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103)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欧阳健明黄志杰侯善华何节玉万牡华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理学
  • 9篇医药卫生
  • 6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纳米
  • 10篇结石
  • 9篇纳米微晶
  • 6篇尿液
  • 6篇微晶
  • 6篇ZETA电位
  • 5篇尿石
  • 5篇尿石症
  • 5篇草酸钙
  • 4篇结石患者
  • 4篇晶体
  • 3篇尿石症患者
  • 3篇尿酸
  • 3篇平片
  • 3篇泌尿
  • 3篇泌尿系
  • 3篇泌尿系结石
  • 3篇TEM
  • 2篇阴性结石
  • 2篇溶胶

机构

  • 23篇暨南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岳阳职业技术...
  • 1篇湖南理工学院

作者

  • 20篇欧阳健明
  • 7篇黄志杰
  • 5篇何节玉
  • 5篇侯善华
  • 4篇许小晶
  • 4篇杨锦
  • 4篇李君君
  • 4篇万牡华
  • 4篇邝荔
  • 3篇赵美霞
  • 2篇谢瑜珊
  • 2篇夏志月
  • 2篇涂新满
  • 2篇李越湘
  • 2篇柳一鸣
  • 2篇罗旭彪
  • 2篇王凤新
  • 2篇邓芳
  • 2篇谢蓉
  • 1篇徐中海

传媒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功能材料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有机化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粒度仪在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2008年
纳米粒度仪是表征纳米材料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的重要仪器。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粒度仪在纳米级催化材料及催化载体、磁性材料、光电材料及其它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中最新的应用进展,提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发方向。
何节玉谢蓉欧阳健明
关键词:无机功能材料
激光散射法对尿液中纳米微晶粒径及其分布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泌尿系结石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其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了正常人尿液和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该方法快速准确、经济、容易操作。正常人尿液比尿石症患者尿液的稳定性好,归因于正常人尿液中纳米微晶尺寸分布均匀,不容易聚集,而尿石症患者尿液的纳米微晶尺寸分布不均匀,粒子间容易聚集而沉降。通过分析尿样稀释、离心或者用微孔滤膜过滤后体系的光强-自相关函数曲线,得到了制备稳定的尿样悬浮液的方法:尿样先稀释20%,然后离心或用1.2μm微孔滤膜过滤,可得到稳定的尿液悬浮液。激光散射法结果与TEM检测结果一致。从尿液中存在的范德华力、尿液粘度、酸碱性、离子强度、尿液中纳米微晶的表面电荷和Zeta电位等方面解释了尿液稳定的原因。
万牡华赵美霞欧阳健明
关键词:粒径分布尿液
纳米粒度仪研究尿石症患者和正常人尿液中的纳米微晶
2009年
采用纳米粒度仪和TEM比较研究了尿石症患者和正常人尿液中<1000nm的纳米微晶的Zeta电位、光强自相关函数曲线、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相近尿pH(6.0左右)时,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Zeta电位值(平均为-3.16mV)明显大于正常人(平均为-10.1mV)。相比较正常人尿液,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散射光强存在更长时间的相关性,说明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粒径大于正常人。粒度分布检测进一步表明,正常人尿液中粒径在350nm以下的纳米微晶占大多数,而患者尿液中粒径>600nm的纳米微晶占大多数。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正常人尿液和尿石症患者尿液的差异,为尿石症的早期检测提供线索。
黄志杰许小晶邝荔欧阳健明
关键词:TEM粒度ZETA电位
尿酸-尿酸铵混合结石及其尿微晶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前对泌尿系结石预防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绝大多数的结石能够由X线平片显示,称为阳性结石;而一些结石如纯的尿酸、尿酸盐和黄嘌呤结石等,由于其密度较低(近于软组织),因此在X线平片上不显影,这些结石称为阴性结石。
侯善华杨锦黄志杰邝荔王凤新谢瑜珊欧阳健明
关键词:尿酸盐微晶X线平片阴性结石黄嘌呤
正常人和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和微米级晶体的比较
2007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比较研究了17例正常人和16例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和微米晶体.结果表明,正常人尿液中晶体分散较为均匀,尺寸较小且较圆钝,大都在2~20μm之间;而结石病人尿液中晶体聚集体较多,棱角较尖锐,尺寸较大且分布也不均匀,从5μm到70μm不等,这导致其聚集倾向增加,形成尿石的几率增大.正常人尿晶体以结晶态物质为主,主要为草酸钙、磷酸三钙和尿酸;尿石症患者尿晶体主要为磷酸铵镁、草酸钙、尿酸和磷酸三钙,正常人尿液中二水草酸钙(COD)含量高于尿石症患者.上述差异归因于正常人和患者之间理化性质的差异以及正常人尿液中抑制剂的浓度及其活性比尿石患者的高,能抑制尿液中微晶的生长和聚集;并且患者体内的尿路细胞膜受到损伤也会引起患者尿液中粒子聚集.
赵美霞许小晶欧阳健明
关键词:尿结石电子显微镜
不同晶相草酸钙超细微晶的合成及其与硫酸软骨素A的相互作用
2010年
采用配位沉淀法制备了二水草酸钙(COD)和一水草酸钙(COM)超细微晶,其尺寸分别为150nm和320n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纳米粒度仪(Nano-Z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表征了这两种草酸钙微晶。研究了尿大分子硫酸软骨素A(C4S)对上述COM和COD微晶ξ电位、粒径、聚集程度和紫外吸光度的影响。随着cC4S从0增加到1.0g·L-1,COD微晶的ξ电位从-9.7mV减小到-46.1mV,COM微晶的ξ电位从-15.9mV减小到-49.0mV;微晶表面ξ电位变负后,有利于稳定溶液中悬浮的微晶。在水溶液中,COD和COM微晶均存在显著的聚集现象,而C4S的存在可抑制COD微晶的聚集,并在浓度为0.05g·L-1时抑制效果最好。由于尿液中存在大量草酸钙微晶,本研究有助于阐明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机理和C4S对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抑制作用。
谢蓉杨锦万牡华欧阳健明
关键词:草酸钙硫酸软骨素A生物矿化
STM、AFM、SEM和TEM对溶液中纳米微粒形貌和粒度分布的检测被引量:5
2007年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磁、力、催化和吸附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纳米微粒的检测是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综述了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现代显微镜技术检测溶液中纳米微粒形貌和粒度分布研究进展,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差异。
万牡华欧阳健明
关键词:纳米微粒STMAFMSEMTEM
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Fe^(3+)掺杂量对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先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2和Fe3+掺杂的纳米TiO2(Fe3+/TiO2)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等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Fe3+掺杂量对催化剂在自然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煅烧温度下,Fe3+/TiO2的粒径比纯TiO2的粒径小。制备纯TiO2和Fe3+/TiO2的最佳煅烧时间分别为4h和3h,最佳煅烧温度均为773K。适量掺入Fe3+可以显著提高纳米TiO2在自然光条件下的光催化降解活性,Fe3+/TiO2中Fe3+的最佳掺杂量为10.00%,相应的脱色效率为28.37%。
邓芳李越湘罗旭彪涂新满曾桂生王玫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纳米TIO2自然光
25例阴性结石的分析
2011年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其发病机理至今还不清楚。泌尿系阴性结石(多为尿酸结石)约占泌尿系结石的9%[1],由于阴性结石的密度较低(近于软组织),在X线平片中很难显影,所以在临床上容易误诊或者漏诊,因此研究这一类型的结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锦黄志杰欧阳健明
关键词:泌尿系阴性结石泌尿系结石尿酸结石X线平片多发病
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的微晶组分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10例尿酸结石患者尿微晶的组分、Zeta电位、形貌及其与尿酸结石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尿酸结石患者的尿pH值较低,大都在4.8~5.7之间;尿微晶的主要成分为尿酸,其粒度分布很不均匀,从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并有聚集现象。相比健康对照者尿纳米微晶的Zeta电位(-10.1mV),尿酸结石患者的Zeta电位负值更小(-6.02 mV)。对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服用柠檬酸钾)后,尿pH可上升到6.5左右,此时尿液中的大部分尿酸转变为溶解度显著增加的尿酸盐,因此,尿酸结石形成的危险性显著降低。本文结果表明,尿石组分、尿微晶组分及尿pH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黄志杰谈金欧阳健明
关键词:纳米微晶ZETA电位FTIRXRD尿酸结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