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无)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鲁雪松宋岩柳少波洪峰付晓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气藏
  • 2篇CO2气藏
  • 2篇成藏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房
  • 1篇深大
  • 1篇深大断裂
  • 1篇松辽盆地
  • 1篇天然气成因
  • 1篇盆地
  • 1篇重力分异
  • 1篇分异
  • 1篇成藏机制
  • 1篇成藏模式
  • 1篇大断裂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篇柳少波
  • 2篇宋岩
  • 2篇鲁雪松
  • 1篇付晓飞
  • 1篇洪峰
  • 1篇魏立春

传媒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昌德东CO_2气藏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被引量:22
2009年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中天然气组分、天然气成因、气藏特征、断裂及火山岩相等研究,探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昌德东地区CO2为幔源成因,烃类气为油型气与无机烃类气混合成因;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为CO2气藏,芳深6井—芳深7井区属高含CO2气藏,二者是两个互不连通的气藏系统。松辽盆地深层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深部热流底辟体的顶部是CO2的储集库,基底大断裂向下收敛于拆离带并沟通CO2气源,CO2通过基底大断裂和古火山通道向上输导并在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运聚通道组合类型的差异以及运移过程中天然气的重力分异作用是导致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和芳深6井—芳深7井区气藏中CO2含量差异的根本原因。
魏立春鲁雪松宋岩柳少波
关键词:CO2气藏天然气成因成藏模式重力分异松辽盆地
幔源CO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8年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鲁雪松宋岩柳少波洪峰付晓飞
关键词:CO2气藏岩浆房深大断裂成藏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