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l08)

作品数:32 被引量:142H指数:6
相关作者:任平曹典顺孙琳马中英韩璞庚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哲学
  • 11篇主义
  • 11篇马克思主义哲...
  • 9篇范式
  • 6篇中国马克思主...
  • 6篇唯物
  • 5篇当代中国马克...
  • 5篇哲学研究
  • 5篇马克思主义
  • 5篇出场
  • 4篇唯物主义
  • 4篇历史唯物主义
  • 4篇逻辑
  • 3篇学术史
  • 3篇研究范式
  • 3篇马克思主义哲...
  • 3篇本体论
  • 2篇哲学研究范式
  • 2篇政治经济学批...
  • 2篇生命

机构

  • 17篇江苏师范大学
  • 9篇苏州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江苏省社会科...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中共中央编译...

作者

  • 9篇任平
  • 6篇曹典顺
  • 5篇孙琳
  • 2篇冯建华
  • 2篇韩璞庚
  • 2篇马中英
  • 2篇张丽霞
  • 1篇杨思基
  • 1篇梅艳玲
  • 1篇李惠斌
  • 1篇李冰
  • 1篇冯建华
  • 1篇于桂凤

传媒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3篇理论探讨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当代中国马克...
  • 2篇北方论丛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江海学刊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前沿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 5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辩证法的建构与在场形而上学的终结——从《贫困的哲学》到《哲学的贫困》被引量:2
2017年
《哲学的贫困》传承了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创立的历史辩证法,也是马克思在历史观上走向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结合的道路上的重要一环。在追问中,马克思解开了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误解,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自身所包含的缺陷。在解构中,马克思对蒲鲁东辩证法的起点错误、逻辑错误和演绎错误进行了批判。在重构中,马克思运用历史辩证法,深刻地把握住了历史的本质维度,终结了一切在场形而上学。历史辩证法是场域中不断出场的交往实践的辩证法,马克思批判了永恒抽象的历史观。
孙琳
关键词:历史辩证法交往实践否定之否定政治经济学批判
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前提
2013年
当下时代,人们特别重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足够地意识到,技术异化已经成为导致意义逻辑丧失的根据,而意义逻辑则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美国思想家尼尔·波兹曼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进行哲学基础的剖析应该从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的深层本质和分析技术的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从技术的主要特征看,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前提是技术的双重属性;从技术的深层本质看,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道德哲学;从分析技术的思维方式看,思辨哲学的批判观念。
张丽霞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
马克思对“历史”与“实践”概念的新解——《德意志意识形态》“场域”思想探析被引量:3
2014年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的广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与"实践"是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辩证发展过程。通过"场域"思想对这两个关键概念进行重新定位,马克思成功"去蔽"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启在场与不在场间的出场逻辑之思。"场域"的客观性的四个基本特征由马克思对"历史"的四个基本前提分析所规定,同时使得"场域"的"实践"也具有相应的特征。正确理解马克思对"历史"和"实践"概念的新解是理解其哲学革命的关键环节。
孙琳
关键词:场域唯物史观
生命政治批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历史批判的“隐性逻辑”被引量:2
2019年
当西方生命政治学理论以一个"显性"的学术话语体系活跃于中国学界的时候,重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命政治思想传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生命政治学对话的需要。生命政治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并非源头失语,在资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的历史场域中,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关注更多的是对资本逻辑的经典现代性批判,生命政治批判只是作为一条"隐性逻辑",隐含并服从于政治经济学-历史批判这一主基调而已。马克思的生命政治批判思想与西方生命政治学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始终将生命政治批判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并服从于对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此外,马克思生命政治批判不仅阐述了批判意义上的生命政治,也明示了建构意义上的生命政治,更提出了生命解放的历史辩证法,是批判与建构的辩证视域。
马中英韩璞庚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批判
论丈量社会主义思想史时间轴的中国尺度被引量:2
2018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援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来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初心,同时也鲜明地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传统,以及丈量社会主义思想史时间轴的中国立场和中国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漫长历史中、特别是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具有起源于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传统,表现为欧洲起源的世界500年社会主义思想史的伟大继续,而且具有中国古代社会主义思想传统,更是逾5000年中华民族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继续,因而是两者在当代中国融合的产物。我们不能偏爱起源于欧洲的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尺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仅看作是起源于欧洲,遵循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演化逻辑的舶来产物,而对中国原生态社会主义千年思想史脉络视而不见。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有理解的自我遗忘。从远古文化遗存、《诗经》到儒学的"天下大同""天下为公"思想、道教的《太平经》及佛教主张的众生平等、普度众生式的共产主义等等,中国古代思想蕴含着较为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由于中国历史的特点,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思想传统从根基、内容和作用都具有不同于欧洲的特点。从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类似于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发生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任平
关键词: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国立场
生命历史的诞生:人本学存在论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变革的影响
2017年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存在论对马克思思想变革的影响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实践观。费尔巴哈人本学存在论革命将历史指认为是活生生的具有生命特征的"生命历史",具有两大理论支柱:一是生命历史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实体的可感对象。历史现实的起点是"感性确定性",就其对实体功能的区分而言,包括"可感对象"和"可感能力"。二是生命历史是人的实体的感性活动。马克思思想的深刻变革与费尔巴哈的存在论革命有着密切关联,并且在一开始就蕴含了超越费尔巴哈的要素。人本学存在论对马克思后来创立的唯物史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孙琳
关键词:存在论感性确定性感性活动
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的当代使命
2014年
出场学研究10年来,基于'方法论自觉',深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深描理论的创新范式及其图谱,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逻辑。以范式研究中心为基地,研究团队不断扩大,学派气象日渐形成。深度考察各个范式如何以差异方式创新理论,创新转换马克思主义学术图景,更准确地描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的本真结构,把握创新理论逻辑,成为出场学研究与范式研究中心的当代使命。
任平
“形态”与“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核心概念之辨被引量:2
2013年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题,都在发生深刻变革。与之相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的变革,必将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当然,若仅看到哲学主题的变化,不可能真正发现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还应该从变革方法论的视角寻找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形态",即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这种方法和路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形态建构"研究不能代替"范式创新"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也不能取代"形态建构"研究,两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曹典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部门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被引量:1
2013年
部门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综合创新的重要范式之一。部门哲学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超越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而向生活实践回归的结果;研究对象的领域化与专门化、研究层面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统一、研究性质的交叉性与中介性及综合性是部门哲学的基本特征;部门哲学在理论与实践、文本与问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视域融合"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部门哲学的主要不足在于难以处理好部门性与整体性、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在社会问题日益领域化、复杂化的背景下,部门哲学仍将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和"前沿"。
于桂凤
关键词:部门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学术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2013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是学界在研究马克思经典作家原始文本文献和反思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目前,该范式有两大代表性的研究重镇:一是以南京大学哲学系为研究基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文本研究学派",至今经历了孙伯鍨先生、张异宾教授和张亮、胡大平等中青年学者三个发展时期;另一个是以北京大学聂锦芳、王东等执旗的"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他们分别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当然,这一研究范式目前尚存在着国际化程度不高、大众化不足和学术梯队后继乏人等问题。
梅艳玲杨思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