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07B02)

作品数:69 被引量:486H指数:12
相关作者:谭平周福霖马玉宏沈朝勇黄襄云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建筑科学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2篇隔震
  • 20篇地震
  • 18篇支座
  • 12篇隔震支座
  • 11篇建筑
  • 10篇抗震
  • 10篇隔震结构
  • 9篇橡胶支座
  • 7篇地震响应
  • 7篇阻尼
  • 6篇减震
  • 6篇刚度
  • 6篇村镇建筑
  • 5篇地震易损性
  • 5篇时程
  • 5篇力学性能
  • 5篇抗震性
  • 5篇抗震性能
  • 5篇剪力
  • 5篇隔震技术

机构

  • 56篇广州大学
  • 8篇中国建筑科学...
  • 6篇兰州理工大学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35篇谭平
  • 23篇周福霖
  • 22篇马玉宏
  • 12篇黄襄云
  • 12篇沈朝勇
  • 10篇赵桂峰
  • 9篇陈洋洋
  • 9篇崔杰
  • 7篇杜永峰
  • 6篇薛彦涛
  • 5篇张尚荣
  • 4篇金建敏
  • 4篇刘德稳
  • 4篇包超
  • 4篇徐凯
  • 4篇王斌
  • 3篇巫振弘
  • 3篇罗佳润
  • 3篇陈建秋
  • 3篇林佳

传媒

  • 15篇地震工程与工...
  • 8篇土木工程学报
  • 5篇振动与冲击
  • 4篇建筑结构学报
  • 3篇建筑结构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四川建筑科学...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华南地震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施工技术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6篇2015
  • 25篇2014
  • 20篇2013
  • 1篇201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隔震技术在云南某办公楼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某办公楼为8层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建于1989年,经抗震鉴定其抗震性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需进行抗震加固。为减少对上部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降低综合造价,缩短加固施工周期,对其采用隔震技术进行加固。建立了办公楼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隔震层的抗风性能,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得到非隔震、隔震结构的楼层剪力、楼层倾覆力矩、楼层层间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既有建筑采用隔震技术进行加固,满足结构抗风要求,楼层剪力、倾覆力矩显著减小,水平地震作用大大降低,使其满足现行规范与标准,达到抗震加固目的。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中顶升与托换方法,该方法具有施工周期短、经济、环保的优点,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张龙飞陶忠
关键词: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施工技术
装配式隔震结构中隔震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27
2015年
针对装配式隔震结构,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隔震节点,采用1/2缩尺模型对该新型装配式隔震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等性能进行研究,并与现浇节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类新型装配式隔震节点应用于装配式隔震结构是可行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 Sees对试验的装配节点和现浇节点的滞回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谭平李洋匡珍沈朝勇周福霖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低周反复试验隔震
高墩梁桥的水平向主导振型理论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单自由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规则中、低墩梁桥的抗震分析和设计,而高墩梁桥由于墩身高阶振型的影响,有必要发展多自由度甚至分布参数体系的简化分析模型和方法。基于分布参数欧拉梁理论对单墩-质点体系进行解析推导,分析了体系动力特性和振型质量分布的控制因素和规律,从纯解析角度更为严格的证明梁-墩质量比是决定体系水平向振型质量参与系数的主要因素。解释了已有数值分析结果给出的统计规律,纯解析给出比已有数值拟合公式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分析公式,探讨了高阶振型的影响,最后给出手算评估等效单自由度模型有效性的建议公式。
陈洋洋崔杰刘博周福霖
关键词:高墩
结构受力层间位移(有害位移)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将侧向作用下结构下部结构变形引起上部结构的变形定义为层间非受力位移,此时上部各层的楼层剪力为零,用结构楼层层间位移减去层间非受力位移即可得到结构楼层的受力层间位移或层间有害位移。基于此假定,本文提出受力层间位移计算的力法和位移法,通过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层间位移的计算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采用力法时,对上部楼层的弯矩进行合理等效是关键,可以获得结构的非受力层间位移较精确解。采用位移法可方便快捷地计算楼层受力层间位移,同时结果为精确解。以位移法计算分析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筒体结构受力层间位移角沿楼层高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框架结构采用层间位移角作为反映结构破坏的参数基本合理,而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除底部楼层外,完全不可接受。
薛彦涛章万胜金林飞
关键词:层间位移角
国产钢材LYP225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前,对于低屈服点钢材的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的研究不多。对两组不同尺寸的国产低屈服点LYP225钢材进行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其循环骨架曲线、滞回环特点、低周疲劳寿命等特性;同时探讨长细比对低屈服点钢材疲劳寿命的影响。通过Ramberg-Osgood模型对不同应变幅加载下的滞回环进行拟合,得出钢材循环骨架曲线;通过Coffin-Manson模型拟合得到钢材的低周疲劳寿命S-N(应变-寿命)曲线;通过试验数据确立了混合强化参数并将其输入ABAQUS软件中,所得结果能很好地模拟LYP225钢材的滞回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国产LYP225钢材滞回环饱满,表现出良好的延性,低周疲劳特性好于国外相同试样尺寸的同等级钢材;国产LYP225钢材低周疲劳寿命受试样长细比的影响较大,相同应变幅下,长细比越大其低周疲劳寿命越低;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强化参数可用于构件在整体结构中的地震反应分析。
葛荣荣薛彦涛牛向阳
关键词:低周疲劳S-N曲线
高G值LRB隔震橡胶支座水平性能的压力相关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反复加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G值大于等于0.8 MPa的LRB支座在不同水平加载频率、不同水平应变、不同竖向力加载顺序、不同内部橡胶G值(0.8、1.0、1.2 MPa)以及不同温度情况下的水平性能竖向压应力相关性。分析了上述各种因素对高G值LRB支座的屈服后刚度及屈服力竖向相关性的影响程度,给出了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后拟合的经验公式。研究表明,水平加载频率、水平应变及支座内部橡胶G值对其影响较小,而竖向压力的加载顺序及温度对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支座屈服后刚度整体随竖向压力的增加而线性减少,屈服力随压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高压状态下屈服力的拟合经验公式应用,应充分估计其误差。
沈朝勇马玉宏黄襄云陈洋洋刘杨林佳
关键词:高G值LRB
基于性能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提出一种基于性能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定义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四个极限状态,提出基于层间隔震结构极限破坏状态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限值的方法。通过考虑近场与远场地震动的不确定性,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对比分析了一传统抗震结构和相应层间隔震结构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及基于性能的地震易损性,分别得到传统抗震结构和相应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危险性曲线和易损性曲线,给出层间隔震结构的破坏概率,探讨了层间隔震结构的破坏模式和破坏规律,为受地震灾害的层间隔震结构损伤评估提供依据。
张尚荣谭平杜永峰周福霖包超
关键词:层间隔震结构增量动力分析易损性分析近场地震
超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水平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目的是研究G值约为0.196MPa的超低硬度天然橡胶隔震支座(LNR)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的水平基本力学性能的各种相关性能变化规律。采用反复加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LNR及LRB支座剪切性能的水平剪应变相关性、压应力相关性和水平加载频率相关性、温度相关性、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老化相关性、水平极限应变相关性。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种相关性因素对支座水平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主要相关性变化规律的拟合近似公式,并和有关文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从各种相关性对支座水平性能影响程度来看,水平剪应变、竖向压应力、温度、频率对其有一定程度影响,而老化、反复加载次数、大变形对其影响有限。试验结果还表明,部分文献夸大了应变在低应变阶段对LNR水平刚度的影响,低估了其对LRB屈服后刚度和屈服强度在小应变和大应变阶段的影响。
沈朝勇谭平崔杰马玉宏黄襄云汪成
关键词:橡胶隔震支座LRB
平面不规则复杂超限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平面不规则复杂超限结构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量测模型结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加速度、位移等动力反应,研究结构破坏机理及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X方向经历7°多遇及基本烈度地震后基本保持弹性状态。结构X向一阶自振频率为5.610 Hz,阻尼比2.995%;Y向一阶自振频率5.484 Hz,阻尼比2.478%,随加速度幅值的增加自振频率逐渐降低,阻尼比提高;罕遇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Y向自振频率较震前下降约15%,阻尼比提高至6.531%,7°多遇地震下结构X、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071,1/799,罕遇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20,均满足规范要求。多遇地震Kobe波激励下结构上部楼层最大位移比达1.331,存在一定扭转不规则,但程度较小。试验表明原型结构设计基本合理,整体抗震性能较好。并对原型结构设计提出建议。
王斌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
关键词:平面不规则结构超限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动力反应
高聚物注浆屏障隔振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提出应用快速注浆高聚物地下连续屏障作为工程隔振屏障的技术思路。借鉴已有高聚物注浆材料密度和刚度的可控性、本构的弹塑性、材料快速成型性、防水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提出在基于材料特性的屏障隔振设计基础上,发展和应用已日趋成熟的定向劈裂注浆施工工艺和高聚物帷幕注浆施工工艺建造地下高聚物材料连续屏障实现有效隔振。以该方案为指导设计并完成了试验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本文工作采用的劈裂注浆施工工艺完工的围闭屏障隔振方案,将受振体速度响应峰值在三个方向上分别降低31%、56%和35%,初步给出了高聚物注浆屏障隔振技术路径可行性的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陈洋洋谭平陈建秋李文彦周福霖
关键词:高聚物注浆屏障隔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