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7ZR14063)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雷王兴鹏陆伦根郑萍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胰腺
  • 3篇血管生成
  • 3篇胰腺癌
  • 3篇胰腺肿瘤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腺肿瘤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1篇血管靶向
  • 1篇血管靶向治疗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 1篇氧合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李雷
  • 3篇宛新建
  • 3篇刘军
  • 3篇郑萍
  • 3篇陆伦根
  • 3篇王兴鹏
  • 2篇黄春兰
  • 2篇董育玮
  • 1篇刘丽燕
  • 1篇袁耀宗
  • 1篇高苏俊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Vasostatin基因对胰腺癌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Vasostatin基因表达对胰腺癌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载有Vasostatin基因的腺病毒(Ad—vasostatin)感染胰腺癌内皮细胞,以Ad—lacZ感染及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应用损伤修复、Transwell小室、小管形成3种不同方法观察胰腺癌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及其与感染病毒的量效关系。结果培养48h后,PBS组与Ad—lacZ组的划痕损伤区域几乎完全恢复;而Ad-vasostatin组的划痕损伤区域无明显恢复。以MOI1、2、5感染细胞,Ad.1acZ组的迁移率分别为(84.7±2.6)%、(80.7±1.7)%和(81.3±4.0)%;Ad—vasostatin组为(77.7±2.1)%、(67.3±2.1)%和(38.8±2.1)%,Ad—vasostatin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迁移率,MOI:5时的细胞迁移率大幅度降低(F=180.88,P〈0.05)。以MOI1、5、10感染时,Ad-lacZ组的小管形成数分别为(118±6)、(120±6)、(82±5)个;Ad—vasostatin组为(65±4)、(21±4)、(4±1)个,Ad.vasostatin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胰腺癌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在MOI=10时已很难形成管状结构(F=300.85,P〈0.05)。结论Vasostatin基因能显著抑制胰腺癌内皮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
李雷刘军宛新建陆伦根郑萍董育玮黄春兰王兴鹏
关键词:胰腺肿瘤细胞运动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抑制剂
环氧合酶-2及其抑制剂在胰腺癌血管靶向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胰腺癌的诊治目前仍是医学界的难题,血管生成是胰腺癌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为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存在COX-1及COX-2两种同工酶,其中COX-2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胰腺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COX-2抑制剂可分为非选择性及选择性两种,两种COX-2抑制剂都对胰腺癌及其血管形成的发生与进展存在抑制作用,COX-2抑制剂抗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可能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表达、降低前列腺素(PGs)及其他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促进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细胞侵袭力和影响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
刘丽燕高苏俊李雷
关键词:胰腺癌环氧合酶-2环氧合酶-2抑制剂血管生成
胰腺癌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以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替代肿瘤内皮细胞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是一种间接、模拟的研究方式,其局限性显而易见,而以肿瘤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可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真实的证据。目的:建立胰腺癌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鉴定方法。方法:构建胰腺癌原位荷瘤裸鼠模型,应用免疫磁珠技术,以结合有CD31单克隆抗体的磁珠从胰腺原位移植瘤中分离纯化胰腺癌内皮细胞,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摄取实验从细胞形态、表面标记物和功能三个层面对所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中分离纯化得到的CD31阳性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典型"铺路石样"改变,CD34/VE-cadherin、CD31/VEGFR-2免疫荧光双染色均为阳性,95%以上的细胞DiI标记的Ac-LDL摄取实验结果呈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胰腺癌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鉴定方法,可用于胰腺癌肿瘤血管发生机制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新药的研究。
李雷刘军陆伦根郑萍宛新建黄春兰董育玮王兴鹏袁耀宗
关键词:胰腺肿瘤CD31免疫磁化分离血管生成
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种属来源、遗传学特征、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增殖能力等生物学特征。方法将人胰腺癌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胰腺内,获取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记录传代次数和传代速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代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研究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种属来源及遗传学特征,经小管形成实验观察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为对照,采用MTT比色法定量分析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状况。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在适合的培养条件下,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每2至3d传代i次,达融合状态时呈单层生长,呈现“铺路石”样特征。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种属类型为人,可见大量多倍体细胞、非整数倍染色体细胞、核内染色体缺失、错位及无法分析的片段。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能在体外形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在体外培养48和72h后,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组的吸光度分别为0.581±0.014和1.082±0.033,显著高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组[O.379±0.038(t=8.720,P=0.001)和0.604±0.026(t=19.883,P〈O.01)]。结论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种属来源与人胰腺癌细胞相同,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具有遗传不稳定性和活跃的增殖能力。
李雷刘军陆伦根郑萍宛新建王兴鹏
关键词:胰腺肿瘤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