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GJW011)

作品数:10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成丁端理查德·萨克瓦谢章福张恒龙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肯特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一体化
  • 2篇欧亚
  • 2篇普京
  • 2篇总统
  • 2篇外交
  • 2篇威权
  • 2篇经济一体化
  • 1篇地化
  • 1篇选举
  • 1篇政体
  • 1篇智库
  • 1篇中国内政
  • 1篇中国外交
  • 1篇中美经贸
  • 1篇中美经贸摩擦
  • 1篇上海合作组织
  • 1篇社会基础
  • 1篇身份
  • 1篇世界霸权
  • 1篇世界政治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肯特大学

作者

  • 4篇杨成
  • 1篇张恒龙
  • 1篇理查德·萨克...
  • 1篇丁端
  • 1篇谢章福

传媒

  • 7篇俄罗斯研究
  • 3篇文化纵横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与2012年总统选举之后的俄罗斯政治生态发展趋势被引量:10
2012年
"普京主义"是由普京及其侧近政治精英倡导并开创的俄罗斯所特有的"克里斯玛"型政权组织形态的变种,其特征包括但又不限于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及领袖崇拜、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意识形态的交织与融合,而且仍在持续的演化。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梅普组合"双头政治"格局的结束以及始于2000年并可能持续至2024年的"长普京时代"新阶段的开始。以强国、威权为主要特征的"普京主义"或将继续左右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普京主义"不同于经典意义上的"全能主义"和"威权主义",而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产物。普京通过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制度安排,克服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转型的"制度陷阱",摆脱了国家治理危机,满足了俄罗斯民众对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期许,从而在俄罗斯形成了特殊的"普京多数"现象,构成了"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然而,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催生了新中产阶级的兴起,选民结构的代际变化,以及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勃兴,逐渐消解了"普京主义"的正当性。随着一个与"普京多数"针锋相对的"去普京多数"群体的崛起,普京政权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可能出现五种不同的发展前景。
杨成
关键词:全能主义威权主义
大国博弈、双层均势的亚洲时刻--俄罗斯智库对中美经贸摩擦的认知与政策立场被引量:3
2020年
俄罗斯智库对中美经贸摩擦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期待,并与克里姆林宫的官方立场互为表里。总体上,俄方智库的观点是,在经贸摩擦的背后,是中美两国对军事、政治、科技、地区和全球领导权的竞争;两国的国内议程和对外政策,将因此受到深远影响并产生溢出效应--在亚洲区域内形成两极结构。即使两国会因国内和国际政治因素,在经贸问题上达成妥协,但中方不会放弃获得世界科技领导者的雄心,美方也不会打消遏制中国发展动能的战略意图。俄罗斯应与中国继续保持经济与军事合作,避免与美国和西方关系的继续恶化,并在亚太地区推动"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俄罗斯政策分析界基于自身利益的演绎,将中美经贸摩擦定性为大国博弈,相应的政策建议反映出俄罗斯以在全球和亚洲分别制衡美中为目标的双层均势策略。俄罗斯将在有亚洲其他国家参与的情景下扮演战略平衡手角色,借中美全面对抗之势,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之外扭转不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俄罗斯对亚太国际局势的盘活作用,将催生双边和三边竞合新模式的建立。
华盾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俄罗斯外交
再造“丝绸之路”——新大陆主义:跨欧亚一体化的战略图景被引量:7
2015年
对于安土重迁的帝制中国,安邦定国为第一要义,因而即使西开边塞南垦荒原,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千百年来互通有无、修国之好,却从未成为古中国建立世界霸权的筹码。而今沧海桑田,几番历史更迭之后,中国正在重新崛起,在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之下,提出再造“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宏图背后,应如何理解中国所面临的深刻挑战,如何审视这一构想对于国家内政外交可能带来的改变?面向世界,“一带一路”又会给中西方文明带来怎样的碰撞与交融,它是否能够激发全球治理与国际规则的深层变革?
杨成
关键词:世界霸权海陆世界秩序
去俄罗斯化、在地化与国际化:后苏联时期中亚新独立国家个体与集体身份的生成和巩固路径解析被引量:28
2012年
苏联解体以来,中亚新独立国家个体与集体身份的构建与巩固往往表现为三位一体的集合式路径——"去宗主国(俄罗斯)化"、"在地化"和"国际化",其中"去宗主国化"为核心,"在地化"和"国际化"均构成一体两面的关系,而"在地化"与"国际化"则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三者在同一个政治场域(或在单个国家或在国家集合)内围绕具体议题密切互动,逐步培养出新的国家个体与集体身份。以历史书写为例,中亚各国在后苏联时期的族史/国史重构的主线是加大对于主体民族辉煌历史及其英雄人物的塑造的"在地化"路径;其背后则是更突出的是"去俄罗化"取向,以清除昔日统治者的历史书写的记忆;加大对于世界史和国际史的书写和教学的"国际化"导向同样是为消解"苏联人"的身份认同,进而确立中亚国家身为独立行为体的事实。以政治空间的变迁为例,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纳的建设以及中亚其他城市空间的变化都是各国政府有意识地利用其内的符号变迁塑造新的身份认同的手段。新的国家价值等被嫁接到新的空间内,阐明了与旧制度的断裂关系,以保证新的政治性质和新的国家图景得以实现。在教育领域,中亚国家的话语与政策迅速实现了从社会主义教育到趋于新教育体系的转移,国际教育的拓展成为清除旧体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它们更加注重本土资源的外部依赖所在。伊斯兰复兴和国家重生在中亚国家成为相互交织的同步进程。对它们而言,伊斯兰教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去俄罗斯化"与"国际化"的前驱,意味着一个国家自我识别的手段,一种将自身从莫斯科获取精神解放的工具,一种剥离共产主义体系和作为外国殖民统治标志的斯拉夫文化的门径。整体而言,苏联解体后,中亚在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不再被视为由外部大国或某些集团选定的集体符号,进而被其
杨成
关键词:国家身份一体化
普京与俄罗斯政治:新周期的旧问题?
2018年
新世纪以来,强人政治和政治强人作为话语、叙事以及现象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甚至有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正在进入强人政治的新时代。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大概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杨成
关键词:俄罗斯政治普京周期俄罗斯总统世界政治
中国外交新时代——提高中国外交的议程设置能力——构建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关键被引量:4
2016年
从习近平主政后的外交频率来看,中国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内政和外交已经特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单纯靠内部的改革或简单的对外开放,都不足以推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杨成
关键词:中国外交中国内政主政
哈萨克斯坦石油精英及其对能源政策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经济结构严重受制于能源经济和依靠石油寻租的油气生产国。国有大型油气公司的高级主管对该国的能源政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精英通过与政治精英建立非正式的关系网络,不仅影响本国能源部门的发展,而且还介入政治决策和政治制度。而哈萨克斯坦普遍存在着制度的不透明性、法律的不确定性和总统决定的随意性,助长并养成了非正式政治体制的固化,加强了威权主义的趋势,并进一步鼓励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延续。
J.库兹涅尔孙溯源
关键词:非正式威权政体
欧亚一体化的挑战被引量:5
2014年
欧亚一体化是普京第三任期内的重大理念之一。普京坚称,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进程,一方面因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而加速,同时也反映了该地区的需要和传统,并否认这是在以任何形式恢复苏联。欧亚一体化进程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首先,欧亚国家间的异质性是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更重要的是,外部世界远没有认同俄罗斯在后苏联地区的特权,特别是来自欧盟的竞争与挑战。欧亚大陆地区的整个国际政治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而且同时存在着多个相互竞争的一体化方案。近期的乌克兰危机表明,不同的一体化之间,可能会有多么危险的碰撞。只有提出有活力的愿景才能超越冲突的逻辑,这就是"大欧洲"(Greater Europe)和"欧洲同盟"(Union of Europe)。欧亚一体化大可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
理查德·萨克瓦丁端
关键词:欧亚联盟
中亚:从外围到中心被引量:2
2014年
中亚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处于国际劳动分工和国际经济中不利的"外围"地位。国际经济危机使得外围国家有了一个很好的突破机会。中亚国家超越"外围"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在独联体欧亚一体化空间内的合作,特别是中亚国家间的次区域合作来实现。中亚国家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单个国家无法有效解决。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客观、自然的进程,符合中亚各国的国家利益。中亚经济一体化的优先领域是:水和能源、贸易与经济、交通等。中亚各国的政治意愿以及财政资源能力,是中亚能否从外围到中心、能否在中亚地区一体化上取得成就的关键。
V.多多诺夫L.穆扎帕罗娃D.穆罕穆德扎诺娃赵舒婷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与挑战——基于二元响应模型的计量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一直裹足不前。面临挑战,出现了一些所谓逆经济一体化的现象,这主要是指像上海合作组织和欧盟这类国际组织,短期内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出现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需要检验上合组织成员之间是否具备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进而,对目前出现的逆经济一体化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为此,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内生性的假定,运用二元响应模型开展研究,回应了学术界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是否需要将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其建设目标继续推进的争论。
张恒龙谢章福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