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40972080)

作品数:2 被引量:5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健刘惠民操应长陈林隋风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东营凹陷
  • 2篇凹陷
  • 1篇沙三段
  • 1篇水动力
  • 1篇滩坝
  • 1篇物性
  • 1篇利用环境
  • 1篇粒级
  • 1篇古近系
  • 1篇成岩演化
  • 1篇储层
  • 1篇储层物性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作者

  • 1篇操应长
  • 1篇隋风贵
  • 1篇刘惠民
  • 1篇王健
  • 1篇陈林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利用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滩坝砂体水动力学机制的初步探讨——以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滩坝砂体沉积为例被引量:32
2010年
东营凹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了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在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及其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分析和古地貌、古水流研究,在研究区内确定出了四种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别代表悬浮搬运、沿岸流、波浪和风暴浪。其中,波浪和沿岸流是控制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水动力类型。通过对波浪和沿岸流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整个粒度总体的百分比的计算表明,波浪对滩坝砂体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程度由凹陷边部向内部逐渐减弱;而沿岸流对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程度在凹陷外部较小,而主要表现在滨浅湖区的内侧。
操应长王健刘惠民
关键词:滩坝水动力东营凹陷
东营凹陷民丰北带古近系沙三段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埋藏史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对民丰北带古近系沙三段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初期至距今38 Ma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距今38~32 Ma发生第一期酸性溶解,距今32~25 Ma发生石英溶解、碳酸盐胶结及第一期油气充注,距今25~2 Ma发生第二期酸性溶解及第二期油气充注,距今约2 Ma发生晚期碳酸盐胶结,距今2 Ma至现今发生第三期酸性溶解及第三期油气充注;对储层物性演化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酸性溶解及油气充注;第一期油气充注发生在碳酸盐胶结的早中期,抑制了碳酸盐继续胶结,使孔隙得以保存,未发生油气充注或充注弱的储层中碳酸盐胶结强烈,孔隙多大量损失,现今物性较差。
操应长陈林王艳忠隋风贵
关键词:成岩演化沙三段东营凹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