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20011044)

作品数:12 被引量:120H指数:7
相关作者:周炎岳玎利张涛钟流举王雪梅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珠三角
  • 4篇污染
  • 4篇颗粒物
  • 3篇珠江三角
  • 3篇珠江三角洲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数浓度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溶胶
  • 2篇细颗粒
  • 2篇细颗粒物
  • 2篇空气质量
  • 2篇PM2.5
  • 2篇值模拟
  • 1篇单颗粒
  • 1篇有机气溶胶
  • 1篇在线监测
  • 1篇在线监测技术
  • 1篇振荡天平

机构

  • 7篇广东省环境监...
  • 6篇中山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岳玎利
  • 6篇周炎
  • 4篇钟流举
  • 4篇王雪梅
  • 4篇张涛
  • 3篇曾立民
  • 2篇范绍佳
  • 2篇区宇波
  • 2篇樊琦
  • 2篇谢敏
  • 2篇沈劲
  • 2篇刘一鸣
  • 2篇张舒婷
  • 2篇洪莹莹
  • 1篇温丽容
  • 1篇陈多宏
  • 1篇王新明
  • 1篇袁鸾
  • 1篇闫才青
  • 1篇郑玫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在线监测技术被引量:6
2014年
对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在线监测不仅直接有利于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空气质量实况发布,更是全面掌握细颗粒物污染特性、污染成因、形成机制与制定控制对策的关键性基础工作。文章综述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的典型在线监测技术及颗粒物粒径分级技术,如质量浓度、吸湿性、挥发性和数浓度与化学组成及其粒径分布等监测技术,以及单颗粒理化特性在线监测技术,为颗粒物在线监测、灰霾超级站仪器配置和气溶胶污染及其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岳玎利周炎钟流举区宇波
关键词:颗粒物数浓度化学组成单颗粒
珠三角地区冬季大气细颗粒物理化特性与成因被引量:16
2015年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3年11月29日-12月17日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及其重要气态前体物等参数的在线监测结果,揭示了当地冬季大气细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及细颗粒物二次组分与其气态前体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结合同期南岭背景站PM2.5监测结果,评估长距离输送对珠三角PM2.5污染的影响。观测期间,SO42-、NO3-和N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7、17.3和16.0μg/m3,占PM2.5中的平均比例之和为64.3%,说明二次转化是珠三角冬季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珠三角冬季大气气态NH3平均浓度为13.1μg/m3,具有足量气态NH3以中和硫酸盐和硝酸盐;大气环境有利于NH4NO3的生成与存在,甚至可以导致NO3-迅速生成,使其浓度高于SO42-。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累积与转化是冬季PM2.5污染的主要成因,个别时段长距离输送的影响显著。
岳玎利钟流举曾立民陈多宏张涛周炎谢敏
关键词: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气态污染物
珠三角土地覆被资料优选及在WRF模式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0
2014年
针对WRF模式中珠三角地区土地覆被资料不准确的现况,从国内外主要的土地覆被产品中筛选与统计年鉴资料相符的产品,与模式内置的静态资料进行对比试验以评估土地覆被资料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试验模拟的时段设为2010—2011年1、4、7、10月.结果表明:①WRF模式内置的MODIS资料在珠三角地区对于建成区高估超过3倍,而主要土地覆被遥感产品中GLC2009资料最为接近统计年鉴和调查结果值;②GLC2009土地覆被数据相比模式内置的MODIS资料,对珠三角区域地表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的模拟有一定改善,2 m地表气温与观测的平均偏差从0.32℃降至0.08℃;2 m水汽压平均偏差从0.31 hPa降至0.28 hPa;10 m风速平均偏差从0.59 m·s-1降至0.38 m·s-1,其中10 m风速对于土地覆被变化最为敏感;③从空间分布上看,GLC2009资料相对内置的MODIS资料,其对整个模拟区域内的温度、湿度模拟结果有所改善,并且对珠三角城市外围区域风速模拟结果的改善明显;④模拟结果的变化是由于土地覆被类型及其比例的变化直接改变了模式中地表反照率、粗糙度、植被覆盖率、植被气孔阻抗等参数的取值引起的.
常鸣樊少芬王雪梅
关键词:WRF模式珠三角
结合外场观测分析珠三角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4年
结合2008年11月18~25日期间珠三角地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外场观测数据,验证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中两种SOA化学机制——VBS(volatile basis set)和SORGAM(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model)对珠三角SOA的模拟效果.VBS机制考虑了更为广泛的SOA前体物和化学老化过程,SOA模拟值更接近观测值,能合理反映SOA观测值的逐天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和相关性分别是-4.88μg·m-3和0.91,而SORGAM机制的分别为-5.32μg·m-3和0.18.利用VBS机制模拟区域内SOA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SOA浓度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特征,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时段.受到输送和臭氧区域分布的影响,各城市SOA浓度差异显著,下风向的城市(如中山、珠海、江门)SOA浓度较高.
郭晓霜司徒淑娉王雪梅丁翔王新明闫才青李小滢郑玫
关键词:二次有机气溶胶数值模拟VBS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PM2.5主要来源与区域输送特征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9年
珠江三角洲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使得区域大气污染形势严峻,PM2.5和O3已成为主要区域性污染物。在2012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将PM2.5和O3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因此,定量辨析排放源和区域输送对污染生成与积累的贡献程度是PM?,联防联控的关键科技需求,也是珠三角要率先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亟需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
王雪梅岳玎利钟流举陈伟华司徒淑娉常鸣周声圳吴丽晴袁鸾张涛杨柳林汪宇戴维周柳艺陶元红周炎
关键词:PM2.5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
冷凝湿度控制对微振荡天平监测细颗粒物性能的改进被引量:2
2013年
为提高细颗粒物(PM2.5)测量的准确性,尝试采用一种新型的气溶胶冷凝湿度控制器(简称冷凝湿度控制器)作为微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TEOM)的除湿方式,在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了TEOM自动监测(一台采用传统的加热除湿方式,记为TEOM1405;另一台采用冷凝湿度控制器除湿,记为TEOM1405+除湿)和手工监测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根据PM2.5日均值相关性的拟合结果,TEOM1405监测较手工监测结果总体偏低约13%,加装冷凝湿度控制器后,TEOM1405+除湿监测较手工监测结果总体偏低在5%以内。加装冷凝湿度控制器后,显著提高了PM2.5的监测准确性;在相对湿度较高、二次颗粒物生成量较少的大气环境中,TEOM1405+除湿系统对PM2.5的监测结果是可靠的,而且在降雨过程中监测结果更为稳定;但在相对湿度较高、且二次颗粒物生成量较多的大气环境中,其对PM2.5的监测性能仍待进一步考察;在PM2.5污染比较严重的高污染时段,TEOM1405、TEOM1405+除湿监测到的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比手工监测结果偏低26%和11%,偏低较多。但这种高污染情况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的概率很低,故采用TEOM1405+除湿系统进行PM2.5长期自动监测是可取的。
岳玎利曾立民周炎温丽容
关键词:冷凝PM2
集合最优插值同化方法在珠三角空气质量模拟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旨在探讨集合最优插值(EnOI)同化方法对MM5-STEM空气质量模式污染物浓度预报场的修正能力,先从局地化尺度(L)及经验系数(α)的敏感性试验中获得NO2、SO2和PM10各自的"最优L和α组合",然后对此参数设置下的同化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EnOI在NO2、SO2及PM10的同化试验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检验站点均方根误差(RMSE)的平均下降比例分别可达33%、32%和42%,RMSE值下降的站点占检验站点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6%、84%和91%.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在珠三角空气质量模拟中,产生与实际更为接近的污染物浓度预报场.
张金谱胡嘉镗王雪梅
关键词:MM5STEM珠三角空气质量数据同化
珠三角地区不同季节颗粒物数谱分布特性被引量:11
2015年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不同季节3 nm^10μm颗粒物数谱分布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不同季节颗粒物数浓度、表面积浓度与体积浓度的水平与构成及数谱分布日变化规律,揭示了珠三角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春季和秋季珠三角大气超级站总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2.17×104、1.97×104、2.24×104个/立方厘米,总颗粒物表面积浓度分别为2.98×103、2.28×103、2.78×103μm2/cm3,总颗粒物体积浓度分别为1.33×102、1.04×102、1.40×102μm3/cm3。颗粒物总数浓度中,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态颗粒物是主要贡献者,在总数浓度的比例均达到40%以上;总颗粒物表面积浓度中,积聚模态颗粒物是主要贡献者,月平均比例高达88%以上;总颗粒物体积浓度中,积聚模态颗粒物也是主要贡献者,月平均贡献为65%~80%,其次为粗粒子模贡献较大,比例为20%~30%。积聚模态颗粒物的重要贡献较好地体现了超级站的区域性。冬季、春季和秋季颗粒物数浓度平均日变化趋势均为7:00~9:00和18:00~20:00存在较高的爱根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意味着机动车排放对细颗粒物污染的影响较显著。10月颗粒物数谱分布平均日变化中存在明显的颗粒物增长过程,体现了新粒子生成事件的重要影响。
岳玎利钟流举沈劲张涛周炎
关键词:颗粒物数浓度日变化
珠三角秋冬季节长时间灰霾污染特性与成因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2年10月与2013年1月能见度、不同粒径颗粒物与BC质量浓度、气溶胶光散射系数、O3、相对湿度等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秋冬季节2次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长时间灰霾过程污染特性与成因。结果表明,冬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3%和67%;PM2.5、PM1占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66%和39%;较高的PM2.5与BC日均浓度相关系数(R2=0.88)体现了一次排放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及能见度的显著影响。秋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1%和69%,由BC导致的吸光效应较冬季下降了约20%;PM2.5和PM1占PM10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68%和45%,均高于冬季;O3浓度日最大小时值的平均值接近冬季的2倍;二次来源对PM2.5浓度升高和能见度下降起主导作用。来自不同方向的2种气团在珠三角僵持,大气扩散条件差是导致这2次灰霾过程的重要外在条件,应成为灰霾预报预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区宇波岳玎利张涛周炎袁鸾谢敏
关键词:能见度消光系数
珠三角城市化对大气边界层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WRF/UCM模式对珠江三角洲2008年秋季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的气象场特征进行模拟。在模式中针对下垫面类型数据和人为热通量来设置敏感性试验以探讨城市化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以及人为热通量的加入和增加)均能增强城市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使夜间地面逆温现象更加显著,地面污染物容易积累;地表粗糙度的增加使风速减小,城市化使热岛环流增强,污染物难以扩散,这也是造成空气污染事件的原因;同时城市的发展能抬升白天和夜晚的大气边界层高度。
洪莹莹刘一鸣张舒婷范绍佳樊琦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类型大气边界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