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02)

作品数:12 被引量:467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成金刘卫东宋周莺程佳佳王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港口
  • 2篇动力机制
  • 2篇码头
  • 1篇道路网
  • 1篇道路网络
  • 1篇地区港口
  • 1篇信息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码头
  • 1篇原油
  • 1篇原油码头
  • 1篇中国收费公路
  • 1篇中国信息
  • 1篇中国信息化
  • 1篇收费公路
  • 1篇收费站
  • 1篇数字鸿沟
  • 1篇铁矿石码头
  • 1篇通达
  • 1篇通达性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路易斯安那州...

作者

  • 7篇王成金
  • 4篇宋周莺
  • 4篇刘卫东
  • 3篇程佳佳
  • 3篇王伟
  • 1篇王姣娥
  • 1篇焦敬娟

传媒

  • 3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综合运输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渤海地区港口煤炭运输格局演变和动力机制被引量:10
2014年
煤炭供销与调拨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关键问题,其中,港口是煤炭运输中最为重要的中转节点,尤其是作为"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的主要下水地区,环渤海港口在煤炭运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论文以环渤海港口作为研究对象,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 a为时间尺度,分析了该地区港口煤炭运输的格局演变,归纳总结了主要特征和演变规律,并探讨了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首先,将环渤海港口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总体区域的演变特征;然后,着眼于各个港口,分析煤炭进出港格局和进出口格局的演变特征;最后,从煤炭基地分布与消费市场空间错位、铁海联运的组织模式、进出口政策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以此为环渤海地区的港口建设及煤炭运输规划提供借鉴。
王伟王成金
关键词: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动力机制
我国港口铁矿石码头布局现状、问题及建议被引量:2
2015年
铁矿石是我国港口运输重要的大宗货类,铁矿石码头是钢铁企业供应链网络的关键节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港口铁矿石码头的发展现状、布局特征,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铁矿石码头建设的建议。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铁矿石码头建设迅速、布局逐渐完善、码头专业化和靠泊能力大型化趋势明显,但总体上看,全国布局不均衡、北方港口建设超前、专业化程度不高、运输航道及集疏运条件限制、中转码头数量和规模有限等问题亟待解决。
张梦天王成金
关键词:港口铁矿石码头
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及动力机制被引量:37
2015年
港口体系的发展对区域发展乃至国土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是港口地理的研究核心,而区域性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是港口体系理论的内涵提升。选取珠江三角洲的31个港口为样本,以1970-2013年为研究时段,采用集装箱港口数量、吞吐量等长时间序列数据,刻画了珠江三角洲集装箱运输的总体发展与集散趋势,分析了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过程,重点凝练演绎其演化模型,并揭示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过程呈现集中化和分散化两种发展趋势,并经历了特点各异与格局明显不同的5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原始单核结构→孤立双核结构→极核枢纽结构→双核枢纽结构→多核发展结构"的演化模型;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是在众多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实现"港口集装箱化"的演化过程,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产业、技术条件、港航市场、政策和制度等,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该研究有助于完善港口体系的演化模型理论,并能为珠江三角洲的港口建设提供指导。
程佳佳王成金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动力机制
中国道路网络的通达性评价与演化机理被引量:37
2014年
现代交通方式产生之前,传统道路设施及道路运输是主要交通方式,成为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联系的主要途径,本文力图探究道路设施网络的长期演化规律。为此,本文以具有国家意义的"国道"为研究对象,以商周以来3500年为时间尺度,设计了道路网发育指标和可达性—最短距离模型;刻画了中国道路网的拓展和演化过程,总结各时期的发展特征、空间格局及模式,揭示演变规律;评价了道路网的结构特征、成熟水平与连通性,分析各时期的可达性格局及演变,识别可达性优势与劣势区域;考察了道路网演变与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道路网遵循了"内陆扩张"模式尤其从内陆向边疆拓展,可达性形成明显的"核心—边缘"中心圈层格局,并同国防建设和国家集权、邮驿系统、贸易运输有紧密关系。
王成金王伟张梦天程佳佳
关键词:道路网络可达性
中国物流企业的布局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66
2014年
物流企业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对支撑流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转具有战略意义。在评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择中国1855家A级物流企业为样本,从宏观区域、省级政区和城市等多层尺度,刻画和分析中国物流企业的布局特征,包括总体格局、空间集聚、覆盖水平等,并从多种角度考察了物流企业布局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物流企业分布呈现明显差异,沿海地区多于内陆且形成"2:1"比例关系,东部明显多于中西部且呈现"5:2:1"比例关系,省际之间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东南沿海省份尤其江浙两省集聚;物流企业的城市非均衡布局更突出,形成集聚和稀疏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对外开放与国际贸易、交通区位、物流规划与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是促使物流企业布局形成分异的重要因素。本文可为中国物流企业的布局优化和物流活动组织提供一定参考。
王成金张梦天
我国港口原油码头布局及供需能力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原油是我国港口运输的重要大宗货类,原油码头是石化企业运输网络的关键节点。本文阐述了我国港口原油码头的发展现状和布局特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原油码头通过能力及接卸需求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原油码头大型化、专业化趋势明显,码头资源不断整合、布局逐渐完善,但仍存在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码头建设"供过于求"、中转码头数量和规模有限、码头建设管理机制混乱等问题。
程佳佳王成金
关键词:港口原油码头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格局分析被引量:47
2015年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与中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对中国内陆开放及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集中指数等,对1992-2012年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历程及空间格局、进出口产品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双方贸易强度不断提升,且贸易互补性增强,同时俄罗斯及中亚出口产品种类明显增加。当前双方贸易格局呈现以下特点:俄罗斯及中亚形成了以资源类初级产品为绝对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国则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等为主;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格局是边境贸易与地区产业专业化格局叠加的结果,进口贸易格局则受边境贸易及能源需求格局的影响。
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
关键词:贸易联系
中国收费公路基础设施与财务状况的空间格局被引量:15
2013年
收费公路是公路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收费公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81-1997年)、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3年)以及规范治理阶段(2004年以来)。国际比较研究显示,人口、经济总量和国土面积会影响收费公路的规模,而中国收费公路的发展明显偏离了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路网规模过大、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总体上,中国收费公路在空间格局上具有显著的反U型结构——东、西部地区收费公路规模均高于中部地区,且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与中国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的梯度经济格局不协调。收费公路财务指标的投资、收入和支出具有U型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不一致;但单位公里的收益水平呈现梯型结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大体吻合;投资回收期表明中国收费公路总体具有可行的盈利水平,但省级区域差异较大。
王姣娥莫辉辉焦敬娟
关键词:收费公路收费站财务
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3年
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改革以来,中国中小企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现有地理学文献主要关注中小企业空间集聚、集群研究以及八九十年代的中小企业空间分布问题,对于近20年来宏观层面中小企业空间分布的研究比较薄弱,实证研究尤为缺乏。基于文献回顾,运用GIS空间分析、测算变差系数CV等方法,分析1997-2010年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的时空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选取20个影响因素并建立计量模型,运用SPSS及Eviews软件,系统测算导致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①1997-2010年间,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的省区分布更加集中、空间差异不断扩大;②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格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地区经济实力、金融环境、市场环境及技术创新是首要因素,信息化、劳动力、铁路密度及农业资源是次要因素。
宋周莺刘卫东
关键词:影响因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被引量:175
2015年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演变特点及格局,对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贸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梳理了2001年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演化历程,并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敏感性行业度量及k值聚类算法等,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商品结构及格局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日趋集中,能源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2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各国出口优势行业基本一致;3中国与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国家存在一些敏感性行业,出口方面涉及服装鞋帽、矿物制品及交通运输设备等,进口主要涉及能源、矿砂及一些资源初级加工品;4由于国内各省发展差距明显,中国出口商品的空间连续性较差。
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