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9349101)

作品数:2 被引量:90H指数:1
相关作者:韩郁菁张泽明桑隆康游振东吴秀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榴辉岩
  • 2篇辉岩
  • 1篇电子显微术
  • 1篇岩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秦岭-大别
  • 1篇榴辉岩带
  • 1篇绿辉石
  • 1篇辉石
  • 1篇变质
  • 1篇变质岩
  • 1篇变质作用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韩郁菁
  • 1篇孟大维
  • 1篇李斗星
  • 1篇杨巍然
  • 1篇韦必则
  • 1篇吴秀玲
  • 1篇游振东
  • 1篇桑隆康
  • 1篇张泽明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秦岭-大别榴辉岩中绿辉石的显微结构特征
1996年
本文对秦岭-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绿辉石进行了高分辨电镜研究。绿辉石的超微结构以P2有序结构为主,其次为P2/n次有序结构和C2/c无序结构。并观察到绿辉石的P2或P2/n结构的反相畴界及π层错;C2/c结构中1/2(a+b)或1/2<110>的反相畴结构;有序绿辉石中的位错斜壁和低角度亚晶界;绿辉石的有序无序结构的相转变及晶畴结构。由电子衍射和高分辨像的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地区的绿辉石是在高压超高压条件下形成。反相畴的大小可作为变质温度和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志。上述超微结构信息充分揭示了秦岭-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的本质特征和演化规律。
吴秀玲孟大维韩郁菁韦必则杨巍然李斗星
关键词:榴辉岩绿辉石电子显微术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被引量:90
1995年
秦岭-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压变质岩的研究将为整个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分布于大别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1)榴辉岩可分成低温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超高压榴辉岩分布于前寒武纪的大别、东海、胶东和胶南变质杂岩之中,低温高压榴辉岩分布于中晚元古代的红安群、松宿群和苏家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在大别山地区,超高压榴辉岩、高压榴辉岩,以及绿帘-蓝片岩成带状,从北到南依次平行于造山带展布。(2)大别山地区的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是:450-550℃,1.4-1.6GPa。超高压榴辉岩变质条件是:650-870℃,>2.7-2.9GPa,苏鲁地区的超高压榴辉岩是820-1000℃,>2,8-3.1GPa,榴辉岩的形成温度从西向东逐渐升高。(3)榴辉岩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或绿帘-蓝片岩相→绿片岩相5期变质作用。超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PT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变质作用为缓慢升温显著增压过程,退变质作用早期为近等温迅速降压过程,中期具近等压降温特征,晚期为近等温降压过程。(4)大别-苏鲁地区至少经历了两期高压变质作用,加里东期夹持于华北与?
张泽明游振东韩郁菁桑隆康
关键词:榴辉岩岩石学变质作用变质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