 mL,2~4次.d-1,梯度增加喂养次数及奶量,至150~160 mL.kg-1.d-1,过渡为全肠内营养。观察2组患儿生化指标、体格发育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24 h开奶组与延迟开奶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窒息史及分娩前用药、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纳入条件相同;出院时NEC发生率、住院时间、宫外发育迟缓、喂养不耐受、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光疗时间、使用布洛芬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与延迟开奶组相比,24 h开奶组矫正胎龄32周时体质量较高[(1 300.6±161.2)g vs(1 174.8±192.3)g,P=0.000],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13.5±3.7)d vs(15.1±3.2)d,P=0.014],PN时间较短[(45.7±6.7)d vs(54.8±10.6)d,P=0.000],ALT[12.0(3.5,45.0)U.L-1 vs 72.0(30.0,89.3)U.L-1,P=0.000]、ALP[334.5(157.0,378.0)U.L-1 vs 560.0(409.0,997.0)U.L-1,P=0.000]、总胆汁酸[11.4(6.0,13.5)μmol.L-1vs 14.6(9.2,22.3)μmol.L-1,P=0.000]均较低。24 h开奶组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5%vs 19%,P=0.023)、脓毒症(7%vs 21%,P=0.031)的发生率低于延迟开奶组。结论 ELBWI 24 h内开奶较延迟开奶安全、有效。
许靖张小英李秋平王自珍周丽杨璐马兴娜封志纯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外营养并发症
普通肝素防治胎盘早剥早产儿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效果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早产儿使用普通肝素防治凝血功能异常的最合理剂量。方法纳入60例胎盘早剥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普通肝素。A组用0.1 mg·kg-1普通肝素、B组用0.2 mg·kg-1普通肝素、C组用0.3 mg·kg-1普通肝素。给药方法:入院24 h,每6 h 1次;入院24~48 h,每8 h 1次;入院48~72 h,每12 h 1次;72 h后每日1次至停用,或直接停用普通肝素。检测入院未使用普通肝素时及使用普通肝素24 h、72 h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记录临床体征。结果 3组早产儿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黄疸、住院天数、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A组、B组、C组使用普通肝素24 h凝血功能检测值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A组、B组、C组使用普通肝素72 h凝血功能检测值及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各项指标在各组使用普通肝素前、使用24 h、72 h之间比较,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凝血酶原时间在A组、B组用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A组用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血小板计数在C组用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普通肝素0.1 mg·kg-1是胎盘早剥早产新生儿防治凝血功能异常的最合理剂量,0.1~0.3 mg·kg-1剂量均安全、有效。
许靖李秋平孔祥永韩栋孔令凯陈冲封志纯
关键词:胎盘早剥凝血功能
胎盘早剥早产儿脐血与产妇静脉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胎盘早剥新生儿脐血与产妇静脉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变化,探讨胎盘早剥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病理机制。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产科2010年11月-2011年11月产科住院病人中,纳入发生胎盘早剥的产妇及新生儿作为胎盘早剥观察组(早剥组);非胎盘早剥观察组(非早剥组)为上述单位早剥组每例患者后2名产科入院患者,以办理入院登记时间为准。采集产妇的静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脐动脉血,并收集胎盘组织,用ELISA法检测其VWF、ADAMTS13水平。结果早剥组共纳入58例,非早剥组共纳入116例。根据非早剥组检测值计算出单侧95%参考值。产妇静脉血:VWF<857.80 U.L-1,ADAMTS13>119.63 U.L-1;脐静脉血:VWF<852.71 U.L-1,ADAMTS13>28.12 U.L-1;脐动脉血:VWF<1 416.96 U.L-1,ADAMTS13>147.90 U.L-1;胎盘组织VWF<760.66 U.L-1,ADAMTS13>27.53 U.L-1。早剥组各项VWF高于非早剥组(Pa<0.05);早剥组产妇血及脐血ADAMTS13水平均低于非早剥组(Pa<0.05)。结论胎盘早剥孕妇/产妇及胎儿/新生儿体内ADAMTS13水平随VWF水平的升高而下降,VWF是胎盘早剥发生时母儿高凝状态的因素之一,ADAMTS13具有保护作用。
许靖李秋平孔祥永孔令凯陈冲杨璐周丽马兴娜封志纯
关键词:胎盘早剥高凝状态抗凝作用
组织因子基因沉默对胎盘早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对胎盘早剥(placental abmption,PA)和正常出生的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HUVECs)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进行干预。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PA)产妇分娩胎儿(足月或早产不限)6例的脐带(PA组)及6例同期正常产妇分娩胎儿的脐带(正常对照组)。构建RNA干扰TF基冈表达载体及RNA干扰沉默PA胎儿HUVECsTF基因表达。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处理:(1)空白未干扰对照;(2)假干扰对照;(3)RNA干扰TF基因表达。观察处理后HUVECS在基因沉默前后的mRNA表达、TF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的变化。结果将构建的pENTR TM/U6-TF—shRNA转染到正常对照组和PA组,正常对照组HUVECs在转染后TFmRNA水平较空白对照的0.657±0.097下降至0.220±0.030;PA组则由1.323±0.323下降至0.207±0.1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FmRNA表达在PA组空白对照处理(1.323±0.323VS0.657±0.097,P=0.023)、假干扰处理(1.057±0.178VS0.540±0.079,P=0.01)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RNA干扰处理后正常对照组和PA组之间TF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20±0.030VS0.207±0.150,P〉0.05)。在正常对照组及PA组内,各处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57,P=0.001;F=19.299,P=0.002)。结论构建的pENTR TM/U6-TF—shRNA成功转染到HUVECs,显著抑制PA产妇胎儿HUVECs中TF的表达。
唐雯杨红玲兰洁封志纯
关键词:RNA干扰胎盘早剥脐静脉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