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444)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张长青张开刚曾炳芳苏琰谢雪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小肠黏膜
  • 7篇小肠黏膜下层
  • 7篇肠黏膜
  • 5篇细胞
  • 4篇雪旺细胞
  • 4篇周围神经
  • 3篇神经缺损
  • 3篇生物相容
  • 3篇生物相容性
  • 3篇缺损
  • 3篇周围神经缺损
  • 3篇小肠粘膜
  • 3篇小肠粘膜下层
  • 3篇肠粘膜
  • 2篇许旺细胞
  • 2篇神经导管
  • 2篇神经移植
  • 2篇体外
  • 2篇自体
  • 2篇自体神经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张长青
  • 8篇张开刚
  • 7篇曾炳芳
  • 6篇苏琰
  • 5篇谢雪涛
  • 1篇李四波

传媒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肠黏膜下层和自体翻转静脉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自体翻转静脉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健康猪新鲜空肠,刮除黏膜层、浆膜层和肌层,制得SIS,消毒灭菌后干燥冷冻备用。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然后分别用SIS(A组)、自体颈外静脉翻转(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C组)修复,术后6、12周取材,通过组织切片、电生理检查、计算机图像分析和Trueblue逆行示踪来评价比较三者的修复效果。结果组织学观察各组术后6周和12周均见再生神经纤维,且A组较B组神经纤维稠密,髓鞘形成规则,纤维组织少,更为接近C组。术后12周电生理检查在神经传导速率上B组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动作电位波幅上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C组(P<0.05)。术后6、12周图像分析发现A组的单位面积轴突数量和神经组织所占百分比均高于B组(P<0.05),B组的再生轴突平均直径、单位面积轴突数量以及神经组织所占百分比均低于C组(P<0.05)。术后12周Trueblue逆行示踪,各组L3-6背根神经节均发现阳性神经元。结论SIS较自体翻转静脉更适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能成为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生物材料。
谢雪涛张长青苏琰张开刚李四波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周围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
组织工程骨膜成骨的构建及血管化超微结构的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组织工程骨,从超微结构观察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血管再生的变化,探讨小肠黏膜下层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优越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将成骨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培养2周。未复合细胞的单纯材料作为空白对照。将复合培养细胞与单纯材料分别植入无胸腺裸鼠皮下,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植入前和植入后4、8、12周成骨细胞、血管生成的变化过程。结果体外复合培养见细胞在材料上生长、分化、增殖良好,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置入体内后成骨良好,形成大量的血管;12周后材料被吸收,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单纯材料中央部位有大量小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周围多为成纤维细胞,无成骨细胞。结论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以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支架材料,有利于骨的再生和血管化形成,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张开刚曾炳芳张长青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组织工程骨血管化超微结构骨膜成骨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桥接周围神经缺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n=12)。致大鼠坐骨神经12 mm缺损后,分别用SIS桥接修复(A组),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C组)。术后16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肌肉湿重测量、计算机图像分析、Trueb lue逆行示踪和透射电镜观察来评价神经再生效果。结果组织学观察、Trueb lue逆行示踪和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三组均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区;B组和C组大鼠的小腿三头肌湿重、单位面积轴突数量和神经组织面积均显著优于A组(P<0.05),B、C两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可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谢雪涛张长青苏琰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雪旺细胞周围神经缺损神经导管
小肠粘膜下层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目的了解猪小肠粘膜下层(SIS)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用SIS为生长载体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筑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粘膜下层,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分别进行组织学、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经物理和化学处理的SIS纯度高,孔隙多,胶原纤维未受损;BMSCs在SIS材料上生长、粘附、增殖,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论SIS的细胞相容性良好,不影响BMSCs的形态,对细胞生长和功能表达无抑制作用,可以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张开刚曾炳芳张长青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小肠粘膜下层生物相容性
小肠粘膜下层与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 研究猪小肠粘膜下层(SIS)与体外培养的鼠雪旺细胞(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在体外将分离培养的SD乳鼠SCs接种于制备好的猪SIS上进行复合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SCs在SIS上的黏附、生长与增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SCs分泌神经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情况。对照组为接种于未平铺SIS的孔中正常培养的SCs。结果培养3~5d后,相差显微镜下见SIS边缘SCs较为密集,黏附良好,多呈长梭形生长;扫描电镜观察见SIS表面SCs增殖黏附良好,胞体突起显著,呈端对端连接或成束排列,细胞表面可见蛋白颗粒分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发现,SCs与SIS复合培养后,神经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分泌良好,与对照组的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猪SIS与鼠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用作支架,供SCs黏附生长,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苏琰张长青张开刚谢雪涛曾炳芳
关键词:小肠粘膜下层雪旺细胞周围神经
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用猪小肠粘膜下层(SIS)作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膜的可行性。方法用常规方法培养BMSC,再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分别进行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检查。观察BMSC在SIS上的生长、分化、增殖及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情况。结果BMSC在SIS材料上粘附、增殖,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份,细胞功能活跃,在SIS上成多层生长,厚度随复合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类似生物骨膜。结论SIS与BMSC在体外复合培养可以构建出类似生物骨膜的组织工程骨膜,为进一步研究体内成骨奠定基础。
张开刚曾炳芳张长青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小肠粘膜下层骨膜
PRIMARY STUDY OF REPAIRING PERIPHERAL NERVE GAP WITH 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2007年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 conduit in axonal regeneration of rat sciatic nerve with a 10 mm gap. Methods Forty-eight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16). Following a 10 mm gap was made in one side of the sciatic nerve of each rat; previously prepared SIS and auto-nerve graft were interposed into the gap to reconnect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of the nerve,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rve gap remained unconnected. The samples of the SIS, graft, and distal nerve in group 1 and group 2 were harvested at 6 weeks and 10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Axonal regeneration was evaluated by histology, electrophysiology, and quantitated by using computer-analyzed image.Results Regenerative nerve fibers were evident which contained much myelinated axons and grew over the gap in the SIS conduits at 10 weeks.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computer-analyzed image showed that ax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SIS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auto-nerve grafting group at 10 weeks. Conclusion SIS as a conduit possesses the ability for axonal regeneration of the peripheral nerve, thereby having a potential to be an alternative bio-material instead of the autograft to repair the peripheral nerve gap.
苏琰张长青张开刚曾炳芳
关键词:坐骨神经神经导管轴突再生
许旺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体外复合培养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SIS)表面的黏附生长状况,探讨SIS与许旺细胞(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乳鼠的许旺细胞,接种于制备好的SIS进行复合培养,不同时间段通过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SCs在SIS上的黏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相差显微镜下见3~5 d后SIS边缘SCs生长良好;组织学观察见5 d时许旺细胞与SIS表面黏附紧密;扫描电镜观察见SIS表面SCs增殖黏附良好,胞体突起显著,呈端对端的相互连接或排列成束,细胞表面可见有蛋白颗粒分泌。透射电镜观察见SIS表面许旺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紧密贴附生长于SIS表面;许旺细胞与SIS交界部见细胞底部形成一些突起与SIS接触。结论SCs能够在SIS表面良好地黏附生长,SIS作为支架材料,与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苏琰张长青张开刚谢雪涛曾炳芳
关键词:黏膜下层小肠许旺细胞外周神经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雪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复合雪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并探讨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只。构建右侧坐骨神经14mm缺损,A组:单纯SIS修复组;B组:复合雪旺细胞的SIS修复组;C组: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通过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组织学、透射电镜、图像分析、逆行示踪和小腿三头肌称重等方法分析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16周,B组移植段与近远段神经外观相似,未有神经瘤形成。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查见B组再生神经组织可顺利通过缺损区,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呈束状,含有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与C组相似。电生理检测见第16周B组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幅均较第12周有所提高,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蓝逆行示踪证实B组和C组再生神经轴突轴浆运输功能恢复良好。图像分析证实B组再生神经组织面积百分比、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髓鞘厚度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于A组。B组和C组患侧小腿三头肌肌肉重量和恢复率均优于A组,C组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S复合雪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能有效修复大鼠长距离坐骨神经缺损,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苏琰张长青曾炳芳张开刚谢雪涛
关键词:周围神经肠黏膜许旺细胞
小肠黏膜下层组织与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苏琰张长青张开刚曾炳芳
关键词:细胞生物相容性小肠黏膜下层体外研究自体神经移植体外分离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