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6B36004006)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高聪谢富华杨洁区腾飞沈岩松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西兰兔和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种属的动物及不同免疫原诱发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各自特点及其适用的优缺点。方法应用兔脊髓匀浆(R-SCH)、SD大鼠脊髓匀浆(M-SCH)、异种牛大脑白质匀浆(C-SCH)为免疫原,分别免疫新西兰兔和SD大鼠制备EAE动物模型。观察比较模型的发病过程、临床评分、病理变化和病理组织学评分。结果新西兰兔EAE模型呈单相发病过程,发病时间长,发病率较低,但其病灶大且集中,MRI更易观察和定位。SD大鼠EAE模型则呈典型的双相病程,发病时间短,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其发病更像人类多发性硬化的发病过程。同时发现同种免疫原诱发的EAE模型其发病过程更稳定,发病率也较异种免疫原高.其导致的模型病理变化也更明显,尤其是脱髓鞘更明显。结论不同的动物物种和不同的免疫原制备的EAE模型具有各自适用的优缺点和特点,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取所需的模型。
- 谢富华高聪邬志坚孙卫文沈岩松蒲蜀湘
-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
- 地黄合剂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抗炎性反应及调节免疫平衡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地黄合剂(DHHJ)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中发挥的双向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例M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治疗组(n-20)与激素治疗+DHHJ组(n=201,根据组名采取相应治疗.另设20例排除免疫系统疾病及感染类疾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观察对象脑脊液(CSF)和外周血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B的含量及CD4^+细胞,CD8^+细胞数目。用下肢功能状态的评分(Al)、延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上肢功能状态评分(9HPT)对MS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并分析其与GFAP、S100B之间的关系。随访MS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组CSF中GFAP和S100B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MS患者的AI、9HPT评分存在相关关系。DHHJ+激素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患者CSF中GFAP和S100B含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HHJ+激素治疗组MS的复发次数与激素治疗组比较芹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的外周血和CSF中出现CD4^+细胞明显增多,CD8^+细胞明显减少:CSF中更明显。给予不同的治疗后,CD4^+细胞数目减少,CD8^+细胞数目增多,DHHJ+激素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HJ一方面能够影响MS患者CSF中GFAP和S100B的表达,抑制胶质细胞的激活,达到抗炎性反应作用:另一方面DHHJ还可以通过上凋免疫抑制性CD8^+细胞的数目,下调免疫辅助性CD4^+细胞,发挥调节免疫平衡作用,最终达到双向治疗MS的作用,减少MS患者复发的次数。
- 高聪谢富华区腾飞杨洁沈岩松高敏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地黄合剂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S100BCD4^+细胞CD8^+细胞
- 吲哚美辛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对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给予吲哚美辛进行实验性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动物小胶质细胞反应。结果:吲哚美辛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缓解率、复发率,减轻炎症反应及脱髓鞘(P<0.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阳性细胞数在高峰期和未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美辛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下调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从而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具有保护作用。
- 高聪杨洁区腾飞谢富华沈岩松
-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吲哚美辛小胶质细胞
- NgR在不同的EAE动物模型中表达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受体(NgR)在不同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EAE)动物模型及空白对照动物中表达的差异,探讨神经轴突生长抑制通路对此病理模型的影响。方法以豚鼠脑脊髓白质(GPSCH)为抗原混合弗氏完全佐剂(CFA)免疫不同动物建立EAE模型,观察实验动物神经功能损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脊髓组织中NgR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不同的EAE模型;NgR的表达在患病SD大鼠与对照大鼠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在不同的EAE动物模型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轴突生长抑制通路在EAE病理过程中起重要而基础作用,NgR的表达水平很可能成为评估MS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
- 区腾飞高聪邬志坚杨洁谢富华冯欣
- 阿托伐他汀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EAE模型,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实验性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动物小胶质细胞反应,用免疫组化法、ELISA法观察脑组织及外周血中TNF-α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EAE的缓解率、复发率,减轻炎症反应及脱髓鞘(P<0.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阳性细胞数、TNF-α的阳性细胞数及外周血中TNF-α的含量在高峰期与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下调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从而对EAE具有保护作用。
- 高聪郑建筝区腾飞杨洁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小胶质细胞
- NSE及EPO-R在成人重症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NSE及EPO-R在成人重症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心肺复苏术后存活且出现严重缺血缺氧性脑损害患者60例为观察组,分别于缺血缺氧发生后1、12及24h采集各患者静脉血和脑脊液后,进行离心取上清,健康对照组60例,按同样的方法收集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其NSE及EPO-R的含量,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血缺氧发生后1h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及EPO-R含量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缺血缺氧程度的减少,NSE及EPO-R含量渐降低,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及EPO-R含量的变化可反映缺血缺氧的程度,有利于严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及提供靶点治疗。
- 熊旭明谢富华高聪刘卫江殷建瑞
-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 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EAE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对EAE不同病期炎性脱髓鞘病灶的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法、ELISA法观察脑组织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EAE发病前小胶质细胞即开始激活并持续至高峰期,形态学上表现为从正常的细小分枝状逐渐演变为高度分枝状、阿米巴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NF-α阳性细胞多为小胶质细胞。EAE大鼠发病前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TNF-α阳性细胞数及外周血TNF-α水平已升高并持续至高峰期。结论小胶质细胞活化伴随EAE发病的整个过程。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合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导物及细胞因子如TNF-α,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进而促使髓鞘病变。
- 高聪郑建筝谢富华区腾飞杨洁
-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胶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