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3044) 作品数:9 被引量:130 H指数:4 相关作者: 齐剑英 李祥平 陈永亨 张飞 白钰 更多>> 相关机构: 广州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五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电子电信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广州市主要饮用水源中重金属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97 2011年 对广州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中重金属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源地水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西江断面、北江断面、东江断面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Cd0.21~3.96μg·L-1,As1.16~13.75μg·L-1,Cr0.96~13.16μg·L-1,Pb1.33~67.79μg·L-1,Hg0.05~0.69μg·L-1,Cu3.24~31.22μg·L-1,Zn8.51~619.33μg·L-1,Tl0.01~0.49μg·L-1.通过饮用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中,Cd和Cr在北江断面所引起的致癌风险最大,分别为1.08×10-5和2.32×10-4a-1,As在东江断面所引起的致癌风险最大,为9.13×10-5a-1,部分时段指标已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CRP)和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通过饮用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分别为5.0×10-5a-1和1.0×10-4a-1).重金属Hg、Pb、Cu、Zn、Tl通过饮用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年平均健康风险值在10-11~10-9a-1之间,远低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 李祥平 齐剑英 陈永亨关键词:饮用水源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pH值对红壤和黄土中铊的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红壤和黄土对毒害重金属铊的等温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Tl+在红壤和黄土中的吸附量均受pH值影响明显。红壤中,在pH=2时吸附量最小,吸附率为3%,吸附量和吸附率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在pH=10时,吸附量为89.93 mg/kg,吸附率为61.3%;黄土中,pH从4增加到6时,吸附率增加明显,从14%骤升至71.2%,pH=10时,最大吸附量为139.67 mg/kg,吸附率最大为83.8%。红壤和黄土的吸附都符合Langmuir和Temkin方程。解吸过程中,pH=2时,红壤和黄土的解吸率最高,并且解吸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分别达到78.6%和85.2%,同等条件下,黄土的解吸率高于红壤;在pH=4~10,红壤的解吸有一定的滞后现象,而黄土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无明显滞后现象。 李祥平 张飞 齐剑英 陈永亨关键词:铊 PH 解吸 云浮Tl污染区水体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3 2011年 对广东云浮黄铁矿Tl污染区地表溪流水和沉积物中Tl、Cd、Cr、Pb、Ni、As、Cu、Zn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采用沉积物基准法、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等方法评估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矿区溪流各采样点水体中Tl的含量为0.19~65.25μg/L,均高于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0.1μg/L);沉积物中Tl、Zn、As、Cd、Pb含量分别为5.89~63.0 mg/kg、1 215~5 754 mg/kg、208.4~1 327 mg/kg、4.20~17.5 mg/kg、282~13 770 mg/kg.这些重金属含量全部高于LEL(最低效应水平),其中Pb、As、Zn含量全部高于SEL(严重效应水平),其它元素则大部分或部分高于SEL水平.对比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矿区溪流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处于中度以上污染水平,将会对水域生物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以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作为参考标准进行分析,发现各样品点的表层沉积物均呈现出强至极强的生态风险,生态风险由强至弱的顺序依次为Tl>Cd>As>Pb>Cr>Ni>Zn>Cu.沉积物中剧毒元素Tl、Cd累积较为严重,矿区沉积物是以Tl为主的生态风险,因此Tl与Cd应成为下一步重点防控的元素. 李祥平 齐剑英 王春霖 陈永亨关键词:铊 重金属 硫铁矿 潜在生态危害 污染评价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周边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以华南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其周围4km范围内进行布点,对环境(土壤和环境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并应用美国EPA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周边环境的呼吸暴露、皮肤粘滞和经口暴露风险进行评价。... 齐剑英 张海龙 李祥平 陈永亨 任明忠关键词:垃圾焚烧 重金属 文献传递 磁控溅射法制备高性能ZnO薄膜晶体管 被引量:2 2012年 研究了磁控溅射法制备的ZnO薄膜晶体管(TFT)。以NH3处理的热生长SiO2作为绝缘层,控制好Ar-O2比等条件溅射合适厚度的ZnO作为器件的有源层。实验表明,与普通条件下热生长的SiO2绝缘层硅片相比,NH3处理的高性能SiO2绝缘层Si片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至少要高1个数量级以上;溅射条件在Ar-O2比25∶1情况下制作的器件性能最好;ZnO薄膜厚度也对ZnO-TFT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了4种膜厚,测试表明,其中25nm厚的ZnO薄膜迁移率最大。 白钰 李祥平 齐剑英关键词:磁控溅射法 红壤和黄土对铊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一次平衡法,研究红壤和黄土对Tl+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试验所采用的Tl+浓度范围内,红壤和黄土对Tl+的吸附量均随着加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黄土对Tl+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红壤。2种土壤对Tl+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红壤吸附Tl+很快,20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而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黄土对Tl+的吸附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增长,在最大浓度(15mg/L)时约120min达到吸附平衡。2种土壤对Tl+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双常数方程拟合效果最好。 张飞 李祥平 齐剑英 陈永亨关键词:红壤 黄土 热力学 动力学 光刻法制作源漏电极的薄膜晶体管 2012年 采用光刻法制备了薄膜晶体管的银源漏电极,实验中变换不同的刻蚀剂以减少对SiO2栅绝缘层的损害。底接触法蒸镀的酞菁铜作为晶体管器件的有源层,制得的晶体管器件的输出特性曲线显示该器件的输出电流具有趋于饱和的倾向。 白钰 李祥平 齐剑英关键词:光刻 银电极 晶体管 不同污染负荷土壤中铊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2014年 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广东某含铊硫铁矿废渣堆积区不同污染负荷土壤对Tl+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废渣堆积区不同污染负荷土壤对Tl+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且Tl+在土壤中的吸附属于表面络合型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离堆渣区越近的土壤,受Tl+污染的程度越大,对Tl+的吸附能力越低;同一剖面土壤,表层土壤的Tl+质量比明显高于心土层和底土层,对Tl+的吸附能力低于下层土壤,而心土层和底土层Tl+质量比的差别相对较小,对Tl+的吸附能力也比较接近。矿渣附近的表层土壤对Tl+的吸附率不大于26%,而心土层和底土层对Tl+的吸附率最大可达54.2%。不同污染负荷土壤对Tl+的解吸能力与其吸附能力相反,初始阶段对Tl+的解吸量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平缓增加,当吸附量增加到某一定值时解吸量急剧增加。离堆渣场最近的A剖面表层土壤的解吸能力最强,解吸率最大可达约60%,而背景土壤的最大解吸率为31.4%,且土壤中Tl+的解吸有一定滞后。 陈艳俊关键词:环境学 土壤污染 解吸 不同污染负荷土壤中铊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广东某含铊硫铁矿废渣堆积区不同污染负荷土壤对Tl+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废渣堆积区不同污染负荷土壤对Tl+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且Tl+在土壤中的吸附属于表面络合型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离堆渣区越近的土壤,受Tl+污染的程度越大,对Tl+的吸附能力越低;同一剖面土壤,表层土壤的Tl+质量比明显高于心土层和底土层,对Tl+的吸附能力低于下层土壤,而心土层和底土层Tl+质量比的差别相对较小,对Tl+的吸附能力也比较接近。矿渣附近的表层土壤对Tl+的吸附率不大于26%,而心土层和底土层对Tl+的吸附率最大可达54.2%。不同污染负荷土壤对Tl+的解吸能力与其吸附能力相反,初始阶段对Tl+的解吸量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平缓增加,当吸附量增加到某一定值时解吸量急剧增加。离堆渣场最近的A剖面表层土壤的解吸能力最强,解吸率最大可达约60%,而背景土壤的最大解吸率为31.4%,且土壤中Tl+的解吸有一定滞后。 李祥平 齐剑英 陈永亨 张飞关键词:环境学 土壤污染 解吸 土壤有机质对铊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对Tl+在红壤和黄土2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有机质后红壤和黄土对Tl+的吸附量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最高分别达到24.7%和28.2%,黄土的下降幅度大于红壤;黄土对Tl+吸附率最高下降幅度约为20%,也高于红壤的15%。土壤有机质对Tl+吸附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是黄土39.2%、红壤32.8%。2种土壤对Tl+的解吸量在去除有机质之后都明显增大,在初始Tl+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增大幅度明显;并且Tl+的初始浓度越高,土壤在去有机质前后的解吸率相差就越大,在Tl+最大处理浓度为20 mg/L时,红壤和黄土的解吸率增加分别达到60.8%和65.5%。 李祥平 张飞 齐剑英 陈永亨关键词:土壤 铊 土壤有机质 解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