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GG4202014)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于向民周燕李玲潘晓亮郭岩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济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地塞米松
  • 2篇神经损伤
  • 2篇神经元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坐骨神经损伤
  • 2篇脊髓
  • 1篇运动神经
  • 1篇运动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形态
  • 1篇尼氏体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生长
  • 1篇细胞生长因子
  • 1篇纤维细胞
  • 1篇纤维细胞生长...
  • 1篇脊髓神经
  • 1篇脊髓神经元
  • 1篇碱性成纤维
  • 1篇碱性成纤维细...

机构

  • 2篇青岛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2篇周燕
  • 2篇于向民
  • 1篇潘晓亮
  • 1篇郭岩
  • 1篇李玲

传媒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形态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27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神经损伤组:大鼠右侧股外侧切口,钳夹右侧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地塞米松组:于神经损伤后局部肌肉间隙内注射地塞米松0.5mg/(kg.d);生理盐水组:在神经损伤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手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取各组动物L4~L6节段脊髓,制做石蜡切片,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结果神经损伤组可见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变小,尼氏体数目减少,模糊不清。地塞米松组神经损伤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尼氏体的形态明显改善,数量增加。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可改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恢复蛋白质合成功能。
周燕于向民郭岩
关键词:坐骨神经脊髓地塞米松尼氏体WISTAR
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修复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神经损伤。文中通过制备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FGF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神经损伤组:大鼠右侧股外侧切口,钳夹右侧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地塞米松组:神经损伤后即刻局部肌肉间隙内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d);等渗盐水组:在神经损伤后等时间点注射等量等渗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FGF的变化。结果:地塞米松明显提高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FGF的表达。结论:地塞米松通过增强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bFGF的表达,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周燕于向民李玲潘晓亮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地塞米松运动神经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