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4046)

作品数:5 被引量:118H指数:5
相关作者:詹艳陈小斌赵国泽王立凤王继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电
  • 6篇大地电磁
  • 4篇地震
  • 4篇孕震
  • 4篇孕震环境
  • 3篇电磁探测
  • 3篇电性
  • 3篇电性结构
  • 3篇断裂带
  • 3篇深部结构
  • 3篇裂带
  • 3篇磁探测
  • 3篇大地电磁探测
  • 2篇电性结构特征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深部
  • 2篇秦岭造山带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缘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7篇詹艳
  • 4篇陈小斌
  • 4篇赵国泽
  • 3篇肖骑彬
  • 3篇王继军
  • 3篇王立凤
  • 2篇汤吉
  • 2篇王阎昭
  • 2篇杨皓
  • 2篇姜峰
  • 1篇李涛
  • 1篇蔡军涛

传媒

  • 2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eep structure beneath the southwestern section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nd seimogenetic context of the 4.20 Lushan M_S7.0 earthquake被引量:39
2013年
Magnetotellur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along two profiles across the middle and southwestern section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LMSf)from 2009 to 2011,after the 2008 Wenchuan MW7.9 earthquake.The former profile crosses the Wenchuan event epicenter and the latter one crosses 2013 Lushan MS7.0 event epicenter.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dvanced processing techniques,including phase tensor and two-dimensional inversion methods,in order to obtain reliable 2-D profiles of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wo earthquakes.A comparison of the two profiles indicates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LMSf.West of the southwestern section,a crustal high conductivity layer(HCL)is present at about 10 km depth below the Songpan-Garzêblock;this is about 10 km shallower than that under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LMSf.A high resistivity body(HRB)is observed beneath the southwestern section,extending from the near surface to the top of upper mantle.It has a smaller size than the HRB observed below the middle section.In the middle section,there is a local area of decreased resistivity within the HRB but there is absence of this area.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occurred close to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HRB and the Shuangshi-Dachuan fault,of which the seismogenic context has both common and different featur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2008 Wenchuan event.On a large scale,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HCL and deformation in the crust including HCL of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In order to assess seismic risk,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both the stress state and the detailed crustal structur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LMSf.
ZHAN YanZHAO GuoZeUNSWORTH MartynWANG LiFengCHEN XiaoBinLI TaoXIAO QiBinWANG JiJunTANG JiCAI JunTaoWANG YanZhao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大地电磁测量地壳变形
河北石家庄地区深部结构大地电磁探测被引量:20
2011年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冀中坳陷盆地接触区,西邻太行山山前断裂带,1966年在其东南曾发生邢台7.2级强震。为研究该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并为分析地震活动性趋势提供基础资料,2010年10月采用宽频带大地电磁法对该区的深部结构进行探测研究。大地电磁剖面穿过石家庄南侧区域,长约167km,获得了64个测点数据。采用远参考和Roubst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多点、多频率GB张量分解方法计算分析区域的电性走向,使用NLCG二维反演方法对TE和TM模式进行联合反演,获得深部电性结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浅部东倾的低角度滑脱断层和深部陡立西倾的电性边界带,构成了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冀中坳陷接触区的深、浅构造的组合形态;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东侧深(10km以下)、浅部(10km以上)结构具有相互独立性,冀中坳陷内的晋县断裂、新和断裂延伸深度不超过10km;邢台百尺口6.2级强余震震源位于上陡、下缓的新河断裂和其下隐伏的深部电性差异带的交会区,交会区上方及其东西两侧为具一定厚度和宽度的高阻体。在太行山山前断裂和新河断裂之间的中下地壳存在高导层,其中心对应石家庄-晋县凹陷。高导层中心部位比东西两侧浅,推测与深部热物质的上升有关。1966年邢台地震群就发生在该地区附近。
詹艳赵国泽王立凤王继军肖骑彬
关键词:电性结构
西秦岭造山带(中段)及其两侧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特征被引量:33
2015年
本文对跨过西秦岭造山带(中段)的阿坝—若尔盖—临潭—兰州大地电磁剖面(WQL-L1)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分析和二维反演研究,结合跨过2013年岷县漳县地震区的WQL-L6剖面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和以往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西秦岭造山带(中段)的深部电性结构、主要断裂带延伸状况以及与南北两侧地块的接触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昆仑断裂带塔藏段、迭部—白龙江断裂和光盖山—迭山断裂带共同组成了东昆仑断裂系统,分隔了松潘—甘孜地块和西秦岭造山带(中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主要的高角度南倾大型电性边界带,延伸深度穿过莫霍面;临潭—宕昌断裂带具有电性边界带特征,其延伸情况具有东、西差异.西秦岭造山带(中段)自地表到深度约20km范围表现为东北和西南浅、中部深的倒"梯形"高阻层,在高阻层之下广泛发育低阻层,低阻层与高阻层相互契合,呈现相互挤压堆积的式样,其西南侧的松潘—甘孜地块中下地壳存在西南深、东北浅低阻层,其东北侧的陇西盆地具有稳定的成层性结构,显示出西秦岭造山带(中段)正处于松潘—甘孜地块向北挤压和陇西盆地向南的阻挡挤压作用中.松潘—甘孜地块从西南向东北推挤、东北侧陇西盆地相对阻挡的相互作用是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的外部动力学机制,同时地震震源区特殊介质属性是该次地震发生的内部因素.西秦岭造山带(中段)中上地壳倒"梯形"高阻体埋深西薄、东厚的分段差异与该段内部中强地震分布差异有关.东昆仑断裂玛沁段和塔藏段内部的深部电性结构差异和延伸状况与东昆仑断裂自西向东走滑速率减小有内在联系.
赵凌强詹艳陈小斌杨皓姜峰
关键词:大地电磁东昆仑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4.20芦山7.0级地震区的深部结构和孕震环境被引量:49
2013年
2008年汶川Mw7.9级地震后,于2009~2011年间,穿过汶川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沿两条剖面开展了大地电磁观测,使用相位张量和二维反演等多种先进的分析解释方法,获得了两条剖面的可信度高的二维电性结构.通过对龙门山西南段和芦山地震区深部结构的深入研究发现,它们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及汶川地震区深部结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别.西南段西侧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壳高阻层下约10km深度出现地壳高导层(HCL),比中段的深度小.西南段自地表到上地幔顶部也存在龙门山高阻体(HRB),但是龙门山高阻体规模比中段的小,其内既没有与西侧地壳高导层相通的低阻层,也没有像汶川地震区那样在龙门山高阻体内部震源区附近出现局部的低阻区.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高阻体东侧边界附近,在双石-大川断裂附近,但是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高阻体内部,这些构成了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孕震环境的差异.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壳高导层与地壳变形的关系,以及龙门山断裂带不同位置潜在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詹艳赵国泽UNSWORTH Martyn王立凤陈小斌李涛肖骑彬王继军汤吉蔡军涛王阎昭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孕震环境地震危险性
中国天山的变形和隆升机制研究
天山造山带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是由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通过大陆内部变形传播产生的。天山西起自吉尔吉斯,向东延绵到中国境内,全长约2500km,最高峰海拔高度超过7000 m,但是天山的造山过程却不足10Ma。关于天山...
赵国泽詹艳王立凤汤吉王继军肖骑彬陈小斌王阎昭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4.20芦山7.0级和5.12汶川7.9级地震深部孕震环境大地电磁探测研究
<正>1.引言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带中段,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7.9级大地震后,仅仅相隔5年时间,在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于2013年4月20日又发生了芦山7.0级地震。龙门山构造带中段自西向东发育近平行的汶...
詹艳陈小斌Martyn J.Unsworth赵国泽赵凌强蔡军涛肖骑彬杨皓王立凤乔亮韩冰程远志邓琰
青藏高原东缘4.20芦山7.0级和5.12汶川7.9级地震深部孕震环境大地电磁探测研究
<正>1.引言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带中段,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7.9级大地震后,仅仅相隔5年时间,在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于2013年4月20日又发生了芦山7.0级地震。龙门山构造带中段自西向东发育近平行的汶...
詹艳陈小斌Martyn J.Unsworth赵国泽赵凌强蔡军涛肖骑彬杨皓王立凤乔亮韩冰程远志邓琰
文献传递
基于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的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孕震环境探讨被引量:21
2015年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MS6.6地震后,横跨西秦岭造山带和地震区沿NE方向的剖面进行了45个大地电磁测点的观测。使用远参考和"Robust"技术以及相位张量分解技术处理数据,采用NLCG 2维反演方法,获得的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揭示:西秦岭造山带自地表至深度约20km存在东北和西南浅、中部深的倒"梯形"高电阻体,在高阻体之下为低电阻层,高、低电阻层相互契合;西秦岭造山带西南侧的松潘-甘孜地块(北部)在深度约20km存在西南深、东北浅的中下地壳低阻层,其东北侧的陇西盆地具有稳定的成层性结构,显示出西秦岭造山带正处于松潘-甘孜地块向北挤压和陇西盆地向南的阻挡挤压作用中。东昆仑断裂带(塔藏段)错断了松潘-甘孜地块中下地壳低阻层,迭部-白龙江断裂和光盖山-迭山断裂带延伸深度不大,在深部归并于东昆仑断裂带(塔藏段),东昆仑断裂带(塔藏段)内部结构和介质的低阻特性是东昆仑断裂带在塔藏段水平滑动速率逐渐减小、垂向运动逐渐增强的深层原因。西秦岭北缘断裂为陡立的大型电性边界带,延伸深度穿过莫霍面;临潭-宕昌断裂带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低阻带,延伸深度归并到中下地壳低阻层中。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处于倒"梯形"高阻体的西秦岭造山带的核部,即位于高低电阻体接触区,同时发生在低阻破碎带的临潭-宕昌断裂带附近。松潘-甘孜地块从SW向NE推挤、东北侧陇西盆地阻挡的相互作用是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的动力学原因,岷县漳县地震震源区特殊的高低阻介质属性和接触关系是该次地震发生的内部因素。
赵凌强詹艳赵国泽陈小斌杨皓姜峰
关键词:大地电磁低阻层西秦岭造山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