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4079)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闫永利王显祥王光杰马晓冰兰海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3D DEMAP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被引量:1
- 2015年
- 为推动电磁剖面(EMAP)技术向找矿勘探领域发展,本文针对密集阵列剖面(DEMAP)测量方式,利用三维积分方程法对层状介质中赋存三维地质异常体的电性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青海野马泉铁锌矿集区西部进行了大地电磁(MT)与DEMAP的野外对比观测实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DEMAP观测方式获得的结果受偏移距影响,造成的视电阻率和相位误差与偏移距大小和地下电性结构的复杂性密切相关,但在整体上,统计误差≤10%.通过对野马泉矿集区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DEMAP与MT的视电阻率断面和相位断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都表明DEMAP观测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经济、快速、有效的找矿手段.
- 唐静刘富波王显祥闫永利马晓冰
- 关键词:偏移距
- 西藏错勤—申扎剖面大地电磁测深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地区错勤—申扎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壳幔结构特征.上地壳底界面深度大约20km,在扎日南木错以西和当惹雍错以东地区分别发育壳幔高导层(体).高导层(体)的中心———电阻率低值区出现在20~40km深度,其根部可追踪到上地幔.从高导层(体)的发育特征推断:错勤—申扎剖面壳幔高导层(体)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主、晚碰撞阶段地幔热流物质上涌和后碰撞阶段地壳东西向拉张作用下,导致中、下地壳岩石相继发生两期部分熔融的结果.而当惹雍错可能是一条深度可能达到上地幔的深、大断裂.
- 闫永利马晓冰陈赟王光杰王显祥兰海强吕庆田
- 关键词:冈底斯大地电磁测深壳幔结构深断裂
- 西藏错勤—申扎剖面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地区错勤申扎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壳幔结构特征.上地壳底界面深度大约20 km,在扎日南木错以西和当惹雍错以东地区分别发育壳幔高导层(体).高导层(体)的中心——电阻率低值区出现在20~40...
- 闫永利马晓冰陈赟王光杰王显祥兰海强吕庆田
- 关键词:冈底斯大地电磁测深壳幔结构深断裂
- 文献传递
- 三维可视化在CSAMT勘探中的应用
- CSAMT法是一种强有力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具有测量迅速、探测深度大、信噪比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矿、油气田、地下水、以及地热田的勘探中.在CSAMT勘探资料解释方面,传统的二维电阻率断面很难清晰、直观地揭示3D(...
- 王显祥王光杰闫永利底青云孙乐强
- 关键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三维可视化
- 文献传递
- 三维可视化在CSAMT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2年
- CSAMT法是一种强有力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具有测量迅速、探测深度大、信噪比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矿、油气田、地下水、以及地热田的勘探中.在CSAMT勘探资料解释方面,传统的二维电阻率断面很难清晰、直观地揭示3D(三维)地电结构的分布特征,为此应加强3D可视化应用技术的研究.本文详细的介绍了3D可视化的建模过程,将3D构造的建模分为空间曲面剖分、空间曲面拟合插值、空间曲面拓扑关系生成、3D结构网格剖分、属性建模等过程.并以一个CSAMT勘探实例,展现出3D可视化方法技术的突出优势.三维可视化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展现地下3D电性结构的分布特征,使我们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3D地质体的空间范围与几何形态.
- 王显祥王光杰闫永利底青云孙乐强
- 关键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三维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