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376)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俊科袁治国许霁虹张铁铮朱俊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心肌
  • 7篇再灌注
  • 7篇再灌注损伤
  • 7篇灌注
  • 7篇灌注损伤
  • 5篇缺血
  • 5篇骨形态
  • 4篇形态发生蛋白
  • 4篇骨形态发生蛋...
  • 4篇大鼠心肌
  • 3篇心肌缺血
  • 3篇心肌细胞
  • 3篇心肌再灌注
  • 3篇心肌再灌注损...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转染
  • 3篇基因
  • 3篇肌细胞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异丙酚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11篇王俊科
  • 5篇许霁虹
  • 5篇袁治国
  • 4篇张铁铮
  • 2篇单世民
  • 2篇贾兰玲
  • 2篇马虹
  • 2篇朱俊超
  • 2篇谭文斐
  • 2篇刘晓江
  • 1篇李恩有
  • 1篇艾春雨
  • 1篇孙晓峰
  • 1篇赵宏
  • 1篇赵彦艳
  • 1篇蒋玲

传媒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丙酚对哮喘大鼠骨形态构建蛋白4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哮喘大鼠骨形态构建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15只,为健康大鼠;哮喘模型组(Ⅱ组)15只,为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后吸入激发建立模型;异丙酚组(Ⅲ组)15只,为哮喘大鼠给予异丙酚50mg·kg-1·h-1,2h。用HE染色后病理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P-4表达定位,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BMP-4含量。结果Ⅱ组与Ⅰ组相比,支气管内径缩小,平滑肌层增厚,BMP-4含量减少7.9%(P<0.05);Ⅲ组与Ⅱ组相比,支气管内径有所增大,肺内含有BMP-4含量增加4.1%(P<0.05)。结论异丙酚对哮喘大鼠肺内BMP-4表达降低趋势有所缓解,可能是其气道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谭文斐贾兰玲艾春雨单世民王俊科
关键词:哮喘异丙酚
rrBMP-7基因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2007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对缺氧复氧损伤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将培养的心肌细胞缺氧120min,复氧240min;转染组(BT组):将重组鼠BMP-7质粒转染心肌细胞后,再缺氧120min/复氧240min。每组重复8次。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以心肌细胞搏动功能评定、台盼蓝摄取率和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来表示,同时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HR组心肌细胞LDH、CPK含量显著增高,台盼蓝摄取率增加,SOD活性和细胞搏动频率显著下降,MDA和钙离子含量显著增高。与HR组比较,BT组心肌细胞台盼蓝摄取率降低,LDH活性减低,SOD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细胞内钙离子含量降低。结论BMP-7转染可对抗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许霁虹王俊科袁治国张铁铮
关键词:BMP-7转染再灌注损伤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C组):进行假手术操作,未使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缺血-再灌注组(I-R组):麻醉前30min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0mg·kg-1后,使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缺血120min后进行再灌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P组):麻醉前30min腹腔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mg·kg-1后,使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缺血120min后进行再灌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测定脑梗塞体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测定海马组织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P组脑梗塞体积显著减小(P<0.05);I-R组海马神经细胞发生严重损伤,细胞核固缩、浓染,P组海马神经细胞损伤显著减轻;I-R组和P组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但P组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低于I-R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盐酸戊乙奎醚抑制大鼠脑海马组织凋亡蛋白酶caspase-3 mRNA的表达有关。
蒋玲王俊科李恩有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缺血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
重组鼠骨形态发生蛋白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构建重组鼠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RT-PCR法获得的重组鼠BMP-7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在FuGENE6.0介导下转染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72h后分别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PCR及酶切鉴定证明获得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MP-7;通过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证明pcDNA3.1-BMP-7能有效转染心肌细胞并表达BMP-7蛋白。结论:应用pcDNA3.1载体系统可有效转染重组鼠BMP-7,为应用于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许霁虹王俊科袁治国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心肌细胞基因表达转染
哮喘大鼠骨形态构建蛋白2,4表达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骨形态构建蛋白2,4(BMP-2,BMP-4)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Ⅰ组)为健康大鼠;哮喘模型组(Ⅱ组)为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后吸入激发建立的模型。HE染色后图像分析检测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免疫组化方法用于BMP-2,BMP-4表达定位,W 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BMP-2,BMP-4含量。结果:Ⅱ组与Ⅰ组相比,支气管内径缩小,平滑肌层增厚(P<0.05);BMP-2表达增加12.3%,BMP-4表达减少7.9%(P<0.05)。结论:哮喘大鼠肺内BMP-2,BMP-4可能参与哮喘病理生理变化调控。
谭文斐贾兰玲单世民王俊科
关键词:哮喘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F-κB活性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0只,体重250~30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6)和rhBMP-7组(B组,n=16)。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30min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左冠状动脉穿线后不结扎;B组于再灌注前即刻经股静脉注射rhBMP-7 250μg/kg,IR组和S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B组和IR组分别于再灌注4h(T1)和24h(T2)时随机取8只大鼠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心肌组织MDA含量、SOD活性;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核NF-κB的表达,以表示心肌细胞NF-κB的活性;S组仅于T1时测定以上指标。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B组再灌注时血清LDH、CPK活性和心肌MDA含量升高,心肌SOD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和NF-κB活性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B组再灌注时血清LDH、CPK活性和心肌MDA含量降低,心肌SOD活性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和NF-κB活性降低(P〈0.05或0.01)。结论rhBMP-7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心肌细胞NF-κB的活性,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许霁虹王俊科袁治国张铁铮刘晓江赵彦艳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NF-ΚB心肌再灌注损伤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 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I-R(I组)和rhBMP-7处理组(B组),B组于血流阻断前10 m in股静脉给予rhBMP-7 250μg/kg,C组和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血流再灌注后24 h取血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含量,心肌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rhBMP-7处理组大鼠心肌I-R24 h后,其心肌酶含量、氧自由基MDA、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I组;SOD活性增加(P<0.01)。心肌细胞的坏死程度也明显轻于I组。结论rhBMP-7缩小梗死面积,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抗氧化酶活力有关。
许霁虹王俊科袁治国张铁铮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异氟醚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麻醉药异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和代谢、氧自由基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小组,每组8只。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按给药方式又分为两大组,各组记录平衡后,给药后(或续灌15min)复灌末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升高或降低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冠脉流量(CF)。实验结束后测定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丙二醛(MDA)含量、高能磷酸盐(ATP)含量、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异氟醚组明显降低LVDP、+dp/dt,升高LVEDP(P<0.05);缺血/再灌注后,异氟醚组的LVDP分别恢复到基础值的57%、61%、59%、77%,+dp/dt分别恢复到基础值的45%、50%、46%、52%;与再灌末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异氟醚组能提高心肌ATP含量,缺血后心肌ATP下降较慢,复灌后恢复较快;复灌后异氟醚组SOD活性较高,MDA生成量下降(P<0.05);异氟醚能提高再灌后心肌Na+,K+-ATP酶活性(P<0.05)。结论异氟醚对心肌收缩功能和Ca2+-ATP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明显促进心肌功能与代谢的恢复,提高冠脉流量、心肌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
朱俊超马虹王俊科
关键词:异氟醚心脏功能试验心肌再灌注损伤
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钙激活蛋白酶及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m-钙激活蛋白酶(m-calpain)激活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分别在结扎左冠状动脉(LV)前即刻(T1)、缺血30min即刻(T2)及LV松开再灌注120min即刻(T3)3个时间点抽取动脉血2ml检测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m-calpain水平。结果与T1时间点相比,T2、T3时间点的血浆SOD活性降低(P<0.05),MDA及cTnI浓度升高(P<0.05);与T2时间点相比,T3时间点的血浆SOD活性降低(P<0.05),MDA及cTnI浓度升高(P<0.05)。在T2时间点,与I/R组相比,P组的血浆SOD活性升高(P<0.05),MDA及cTnI浓度降低(P<0.05);在T3时间点,与I/R组相比,P组的血浆SOD活性升高(P<0.05),MDA及cTnI浓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I/R组和P组m-calpain水平均升高,与I/R组相比,P组m-calpain水平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m-calpain的激活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朱俊超马虹王俊科
关键词:二异丙酚心肌再灌注损伤
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凋亡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转染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培养的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混合气体饱和的缺氧罐中缺氧2h后,放回孵育箱中继续培养4h;BMP-7基因转染组(BT组)将含pcDNA3.1-BMP-7基因的质粒在转染试剂作用下转染心肌细胞后72h再行缺氧2h,复氧4h。每组重复8次。计数心肌细胞搏动次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HR组和BT组心肌细胞LDH活性、细胞凋亡率增加,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HR组相比,BT组心肌细胞LDH活性、细胞凋亡率降低,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BMP-7基因转染可减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许霁虹王俊科袁治国张铁铮刘晓江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转染缺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