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12ZHFD07)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流辉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农地福利化:实践机制、后果呈现及其优化路径——以沪郊埭村为个案的初步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在沪郊的农村,制度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稳定性非农就业的实现,使农地原初具有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承载功能逐步剥离,呈现出"去保障化"的趋势。但在现有的农地制度安排下,农户的承包权已经物权化,各级政府的惠农补贴和畸形农地流转市场形成的虚高地租,强化了农地的收益效应。在这一情势下,"去保障化"的农地转而成为满足农民"多多益善"心理的福利,农地福利化倾向凸显。本文以沪郊埭村为个案,对农地福利化的实践机制进行分析,并呈现这一发展趋势的社会经济后果,最后提出破解农地福利化困境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下一步的农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 马流辉
-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地制度改革
- 从成年礼到同辈共同体:上海农村“庆号”习俗的社会学考察被引量:2
- 2013年
- 上海农村地区的男性青年在弱冠之年举行"庆号"仪式,实现幼年向成年的身份和角色转换,为个体真正步入社会做准备。"庆号"作为古代冠礼的变异,在长期演进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地方性色彩逐渐浓厚,原本个体化的成年礼仪成为一种集体性的共同仪式;起先的象征表意功能不断向组织功能过渡,村庄中一起"庆号"的青年结为"庆号弟兄",形成同辈共同体。"庆号"习俗的变异深嵌于地方的经济社会结构之中,是适应性变迁的结果。探究上海农村社会性质,有利于我们揭示"庆号"习俗的社会机制。
- 马流辉
- 关键词:成年礼
- “农民农”:流动农民的异地职业化——以沪郊南村为个案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导致资源和机会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均衡,而农民流动可以视为对这种结构性不平等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亿万的'农民工'群体正是行动者主体通过各种策略改变既有结构的产物。但并不是所有流动农民涌入城市以后都有能力或意愿被城市的工商业领域吸纳,部分流动农民落脚城市后选择在异地的城郊重操旧业,保持家庭经营模式进行农业生产,与'农民工'相似,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农民农'群体,实现了流动农民的异地职业化。本文在对沪郊南村'农民农'群体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比照'农民工'的定义,对'农民农'做了相应的概念阐释。分析了其职业化的影响因素,发现个人素质、主观偏好和家庭结构左右'农民农'的职业选择。'农民农'在城郊的聚集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社区,他们生活其间并通过乡土性的移植和在地化来实现社区秩序,调节各种社会关系。最后,对'农民农'的前景作出预测,认为'农民农'未来的命运取决于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和地方政府对他们的治理态度。
- 马流辉
- 关键词:职业化家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