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791)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建仓肖南周荣刘韧刘良明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细胞骨架
  • 2篇蛋白
  • 2篇多糖
  • 2篇脂多糖
  • 2篇细菌
  • 1篇单核
  • 1篇单核巨噬细胞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株
  • 1篇动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类
  • 1篇脂多糖诱导
  • 1篇受性
  • 1篇通路
  • 1篇偶联
  • 1篇细胞骨架蛋白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刘良明
  • 3篇刘韧
  • 3篇周荣
  • 3篇肖南
  • 3篇刘建仓

传媒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细菌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株对细菌脂蛋白的耐受性及其与肌动蛋白骨架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细菌脂多糖(LPS)可诱导宿主对LPS的耐受,但对细菌脂蛋白(BLP)是否存在交叉耐受,目前报道不一。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建立小剂量LPS诱导THP-1对LPS耐受的细胞模型;观察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浓度及NF-κB的DNA结合活力的变化情况;探讨BLP交叉耐受及细胞骨架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THP-1细胞经小剂量(10ng/ml)LPS、大剂量(100ng/ml)LPS或BLP刺激后,细胞形态严重变形,肌动蛋白重组,细胞周边肌动蛋白丝带消失,出现明显的肌动蛋白收缩团块及伪足,细胞核内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升高,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释放显著增加;而小剂量LPS预刺激12h后,再用大剂量的LPS或BLP刺激6h,上述指标明显改善;采用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聚集破坏剂鬼笔环肽预处理后的THP-1细胞,可取消由小剂量LPS诱导的自身耐受及对BLP的交叉耐受;可见,细菌LPS、BLP(100ng/ml)可诱导THP-1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的改变,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过度释放,激活宿主炎症细胞的炎症反应;而小剂量LPS预刺激后可诱导出THP-1细胞对LPS的自身耐受和对BLP的交叉耐受;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参与了小剂量LPS诱导THP-1细胞对LPS自身耐受和对BLP交叉耐受的形成。
刘建仓周荣刘良明刘韧肖南
关键词:细菌脂多糖耐受性细胞骨架
细菌脂蛋白诱导脂多糖交叉耐受及与细胞骨架蛋白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细菌脂蛋白(BLP)是否可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对脂多糖(LPS)产生交叉耐受以及小剂量脂多糖(LPS)是否可诱导THP-1对BLP产生交叉耐受,并初步探讨细胞骨架actin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THP-1建立小剂量BLP诱导THP-1对BLP耐受的细胞模型以及小剂量LPS诱导THP-1对LPS耐受的细胞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相关的炎症因子浓度。结果大剂量BLP(100ng/ml)及大剂量LPS(100ng/m1)均可激活THP-1细胞,使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1L-6的浓度显著增加;小剂量BLP(10ng/ml)并不能诱导THP-1细胞的炎症激活;采用小剂量BLP(10ng/ml)预处理THP-1细胞后,大剂量BLP(100ng/ml)和LPS(100ng/ml)均不能诱导THP-1细胞的炎症激活,TNF—α、IL-1β、IL-6的合成无明显改变;采用小剂量LPS(10ng/ml)预孵育THP-1细胞12h可显著抑制大剂量LPS(100ng/ml)对THP-1细胞的炎症激活,TNF—α、IL-1β、IL-6生成均明显减低;采用小剂量LPS(10ng/ml)预处理THP-1 12h后再用大剂量BLP(100ng/ml)进行刺激,在预处理后6,24h,除TNF—α外,炎症因子IL-1β、IL-6均无明显改变。actin骨架聚集破坏剂[鬼笔环肽(phalloidin)]可取消BLP耐受、BLP交叉耐受及LPS耐受。结论小剂量BLP可诱导THP-1细胞对LPS的交叉耐受,而小剂量LPS仅可部分诱导THP-1细胞对BLP的交叉耐受,其产生机制与actin骨架有关。
周荣刘建仓刘良明刘韧肖南
关键词:细菌脂蛋白类脂多糖细胞支架THP-1
Actin骨架偶联IRAK-NF-κB信号通路参与细菌脂蛋白诱导的交叉耐受
2008年
目的: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建立小剂量BLP诱导THP-1细胞对BLP耐受的细胞模型,观察BLP诱导THP-1细胞对BLP耐受及对LPS交叉耐受时细胞actin骨架的变化情况,并探讨细胞actin骨架在BLP耐受及交叉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建立小剂量BLP预处理诱导的BLP耐受细胞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浓度;采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actin骨架染色;采用EMSA法检测NF-κB转录活性。结果:大剂量BLP(100μg/L)及大剂量LPS(100μg/L)孵育6h可诱导THP-1细胞的炎症反应激活,TNF-α、IL-1β及IL-6的释放显著增加,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活性显著增强,NF-κB转录活性明显上调,细胞actin骨架收缩成团块状,细胞形态改变并形成伪足;而用小剂量BLP(10μg/L)预处理12h后,THP-1细胞对大剂量BLP(100μg/L)及大剂量LPS(100μg/L)孵育6h的耐受性均明显增强,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释放明显减少,IRAK-1激酶活性被显著抑制,NF-κB转录活性明显降低,细胞伪足形成明显减少且形态明显改善,但仍有肌动蛋白聚集呈"团块"样;此外,actin骨架聚集抑制剂鬼笔环肽可取消由小剂量BLP诱导的耐受及交叉耐受,TNF-α、IL-1β、IL-6释放明显升高,IRAK-1激酶活性明显提高,NF-κB转录活性明显上调。结论:细胞骨架actin参与THP-1细胞BLP耐受及BLP交叉耐受的形成,其机制与actin骨架偶联的IRA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周荣刘建仓刘良明刘韧肖南
关键词:肌动蛋白细胞骨架THP-1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