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794)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刘伟高振武晓莉曹谊林殷德民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肤
  • 1篇电穿孔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皮肤切口
  • 1篇皮肤瘢痕
  • 1篇切口
  • 1篇转染
  • 1篇瘢痕
  • 1篇瘢痕模型
  • 1篇吸收性
  • 1篇介导
  • 1篇基因
  • 1篇穿孔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曹谊林
  • 2篇武晓莉
  • 2篇高振
  • 2篇刘伟
  • 1篇蔡泽浩
  • 1篇邓丹
  • 1篇宋楠
  • 1篇宗丽娟
  • 1篇殷德民

传媒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采用明胶海绵置入法建立大鼠皮肤切口瘢痕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采用明胶海绵置入皮肤切除型切口的方法增加大鼠皮肤切口的瘢痕宽度。方法在SD大鼠背部右侧作皮肤全层切除型切口,置入特定规格的无菌明胶海绵,左侧作同等长度线性切口后用镊子夹闭;对照组1的两侧均作切除型切口,伤口内均置入明胶海绵;对照组2两侧也均作切除型切口,但仅在一侧置入明胶海绵。于术后不同时段取材进行各项检测。结果置入明胶海绵后,伤口或瘢痕宽度为对照侧的4~11倍(P〈0.01),伤口上皮化延迟。对照组1的两侧伤口或瘢痕宽度无差别,同一伤口或瘢痕不同部位宽度一致。对照组2未加明胶海绵侧伤口收缩呈不规则状而非线性。结论采用明胶海绵置入的方法可以稳定增加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后的瘢痕宽度,从而为皮肤瘢痕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武晓莉刘伟高振蔡泽浩邓丹宗丽娟殷德民曹谊林
关键词:动物模型皮肤瘢痕吸收性
电穿孔介导质粒基因在皮肤和线性伤口中的表达
2008年
目的研究在线性伤口中进行电穿孔基因转染的可行性。方法于12只Sprague—Dawley大鼠背部皮肤内注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1μg/μl)后,在注射局部进行电穿孔(800V/cm,6个方波,每个持续20ms,间隔为200ms),电穿孔后24h在电穿孔部位做线性切口,于第2、4、6、14天收集标本,观察EGFP表达并计算其真皮内积分光密度(IOD),然后进行HE染色。结果电穿孔使EGFP在表皮、真皮以及肉膜内表达,真皮内表达量在第2天最高(IOD=3.50±1.45),至第14天消失,而单纯质粒注射真皮内无表达(IOD=0)。结论电穿孔能够介导质粒在线性伤口中高效而广泛地表达。
高振宋楠武晓莉曹谊林刘伟
关键词:电穿孔基因转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