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747)

作品数:10 被引量:128H指数:6
相关作者:张长青袁霆曾炳芳李四波郭尚春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富血小板
  • 8篇血小板
  • 8篇富血小板血浆
  • 7篇血浆
  • 3篇缺损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缺损
  • 2篇结节
  • 2篇骨折
  • 2篇干细胞
  • 2篇PRP
  • 2篇成骨
  • 1篇新西兰大白兔
  • 1篇血浆治疗
  • 1篇血小板凝胶
  • 1篇延迟愈合
  • 1篇英文
  • 1篇愈合
  • 1篇伤口
  • 1篇伤口延迟愈合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张长青
  • 9篇袁霆
  • 7篇曾炳芳
  • 4篇李四波
  • 2篇陆男吉
  • 2篇仇建军
  • 2篇郭尚春
  • 1篇唐明杰
  • 1篇陈圣宝
  • 1篇李明
  • 1篇欧阳跃平
  • 1篇郭彦杰
  • 1篇张晔
  • 1篇谢雪涛
  • 1篇谢宗平

传媒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修复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被引量:7
2009年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含有的多种生长因子已被证实可促进一些特定细胞的增殖分化。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修复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和地点:同体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3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完成。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限。抽取兔耳中动脉血液8mL制作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在背部脊柱两侧分别制作面积为3cm×3cm的全层皮肤缺损。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皮肤缺损区以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覆盖,另一侧为对照侧,以自体血凝块覆盖,用3M膜密封创面。术后第5,10,15,20天通过大体观察,面积计算以及组织学切片来观察两侧伤口愈合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检测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和全血中血小板浓度。②两组创面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浓度明显大于全血涂片。术后第5天,可见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组炎性渗出物较少;术后第5~20天,两侧创面逐渐缩小,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创面缩小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组新生皮肤较对照组成熟。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可促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修复。
唐明杰袁霆张长青欧阳跃平曾炳芳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皮肤缺损
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套装的评估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中血小板、白细胞和生长因子的浓度,计算回收率和富集系数,并做相关性分析,探讨PRP制备套装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方法取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自愿者自愿捐赠的外周血各40mL,应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PRP制备套装制备PRP各4m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全血和PRP中血小板和白细胞浓度,并计算血小板或白细胞回收率及富集系数;并分别测定男、女自愿者血小板及白细胞浓度。ELISA法定量分析激活后全血及PRP中PDGF、TGF-β、VEGF的浓度。结果全血和PRP中血小板浓度分别为(131.40±29.44)×109/L和(819.47±136.3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0,P=0.000);PRP中血小板回收率为60.85%±8.97%,富集系数为6.40±1.06。全血和PRP中白细胞浓度分别为(5.57±1.91)×1012/L和(32.20±10.42)×1012/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80,P=0.000);PRP中白细胞回收率为58.30%±19.24%,富集系数为6.10±1.93。PRP中血小板浓度和白细胞浓度分别与全血中血小板浓度(r=0.652,P=0.000)和白细胞浓度(r=0.460,P=0.011)成正相关。男性组和女性组PRP中血小板浓度和白细胞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中PDGF、TGF-β、VEGF浓度分别为(698.15±64.48)、(681.36±65.90)、(1071.55±106.04)ng/mL,是全血的(5.67±1.18)、(6.99±0.61)、(5.74±0.83)倍。PRP中PDGF浓度(r=0.832,P=0.020)、TGF-β浓度(r=0.835,P=0.019)、VEGF浓度(r=0.824,P=0.023)均与PRP中血小板浓度成正相关。结论 PRP制备套装可以稳定地制备出富含高浓度血小板、白细胞和生长因子的PRP。
李明张长青袁霆陈圣宝吕汝举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白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富血小板血浆因富含多种生长因子,有利于机体组织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许多研究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修复退变椎间盘的作用,但在提高脊柱融合效果方面的研究结论分歧较大,这可能与富血小板血浆制作方法差异较大有关。该文就富血小板血浆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谢雪涛张长青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椎间盘脊柱融合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探讨PRP促进软组织修复和皮肤愈合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质量2.5~3.0k品雌雄不限。在背部脊柱两侧分别制作面积为3cm×3cm的全层皮肤缺损,随机选择任一侧为实验组,用PRP凝胶覆盖伤口(PRP组),对照组以自体全血凝胶覆盖伤口,随后分别用3M膜紧贴皮肤覆盖创面。分别于术后第5、10、15、20天通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来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大体形态:术后第5天,对照组伤口可见炎性渗出物,2个伤口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创面面积为(7.05±1.06)cm^2,PRP组伤口干燥,创面面积为(6.38±1.00)cm^2。术后第20天,PRP组创面完全闭合,对照组有2例表皮未完全覆盖伤口,创面面积为(0.20±0.24)cm^2。组织学观察:术后第5天,PRP组创面PRP凝块里修复细胞较多,而对照组自体血凝块中修复细胞较少。术后第20天,两组皮肤结构均较完整,但PRP组皮肤更显成熟,真皮层纤维排列较对照组整齐。结论PRP能有效地促进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修复。
袁霆张长青陆男吉李四波曾炳芳
关键词:皮肤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骨髓炎一例报告被引量:5
2008年
患者男,53岁,2002年11月因被重物砸伤双侧大腿致畸形而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双侧大腿肿胀畸形,无开放性伤口,皮肤及软组织轻微挫伤,双侧足背动脉可及搏动,双下肢感觉正常。急诊X线片示:双侧股骨干骨折。予双侧胫骨结节牵引1周,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全项等均正常。手术治疗:在腰麻下行双侧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术中双大腿外侧小切口切开辅助复位。
袁霆曾炳芳孟宪民陆男吉仇建军张长青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双侧股骨干骨折血浆治疗富血小板胫骨结节牵引小切口切开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修复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英文)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归纳总结富血小板血浆的发展、作用机制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为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06关于富血小板血浆对骨修复的作用的相关文献。检索词“platelet-richplasma,bone,re-pair”,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5-06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富血小板血浆,骨,修复”。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富血小板血浆和骨修复的中外研究文献;未排除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文献。资料提炼:49篇关于富血小板血浆与骨修复的文献,其中40篇符合标准。排除的9篇文献是因为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4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富血小板血浆在1998年首先被应用于临床修复下颌骨缺损,在颌面缺损处植入自体骨与富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骨密度影像测定发现富血小板血浆组与单用自体骨的对照组相比,其骨成熟度是对照组的1.62~2.61倍。在随后的这些年里,富血小板血浆已经在很多医学领域被用来促进组织修复,其特点:安全,简便,廉价。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包含多种生长因子,且已被证明可促进骨组织和软组织的修复。富血小板血浆经离心自体血而制成,制作简单,安全。由于是自源性的,根本上排除了疾病传播及免疫排斥的可能。
袁霆张长青李四波郭尚春曾炳芳
关键词:血小板血浆
PRP促进骨折修复的临床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PRP促进骨折修复的作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3月,将采用改良二次离心法制作的PRP用于治疗新鲜骨折29例(PRP组),并与采用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0例新鲜骨折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PRP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18~57岁,平均43.6岁。骨折部位:股骨8例,胫腓骨12例,肱骨2例,尺桡骨3例,手足部2例,锁骨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2~57岁,平均35岁。骨折部位:股骨7例,胫腓骨9例,肱骨5例,尺桡骨7例,手足部1例,锁骨1例。所有患者均为外伤后24h内入院,入院至手术时间24~48h,平均36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价两组伤口炎性反应程度、伤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5d,PRP组伤口炎性反应程度为无22例,轻6例,中1例;对照组为无17例,轻8例,中3例,重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RP组伤口均达甲级愈合,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甲级愈合29例;乙级愈合1例,伤口出现红肿并有少许渗液,经3d换药后正常愈合;不良反应率为3.33%,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住院时间为(8.21±1.52)d,对照组为(11.67±1.4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X线片随访示,PRP组患者于术后6~8个月达骨性愈合,对照组于术后8~10个月达骨性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PRP后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可加快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但其在新鲜骨折中是否促进骨折愈合尚需进一步评估。
仇建军张长青郭彦杰袁霆谢宗平
关键词:PRP骨折
复合细胞和人工骨的富血小板血浆成骨能力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复合细胞和人工骨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stemcells,MSCs);取兔全血体外诱导培养为类成骨样细胞,应用低密度两次离心法制备PRP。取48只1岁左右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桡骨1.2cm骨缺损模型,根据缺损中植入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左侧PRP/MSCs/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右侧MSCs/β-TCP;B组左侧自体骨,右侧PRP/MSCs/β-TCP;C组左侧自体骨,右侧MSCs/β-TCP;D组左侧PRP/β-TCP,右侧β-TCP。术后2、6及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及生物力学观察桡骨缺损的愈合情况。结果制备的PRP血小板浓度稳定,约为全血的5.45±0.23倍。大体标本与X线片显示2、6周时PRP/MSCs/β-TCP在缺损处桥接及新生骨外形较自体骨差,与MSCs/β-TCP无明显区别;12周,PRP/MSCs/β-TCP在缺损处桥接及新生骨外形接近于自体骨,优于MSCs/β-TCP。组织学观察,在新生骨数量及成熟度方面,术后各时间点PRP/MSCs/β-TCP明显优于MSCs/β-TCP(P<0.05),PRP/MSCs/β-TCP与自体骨无差异(P>0.05);2、6周PRP/β-TCP与β-TCP无差异(P>0.05);12周PRP/β-TCP优于β-TCP(P<0.05)。新生骨生物力学强度检测,6、12周PRP/MSCs/β-TCP优于MSCs/β-TCP(P<0.05);6周PRP/MSCs/β-TCP小于自体骨(P<0.05),但12周与自体骨无差异(P>0.05);12周PRP/β-TCP与β-TCP无差异(P>0.05)。结论PRP复合MSCs和β-TCP显示出了良好的成骨能力,PRP可通过提高MSCs和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活性,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李四波张长青袁霆郭尚春曾炳芳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基质干细胞Β-磷酸三钙骨缺损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难愈合伤口的修复被引量:40
2006年
袁霆张长青李四波郭尚春曾炳芳
关键词:难愈合伤口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伤口延迟愈合老年人口老龄化社会
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活性的作用被引量:39
2005年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 rich plasma,PRP)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增殖及成骨作用 ,探讨 PRP促进骨修复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MSCs,分为实验组 (n=9)与对照组 (n=9) ,实验组进行 PRP干预 (10μl/ ml培养液 )。于不同时间点收集两组细胞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 S期比例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 P)测定和四环素荧光法检测细胞成骨活性 ,逆转录 PCR检测成骨启动基因 cbfa1的表达。 结果  PRP作用于 MSCs,可刺激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仪检测 PRP加入后 2 4 h S期比例由对照组 7.2± 0 .5至 14 .5± 0 .4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MTT法显示 PRP作用后细胞增殖加速 ,第 4天达到平台期。而 AL P活性在作用后 3、6和 9d达到 7.79± 1.98、9.5 1± 2 .31和 14 .0 3± 3.0 2 ,与对照组 2 .0 6± 0 .77、2 .84± 0 .82和 2 .5 8± 0 .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矿化结节形成增多 ,逆转录 PCR显示 cbfa1的表达在 PRP加入 2、4和 8h逐渐加强。 结论  PRP对骨修复的促进作用与其促进 MSCs增殖、加强成骨启动基因的表达、增强成骨活性的作用有关。
张晔曾炳芳张长青袁霆
关键词:成骨活性PRP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结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