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23209)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孟凡刚张建国刘崇葛燕陈宁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癫痫
  • 2篇电刺激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癫痫患者
  • 2篇颞叶
  • 2篇颞叶癫痫
  • 2篇脑深部
  • 2篇脑深部电刺激
  • 2篇海人酸
  • 1篇递质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障碍
  • 1篇兴奋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难治性癫...
  • 1篇致痫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孟凡刚
  • 5篇刘崇
  • 5篇张建国
  • 4篇葛燕
  • 3篇陈宁
  • 2篇刘焕光
  • 1篇孟大伟
  • 1篇刘阳
  • 1篇杨岸超
  • 1篇韩春雷
  • 1篇胡文瀚
  • 1篇张檀
  • 1篇文雄伟
  • 1篇张凯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癫痫发作预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癫痫是仅次于头痛和脑卒中的常见神经科疾病,由于引起癫痫病因复杂,病程长期反复,导致患者智力发育迟缓、心理障碍、意外事故、突然死亡等发生,使患者身心遭受痛苦,对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能够在癫痫发作前预测到即将到来的癫痫发作,即使时间较短,也有可能使我们采取必要的治疗或预防保护措施,这对患者是十分有利的。
刘崇陈宁葛燕孟凡刚文雄伟张建国
关键词:智力发育迟缓神经科疾病心理障碍经济负担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癫痫的靶点选择被引量:7
2013年
癫痫是一种严重困扰着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据WHO统计,世界上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尽管癫痫药物不断改进,但仍有20%~30%的患者难以通过药物控制癫痫发作。外科切除性手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手段,但切除性手术仅对致痫灶明确的患者有效,而对于无法进行手术或手术失败的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
张檀刘崇张建国孟凡刚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癫痫患者靶点选择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药物难治性癫痫癫痫药物
脑深部电刺激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癫痫患病率为5%-11.2%,世界上至少有5000万癫痫患者,其中20%~30%不能通过药物控制,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对于无法进行病灶切除手术的癫痫患者,应用现有手段仍无法控制发作,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脑深部电刺激(DBS)是功能神经外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立体定向在特定靶点植入电极,应用神经刺激器给予适当的电刺激,可改变相应核团的兴奋性,以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与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类似,现将DBS在癫痫治疗中的进展综述如下。1.作用机制:DBS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能很好的改善该类疾病的症状,在改善癫痫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疗效。其机制是脑内的某些部位受到刺激后,可改变运动皮层环路的脑电活动,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基底节一丘脑一皮层之间存在复杂的神经环路,电刺激治疗癫痫的假设多建立在该环路上。研究表明在皮层下存在黑质控制系统,其中黑质网状部是该网络的关键位点,能影响皮层兴奋性,抑制癫痫发作。该系统包括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前者由皮层经纹状体直接到达苍白球内侧部和黑质网状部,然后经丘脑返回至皮层;后者是皮层的兴奋依次通过纹状体、苍白球外侧部和丘脑底核到达苍白球内侧部和黑质网状部,然后经丘脑和中脑背侧抑痫区返回至皮层。DBS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电刺激基底节区,抑制被兴奋的核团及丘脑底核神经元,进而引起黑质控制系统的活化,从而对某些类型的癫痫发作产生抑制作用;而且电刺激还能兴奋神经轴突的电活动,使皮层一丘脑底核通路逆向活化,降低皮层的兴奋性,从而产生抗癫痫作用。尽管DBS的作用机制因疾病类型和靶
葛燕刘崇孟凡刚张建国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癫痫患者苍白球内侧部皮层兴奋性黑质网状部
恒河猴颞叶癫痫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方法单侧海马内注射海人酸,建立恒河猴颞叶癫痫模型,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立体定向手术,恒河猴右侧海马注射海人酸,观察恒河猴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海人酸注射后恒河猴出现典型的颞叶癫痫发作表现,脑电图表现为棘波、慢波、棘慢波、尖波发放。MRI、MRS可见海马硬化的表现,组织学标本显示颞角扩大、海马硬化,HE染色可见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增生、瘢痕萎缩,电镜显示神经元固缩、血脑屏障破坏、星形细胞肿胀、细胞器受损。结论立体定向单侧注入海人酸后恒河猴癫痫发作明显,其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神经病理改变符合颞叶内侧型癫痫表现,可作为癫痫模型。
陈宁孟凡刚张建国张凯刘焕光孟大伟刘崇葛燕
关键词:颞叶癫痫海人酸动物模型恒河猴
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海马细胞外氨基酸递质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探讨海人酸致痫模型大鼠癫痫发生的机制。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方法建立海人酸大鼠颞叶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变化,应用电镜观察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应用微透析获取大鼠海马细胞外液,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中的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抑制性氨基酸牛磺酸及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海人酸注射后大鼠出现典型的颞叶癫痫发作,皮层脑电显示痫性发作,电镜显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海马细胞外谷氨酸、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谷氨酸、γ-氨基丁酸都升高,而谷氨酸升高的更明显。结论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失衡在海人酸致痫大鼠模型的癫痫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癫痫发生的原因之一。
陈宁杨岸超刘焕光胡文瀚孟凡刚张建国
关键词:海人酸Γ-氨基丁酸
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占癫痫的半数以上,针对人类TLE动物模型的研究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该模型与人类TLE发展过程相似,是较理想的TLE动物模型之一。现将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的发展历史、建立方法、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及发展改良前景综述如下。
刘阳韩春雷孟凡刚
关键词:动物模型TLE颞叶癫痫
灵长类动物癫痫模型研究进展
2013年
癫痫是一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临床研究存在困难,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发病机制和验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1].灵长类动物应用于医学研究已有很长历史,由于其在亲缘关系上与人最接近,遗传物质有较高的同源性,是医学研究中价值极高的实验动物,其应用价值远超过其他种属动物.
葛燕刘崇孟凡刚
关键词:灵长类动物癫痫模型中枢神经系统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