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003268)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夏雪奎林永成佘志刚刘昌衡李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红树
  • 3篇红树林
  • 2篇代谢产物
  • 2篇内生真菌
  • 2篇红树林真菌
  • 2篇次级代谢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灰黄霉素
  • 1篇活性
  • 1篇红树林内生真...
  • 1篇发酵
  • 1篇发酵条件
  • 1篇次级代谢产物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山东省应用微...

作者

  • 3篇佘志刚
  • 3篇林永成
  • 3篇夏雪奎
  • 2篇刘昌衡
  • 1篇邵长伦
  • 1篇李庆
  • 1篇袁文鹏
  • 1篇孟秀梅
  • 1篇张绵松
  • 1篇王小军
  • 1篇梁智斌
  • 1篇张捷
  • 1篇谢丽娜
  • 1篇黄晓聪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药材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海红树林真菌No.1403产生灰黄霉素的发酵条件初步优化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SAS软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南海红树林真菌1403的菌体生长和灰黄霉素生产的培养基进行筛选,所选取的8个相关因素为:pH值、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酵母膏浓度、MgCl2.6H2O浓度、NaCl浓度、K2HPO4浓度、ZnSO4浓度。结果表明:对菌体生长最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葡萄糖浓度(P=0.001 3)和MgCl2.6H2O浓度(P=0.001 5)。对培养液中灰黄霉素的代谢量最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葡萄糖浓度(P=0.003 0),NaCl浓度(P=0.002 6),MgCl2.6H2O浓度(P=0.011 0),K2HPO4浓度(P=0.010 7),ZnSO4浓度(P=0.012 1)。此筛选结果为工业发酵提供了条件。
夏雪奎黄晓聪张捷梁智斌谢丽娜佘志刚林永成L.L.P. VRIJMOED
关键词:灰黄霉素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为湛江红树林秋茄内生真菌,种属尚未鉴定。从该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以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skyrin(1),lichenxanthone(2),griseoxanthone C(3),1,3,6-三羟基-8-甲基-Xanthone(4),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5),初步的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和5对Bacillus subtilisATCC 6633的M IC分别为100和100μg/mL。
夏雪奎李庆邵长伦刘昌衡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和Guignardia sp.438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湛江红树林秋茄内生真菌ZZF13和从Mia Po,Hong Kong的Kandelia candel(endophyte)的树皮分离得到的Guignardia sp.438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利用IR、MS、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菌丝体中分离得到4个次级代谢产物为Bacillosporin C(1)、5-carboxymel-lein(2)、5-methylmellein(3)、1-(2,6-二羟基)苯丁酮(4)。结论:化合物2、3、4均首次从Guignardia sp.海洋真菌中得到。
夏雪奎刘昌衡袁文鹏王小军孟秀梅张绵松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真菌代谢产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