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AA603110)
- 作品数:34 被引量:943H指数:20
- 相关作者:庄平章龙珍赵峰张涛冯广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性腺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Ⅵ期卵巢主要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长鳍篮子鱼精巢为辐射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管,同一精小管中的生精细胞发育不同步。精子成熟后,充满整个精小管,完成发育过程。
- 章龙珍江琪庄平刘鉴毅赵峰黄晓荣闫文罡
- 关键词:卵巢组织学
- 温度、盐度、pH和麻醉剂对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9年
- 采用Winkler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麻醉剂对长鳍篮子鱼幼鱼(体长(3.325±0.205)cm,体质量(0.706±0.155)g)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其回归关系可用对数函数Y=1.3819lnX-3.55(r=0.9475,P<0.01)表示,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32℃;幼鱼耗氧率随着盐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其回归关系可用线性函数Y=-0.1802X+1.7551(r=0.9837,P<0.01)来表示;在不同的pH下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H值在6.0时耗氧率最低,9.0时耗氧率最高;耗氧率随着丁香酚、MS-222的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各实验组的耗氧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丁香酚和MS-222可以作为长鳍篮子鱼幼鱼运输过程中的麻醉剂。
- 章龙珍杨金海刘鉴毅庄平赵峰屈亮
- 关键词:麻醉丁香酚MS-222耗氧率
- 施氏鲟不同组织抗氧化酶对水体盐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38
- 2008年
- 研究测定了盐度驯化过程中施氏鲟不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力变化,SOD和CAT以肝脏中含量最高,随着盐度升高,SOD活力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驯养时间的延长,除心脏和肾脏外,其他组织器官中SOD活力均有所回升。不同盐度下,心脏中CAT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CAT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盐度25下,肝脏和肾脏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盐度对施氏鲟不同组织中SOD和CAT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盐度驯养时间的延长,SOD及CAT的活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赵峰庄平章龙珍黄晓荣张涛冯广朋
- 关键词:施氏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盐度驯化
- 拥挤胁迫对史氏鲟稚鱼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补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7年
- 聂芬石小涛李大鹏庄平
- 关键词:拥挤胁迫史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溶菌酶补体
- 盐度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42
- 2008年
- 研究了盐度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将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幼鱼[初始体长(24.95±1.89)cm,初始体质量(117.80±16.72)g]分别在淡水(盐度0)、盐度10、盐度25条件下饲养10d,检测不同盐度下施氏鲟幼鱼消化器官(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在相同盐度条件下,不同消化器官中同种消化酶活力高低顺序不同。在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力(淡水和盐度25时)及淀粉酶活力(淡水时)由大到小依次为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和肝脏;蛋白酶活力(盐度10时)及淀粉酶活力(盐度10和25时)由大到小依次为瓣肠、幽门盲囊、十二指肠、胃和肝脏;在淡水和盐度10时脂肪酶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瓣肠、十二指肠、胃、肝脏和幽门盲囊;在盐度25时脂肪酶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瓣肠、十二指肠、肝脏、胃和幽门盲囊。(2)同种消化器官中不同盐度条件下同种消化酶的活力不同。幽门盲囊、十二指肠、胃和肝脏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均在淡水中最高(P<0.05),盐度25中最低,说明盐度对以上消化器官中3种消化酶均具有抑制作用;瓣肠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均在盐度10下最高(P<0.05),说明一定的盐度对瓣肠中3种酶具有激活作用,但盐度过高则会抑制这些酶的活性。
- 庄平章龙珍田宏杰赵峰宋超
- 关键词:施氏鲟盐度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
- 水温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3
- 2007年
- 分别在14℃、21℃、28℃水温条件下饲养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幼鱼10 d,初始鱼体质量(124.20±15.12)g,体长(26.95±2.89)cm,检测不同水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幼鱼幽门盲囊、瓣肠和肝脏中蛋白酶活力均以水温21℃时最高(P<0.05),十二指肠和胃则在28℃最高(P<0.05),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活力均在14℃最低(P<0.05);(2)各消化器官的淀粉酶活力均在水温21℃时最高(P<0.05),幽门盲囊、瓣肠和十二指肠以水温28℃时最低(P<0.05),胃和肝脏在水温14℃时最低(P<0.05);(3)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水温14℃时最高,28℃时最低(P<0.05)。在水温21℃时,各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肝脏,水温14℃时瓣肠消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能力要高于十二指肠,28℃时低于十二指肠(P<0.05);在水温14℃和21℃时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瓣肠、十二指肠、胃、肝脏、幽门盲囊,28℃时瓣肠消化脂肪能力低于十二指肠(P<0.05)。[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26-131]
- 田宏杰庄平章龙珍侯俊利高露姣
- 关键词:施氏鲟水温淀粉酶脂肪酶酶活力
- 盐度驯化对史氏鲟鳃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及离子浓度的影响被引量:66
- 2006年
- 对史氏鲟在盐度驯化过程中鳃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及血清离子(Na+、K+、Cl-)浓度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史氏鲟驯化过程中血清渗透压调节机制。研究表明:史氏鲟在不同盐度(10、20、25)下经过驯化,鳃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鳃Na+/K+-ATP酶活力(P<0.05),其活力是对照组的2~2.5倍。驯化过程中,3种不同盐度阶段下鳃Na+/K+-ATP酶活力首先表现为下降,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活力逐渐增加,最后下降并趋于平稳。血清渗透压也随盐度的增加而上升,盐度10时最高,达到(328.77±26.78)mmol.kg-1,此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90mmol.kg-1左右,略高于淡水中血清渗透压。不同盐度下,血清渗透压和鳃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相同。3种不同盐度下史氏鲟血清K+浓度平均值保持在3.00~3.30mmol.L-1之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种盐度下血清Na+和Cl-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盐度的增高而增高,盐度20时达到最高。盐度20以下血清Na+和Cl-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史氏鲟血清渗透压调节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应激反应阶段,主要表现为鳃Na+/K+-ATP酶活力受到抑制,陡然下降;二是主动调节阶段,鳃Na+/K+-ATP酶被重新激活,且活力逐渐上升;三是适应阶段,鳃Na+/K+-ATP酶趋于平稳。
- 赵峰庄平章龙珍黄晓荣田宏杰张涛冯广朋
- 关键词:史氏鲟盐度驯化渗透压调节
- 人工养殖不同年龄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被引量:5
- 2006年
- 测定了5个年龄组人工养殖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其中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WBC、HCT5年龄组与1~4龄各年龄组间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P<0.05);HGB、MCH、MCHC相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血红细胞体积(MCV)、血栓细胞(PLT)、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等1~4龄变化不大,仅在5龄MCV、PLT有较显著的上升,而HDW有显著的下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则保持相对稳定,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平均血栓细胞体积(MPV)变化不显著,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白细胞分类计数DLC值变化中,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比例依次为淋巴细胞(Lym)>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随着年龄的增长,Lym的含量逐渐下降,而Baso、Neut和Mon均呈上升趋势。
- 章龙珍庄平张涛李大鹏张征黄晓荣冯广朋
- 关键词:史氏鲟血红蛋白白细胞
- 盐度驯化下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被引量:12
- 2006年
- 测定了5个不同盐度梯度(0、10、20、25、28)下分别饲养14d和21d的史氏鲟血液生理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养时间下,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栓细胞总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GB)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无显著变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单核细胞数(MON)、嗜酸性粒细胞数(EOS)、中性粒细胞含量(NEUT)、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盐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度条件下,红细胞总数(RBC)、血栓细胞总数(PL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养殖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其它血液指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白细胞分类计数(DLC)值显示,在不同的盐度条件下,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比例依次为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中性粒细胞(Neut)>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酸性粒细胞(Eos)。通过盐度驯化后血液生理学分析,史氏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经过驯化可以在28的盐水中生存。
- 黄晓荣章龙珍庄平张涛赵峰冯广朋
- 关键词:血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史氏鲟盐度驯化
- 延迟投饵对史氏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7年
- 为了解史氏鲟仔鱼阶段的开口摄食习性,为史氏鲟的人工育苗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了延迟投饵对史氏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仔鱼6日龄开口,7日龄史氏鲟仔鱼初次摄食,10日龄卵黄基本吸收完毕,16—17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饥饿的不可逆点(PNR)期,故其PNR是16日龄;史氏鲟仔鱼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6日龄后,延迟投饵时间在7d内,仔鱼存活率可达60%以上,延迟投饵时间在8~10d内,仔鱼的成活率下降至40%左右,延迟投饵时间为11d,存活率下降至10%,延迟投饵时间为12d及以后,存活率为0;史氏鲟仔鱼全长和体质量在延迟投饵4d内均增加;延迟投饵超过4d则均下降。延迟投喂时间在8d以内,仔鱼全长和体质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延迟投喂超过9d,全长和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史氏鲟仔鱼适宜投饵的时间是孵出后9~10d。
- 黄晓荣庄平章龙珍张涛冯广朋赵峰
- 关键词:史氏鲟仔鱼延迟投饵摄食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