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07B01)

作品数:54 被引量:489H指数:13
相关作者:肖从真刘金砺邱明兵秋仁东钱稼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自筹基金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火灾
  • 15篇建筑
  • 14篇抗震
  • 12篇混凝土
  • 12篇高层建筑
  • 11篇抗震性
  • 11篇抗震性能
  • 9篇耐火
  • 9篇耐火性
  • 9篇耐火性能
  • 9篇混凝土柱
  • 8篇弹塑性
  • 8篇桩基
  • 8篇混凝
  • 7篇型钢
  • 7篇型钢混凝土
  • 7篇钢管
  • 7篇钢管混凝土
  • 6篇弹塑性分析
  • 6篇端阻

机构

  • 43篇中国建筑科学...
  • 17篇清华大学
  • 4篇国防科学技术...
  • 4篇悉尼大学
  • 4篇住房和城乡建...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建筑设计...
  • 1篇教育部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国中元国际...
  • 1篇山东青年政治...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11篇肖从真
  • 9篇刘金砺
  • 7篇钱稼茹
  • 7篇秋仁东
  • 7篇邱明兵
  • 7篇李建辉
  • 6篇王广勇
  • 6篇高文生
  • 5篇周侃
  • 5篇韩林海
  • 5篇谭清华
  • 5篇赵作周
  • 5篇徐自国
  • 4篇张东明
  • 4篇金海
  • 4篇任重翠
  • 3篇王涛
  • 3篇张宏
  • 3篇王旭
  • 3篇金新阳

传媒

  • 11篇土木工程学报
  • 9篇建筑科学
  • 9篇建筑结构
  • 6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工程力学
  • 4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消防技术与产...
  • 1篇消防科学与技...
  • 1篇建筑钢结构进...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第23届全国...
  • 1篇北京力学会第...
  • 1篇建筑结构高峰...
  • 1篇第22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8篇2015
  • 26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足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RC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是当前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文中进行10个足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RC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探讨墙体与框架连接构造、墙体本身构造措施等因素对框架整体抗震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框架的水平承载能力,与纯框架相比,普通的填充墙框架试件的屈服、峰值、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31%~159%、51%~156%、45%~123%;2相比普通构造的框架填充墙,采用柔性连接或与柱脱开构造时,填充墙对混凝土框架的承载力、变形性能、刚度、耗能等影响降低,特别是前期服役性能。另外,采用拉结筋的连接方式比采用L形铁件更加直接、有效。这将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框架抗震性能评估和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李建辉薛彦涛肖从真常兆中李英
关键词:足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耐火性能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了解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火灾升、降温段的力学行为,结合有限元分析平台ABAQUS,建立了外荷载和火灾升、降温共同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相关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有限元模型,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升、降温火灾和外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破坏形态、变形特点和内力分布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温下外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钢管承担大部分荷载,在升、降温火灾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发生了内力重分布。
侯舒兰韩林海宋天诣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火灾有限元模型耐火性能
平面框架结构耐火性能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建立局部火灾下3层3跨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火灾下温度场和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种平面框架结构的耐火极限状态、不同受火工况和梁荷载水平条件下框架结构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受火梁的内力状态以及结构耐火极限的规律,并对三种平面框架的耐火性能进行了比较。
王广勇武志鑫张东明王娜
关键词:火灾耐火极限
基于桩侧阻概化模式的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基于群桩Mindlin应力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分布特征,考虑承台和上部结构刚度对沉降变形的均化效应,在现有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基础上,提出任意布桩模式下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数值计算方法。针对特定侧阻分布概化模式给出不同长径比、不同桩距条件下的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表格,为手算群桩基础沉降所需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提供有效的简易方法。提供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群桩沉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与Boussinesq实体深基础计算法和等效作用计算法比较,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竣工沉降值较为接近。
王涛刘金砺刘金砺
关键词:侧阻力端阻力MINDLIN应力解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耐火性能分析
建立了外荷载和火灾升、降温共同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相关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有限元模型,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升、降温火灾和外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破坏形态、变形特点和内力分布情况等进...
侯舒兰韩林海宋天诣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火灾有限元模型耐火性能
文献传递
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在冲孔灌注桩的应用实测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分析都江堰地区冲孔灌注桩试桩试验结果,对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在冲孔灌注桩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采用自平衡方法对单桩进行加载试验,得到桩身侧摩阻力分布以及桩底反力发展过程。用理论公式与实测反力进行比较,分析自平衡方法测试的特征。理论公式计算与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对比表明:①理论公式中桩侧承载力计算结果偏大,对比实测后注浆桩侧侧摩阻力,注浆桩侧阻力增强系数增强后的桩侧摩阻力值偏高;②桩端后注浆采用桩端增强系数修正后的桩端阻力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合;③单桩静载试验结果的Q-s归一曲线可采用双折线来近似表达,给出单桩静载的预估曲线公式。预估结果表明与实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万征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侧摩阻力静载试验
高层建筑典型房间及共享空间火灾温度场分布规律被引量:6
2015年
基于高层建筑的空间布局和结构特性,分析了其可燃物荷载和火灾发展类型,并建立了热传递模型。以某高层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层为典型场所,运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对高层建筑典型功能房间及共享空间火灾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场所典型的可燃物分布条件下,办公室的火灾功率可在500 s内增长至14.27 MW,房间和共享空间温度分层明显,房间的最高温度可达到1250℃,回廊内最高温度可达165℃。
卫文彬刘松涛刘文利
关键词:火灾高层建筑温度场数值模拟
不同条件下桩侧阻力端阻力性状及侧阻力分布概化与应用被引量:25
2014年
根据24组51根桩竖向静载试验的侧阻力端阻力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桩侧土层性质与分布、桩长径比、后注浆效应是影响侧阻性状与分布的主要因素。软土中的桩其侧阻发挥正常,分布模式不受长径比影响;碎石土、砂土侧阻在桩顶以下约5d深度范围呈现应变软化,随深度增加逐渐演变为应变硬化导致桩身下部侧阻发挥滞后或发挥值显著降低,侧阻分布模式异化;土愈硬、长径比愈大,侧阻分布模式异化愈明显;后注浆对侧阻的增强与分布模式的影响,碎石土、砂土远甚于其它类土。工作荷载下的侧阻分布模式可概化为正梯形、倒梯形、橄榄形、灯笼形、蒜头形、峰谷形六种模式。端阻比随侧阻增强,随长径比增大而降低,随荷载水平提高呈非线性增长,给出了工作荷载下端阻比经验参考值。将每种侧阻概化模式分解为桩长l、kl的矩形、三角形分布侧阻单元,据此可查表确定供沉降计算的Mindlin解附加应力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除正梯形和蒜头形分布外,其附加应力积分值按Geddes正梯形分布假定计算附加应力比实测侧阻概化分布大15%~74%,侧阻分布重心愈高差异愈大。
刘金砺秋仁东邱明兵高文生
关键词: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概化附加应力
基于Mindlin解的单桩竖向附加应力系数被引量:13
2014年
基于考虑桩径影响的竖向荷载下Mindlin应力解,将单桩端阻、矩形分布侧阻、正三角形分布侧阻产生的应力表达为各分项阻力与相应附加应力系数的乘积,并将附加应力系数表示为以深径比h/d和距径比ρ/d为自变量的函数以描述其空间变化。这样使得附加应力系数物理意义直观明晰,应用简单。通过对单桩附加应力系数的三维图形和附加应力系数表的分析表明:①端阻附加应力系数由桩端平面呈现柱状分布随深度演变为锥形分布,空间衰减迅速;端阻附加应力系数基本不随长径比l/d而变;②侧阻附加应力系数由桩端平面的长桶喇叭形分布演变为漏斗形分布,空间衰减缓慢;正三角形分布侧阻与矩形分布侧阻相比,其附加应力系数上部较大,且衰减较快;③侧阻是群桩应力叠加效应的主要因素,端阻影响甚微。
邱明兵刘金砺秋仁东高文生
关键词:MINDLIN应力解单桩端阻侧阻附加应力系数
基于桩侧摩阻力概化模式的桩身压缩量计算被引量:6
2019年
桩身轴力传递自上而下逐渐减弱,桩身压缩也随之由大变小。对于长桩,大量实测结果表明,在工作荷载下,中下部桩身侧摩阻力较难发挥,桩身也不会发生压缩变形。基于桩侧摩阻力分布概化结果计算桩身压缩量,采用综合系数法,将实际桩侧摩阻力分布的形式按不同桩侧摩阻力概化模式进行概化,概化后分解为基本的矩形和三角形单元分别计算,并与实际工程的试桩实测桩身压缩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的桩身压缩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说明采用的桩身压缩量计算方法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王涛褚卓刘金砺刘金砺
关键词:桩侧摩阻力端阻力超长桩桩身压缩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