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1999CA1CCA1)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玉良王益光周永翠金成文陆红英更多>>
相关机构:潍坊医学院潍坊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血管性痴呆
  • 4篇血管性痴呆大...
  • 4篇痴呆
  • 4篇痴呆大鼠
  • 2篇海马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游离钙
  • 1篇游离钙含量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内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超微结...
  • 1篇染色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化学染色

机构

  • 4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市中医院

作者

  • 4篇周永翠
  • 4篇王益光
  • 4篇王玉良
  • 3篇金成文
  • 3篇陆红英
  • 2篇李锋杰
  • 1篇张冰清
  • 1篇王玉美

传媒

  • 4篇潍坊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BDNF表达的长时程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长时间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分析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7d组大鼠海马的BDNF表达增多,CA1区BDNF阳性神经元排列密集,着色深,染色清晰;模型组大鼠15d组、1m组、2m组和4m组各时点海马BDNF阳性细胞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显色较浅,有的BDNF阳性细胞呈萎缩状,胞体明显缩小。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7d组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增多(P<0.01),而模型15d组、1m组、2m组及4m组大鼠的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模型大鼠各组间比较,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逐渐减少(P<0.05,P<0.01),但模型2m组和4m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DNF在VD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早期对海马缺血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后期BDNF的保护作用减弱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王玉良周永翠张冰清陆红英王益光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_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长时程变化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长时期海马组织学和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学和CA1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光镜下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病理变化,但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明显水肿,排列紊乱;细胞核体积变小,深染,呈核固缩表现,顶树突缩短,排列紊乱。另外,模型1m组可见胶质细胞明显增生,模型2m组和4m组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形成结节,呈现海马硬化表征。②电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及神经末梢水肿、胞浆内有色素沉积、细胞膜断裂、核染色质边集、细胞核溶解、核周隙增宽,线粒体肿胀,嵴紊乱断裂,破坏严重。随造模时间的延长,病理改变逐渐加重。结论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中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严重脱失,神经元变性坏死,超微结构受损,并逐渐加重。
王玉良周永翠王益光李锋杰金成文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海马超微结构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含量的长时程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静息态游离钙离子含量([Ca2+]i)的长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微荧光测钙法(钙荧光探针Fulo-3/AM)检测海马组织的静息态钙荧光强度。结果各模型组钙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各组间比较,海马神经细胞静态钙荧光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随着造模后时间的延长,钙荧光强度逐渐增加。结论VD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含量明显升高,随脑缺血再灌后时间的延长升高程度更加明显。
王玉美王玉良周永翠李锋杰陆红英金成文王益光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海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与脑电活动的长时程变化
2008年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长时期学习记忆功能和脑电活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逸潜伏期(EL)的变化及脑电图(EEG)的频率、波幅及功率谱的改变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随水迷宫测试次数的增加,逃逸潜伏期(EL)均逐渐缩短。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模型组EL均明显延长(P〈0.01);模型各组间比较,除2m组和4m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假手术组大鼠EEG主要表现为8-10Hz的α波和4-7Hz的θ波,波幅较高。各模型组以θ波居多,δ波也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频率减慢(P〈0.05),波幅也明显降低。功率谱分析表明假手术组的频率分配主要以α和θ为主,功率主峰在θ频段,能量分布集中,而各痴呆组频率分配主要以θ和δ为主,功率主峰在δ频段,能量分布分散。结论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中脑电活动持续受抑制,脑功能异常,引起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周永翠王玉良陆红英金成文王益光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电图功率谱学习记忆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