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407)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苏肇伉邹文艳蒋祖明张海波张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肺动脉
  • 4篇肺动脉高压
  • 3篇左肺
  • 2篇血管
  • 2篇野百合碱
  • 2篇逆转
  • 2篇肺动脉高压模...
  • 1篇单侧
  • 1篇动力性
  • 1篇动脉收缩
  • 1篇动脉收缩压
  • 1篇动脉压
  • 1篇动物
  • 1篇血管阻力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学参...
  • 1篇野百合碱诱导
  • 1篇液动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苏肇伉
  • 3篇蒋祖明
  • 3篇张海波
  • 3篇邹文艳
  • 2篇赵永红
  • 2篇陈会文
  • 2篇张海波
  • 1篇俞晓青
  • 1篇赵永红
  • 1篇王顺民
  • 1篇徐志伟
  • 1篇陈恩
  • 1篇丁文祥

传媒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左肺反向循环逆转肺动脉高压的的机制
2005年
目的探讨左肺反向循环 (LLIC)逆转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方法选用杂种上海犬 8条 ,低氧 30min后行LLIC术。分别于术前、低氧 30min、LLIC完成时及完成后 2h行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检测。结果平均肺动脉血压(MPAP)和心率 (HR)在低氧 30min和LLIC完成时明显高于术前和LLIC完成后 2h(P <0 .0 5 ) ;PaO2 、SaO2 、NO、NOS值在低氧 30min后和LLIC完成时明显低于术前和LLIC完成后 2h(P <0 .0 5 ) ;各项检测指标在术前和LLIC完成后 2h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反向肺循环可能通过转换血气交换的解剖位置。
陈会文苏肇伉张海波徐志伟丁文祥
关键词:逆转肺动脉高压NOS换血PAO2
左肺反向循环逆转终末期肺动脉高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反向肺循环逆转终末期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方法选杂种犬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10)、肺动脉高压组(n=10)和肺高压反向组(n=10)。观察各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外周血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及其肺组织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终末期肺高压模型犬上行左肺反向循环手术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降低[(17.3±3.5)mmHg,P〈0.01],但与正常犬MPAP[(12.6±4.2)mmHg]相比仍偏高(P〈0.05);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到(96.5±6.4)mmHg(P〈0.01),血浆中eNOS升高[(1.53±0.56)μg/ml,P〈0.01],NO分泌量增加[(36.25±6.94)μmol/L,P〈0.01],ET的含量减少[(21.37±3.82)pg/ml,P〈0.01]。eNOS-mRNA在术后表达上调,PEET-mRNA在肺高压时表达上调,而在术后表达下调。结论左肺反向循环具有可行性,可能通过转换血气交换的解剖位置、提高血氧含量、抑制血管收缩因子的产生,增加血管舒张因子的产生降低肺动脉高压。
赵永红苏肇伉张海波王顺民蒋祖明邹文艳
关键词:肺性野百合碱内皮缩血管肽类
左肺反向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反向肺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正常犬作为实验对象,利用牛颈静脉作为连接血管材料,建立左肺反向循环模型。于反向循环术前、术后2h、2周时测定血流动力参数和动脉血气,用超声流量仪测定左肺动脉流量。动物饲养到2周时行心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反向循环肺灌注情况,动物处死后取部分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犬行左肺反向循环术后2h、术后2周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并能维持正常的动脉血气,反向循环后左肺动脉流量无减少,心导管造影右侧肺动脉及其分支显影清晰,左侧牛颈静脉及肺静脉系统亦显影清晰,吻合口通畅。大体观察左、右肺无差别,组织病理学检查左、右肺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左肺反向循环具有可行性,可维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肺的正常结构和通气交换功能。
赵永红苏肇伉王顺民张海波陈恩
关键词:肺循环动物
脱氢野百合碱诱导犬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用药物法建立犬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野百合碱经脱氢处理成脱氢野百合碱 (dehydromonocrotaline,DMCT),经心导管注射入犬右心房,于注射药物后4周、8周测定肺动脉压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并行肺组织病理检查,评估周围肺肌性动脉肌化情况、肌性肺动脉中膜肥厚程度。结果 DMCT(3 mg/kg)组8只犬存活2只,DMCT(2 mg/kg)组8只犬与对照组犬均存活。DMCT组4周后平均肺动脉压(mMPAP)(20.7±3.1)mm Hg(1 mm Hg=0.133 kPa),8周后mPAP(30.2±2.6)mm Hg,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肺动脉楔压(PCWP)亦升高,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CT组8周后 mPAP、sPAP与PCWP亦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后DMCT组直径为15- 50μm的肺肌性动脉肌化数(54.3±6.6)%,直径为100-200μm的肺肌性动脉的中膜厚度百分比(27.3± 5.7)%,均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肥大指数增加(P<0.05)。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MCT组肺泡区肺肌性动脉中膜肥厚,新生内膜形成,管腔变小。结论 DMCT可成功诱导犬肺动脉高压模型,模拟人类终末期肺高压的病理特点。
赵永红苏肇伉张海波陈会文蒋祖明邹文艳
关键词: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模型血液动力学参数组织病理检查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收缩压
改良Potts手术建立犬单侧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建立犬单侧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采用改良Potts手术方法,Gore-Tex管道连接犬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于8周和12周后测定左右肺动脉压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脏彩超或心血管造影观察分流通畅情况;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周围肺肌性动脉肌化情况和肺肌性动脉中膜肥厚程度。结果手术分流的12只动物存活率为75%,8只动物分流管道保持通畅。8周和12周后左肺动脉压明显高于右肺及对照组(P<0.01),左、右肺动脉病理改变有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到手术分流动物左肺肌性动脉中膜肥厚,无新生内膜形成。结论利用改良Potts手术可成功建立犬单侧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赵永红张海波蒋祖明邹文艳俞晓青苏肇伉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管阻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