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491)
- 作品数:7 被引量:231H指数:7
- 相关作者:陈仁朋孔令刚陈云敏李君汤旅军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砂土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被动破坏极限支护力研究被引量:34
- 2013年
- 盾构掘进时推力过大极易造成地表隆起,导致开挖面前方土体被动破坏。基于莫尔–库仑屈服准则,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砂土中盾构隧道开挖面的被动破坏进行模拟,得到开挖面的被动破坏支护力并揭示开挖面的被动破坏模式。进而,将传统的三维楔形体极限平衡模型中的棱柱体修正为具有一定倾角的倒棱台,使其破坏区域更为接近真实的土体隆起区域。推导开挖面被动极限支护力关于楔形体倾角的表达式,并通过试算,找出最小的支护力值即为被动破坏支护力。采用修正后的极限平衡模型得到的被动支护力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并且都较好的落在E.Leca等计算的上下限范围内。该模型为盾构隧道施工中确定支护力的上限值提供参考。
- 陈仁朋齐立志汤旅军周保生
- 关键词:隧道工程盾构隧道
- 干砂盾构开挖面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68
- 2011年
- 盾构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保持开挖面稳定性是盾构施工的关键,但这方面的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一直很少。利用直径1 m的盾构模型,研究了干砂地层中不同埋深比(C/D=0.5,1.0,2.0)下盾构开挖面稳定性问题。试验中分析了埋深比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力及地表沉降的影响,揭示了开挖面稳定性与极限支护力及地表沉降的关系,提出同时监测控制开挖面土舱压力及地表沉降的重要性,并给出关键控制键参数。对确定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陈仁朋李君陈云敏孔令刚
- 关键词:模型试验盾构开挖面稳定性土拱效应
- 刚性单桩竖向循环加载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刚性桩在高铁低矮路堤加固中广泛应用。利用浙江大学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饱和粉土地基中刚性单桩动力加载大比例模型试验,对不同静偏荷载及循环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桩基性状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桩身安装的各类传感器,对桩顶累积沉降、桩身轴力、桩–土界面孔压及正应力变化进行了监测。试验发现,循环剪切会引起桩–土界面土颗粒重排,导致桩–土界面孔压及有效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循环荷载比CLR对桩基累积沉降、桩侧应力状态发展影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对累积沉降发展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并讨论了桩侧应力状态变化机理。
- 陈仁朋任宇陈云敏
- 关键词:高速铁路循环加载
- 不同水平偏心距下群桩内力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为研究不同偏心距下水平加载群桩性状和内力分配规律,开展饱和粉土中2组3×3钢管桩群桩(偏心距分别为e=11D和6D,D为桩径)大尺寸模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扭矩荷载和水平荷载存在着显著耦合效应,外加扭矩显著降低群桩水平承载能力;群桩中,各基桩桩头内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少数基桩承担大部分荷载,且随着偏心距增加,差别更加明显;桩头水平剪力与扭转抗力对抵抗外加扭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外荷载的增加,水平剪力所占比重明显增大。
- 陈仁朋王书行孔令刚陈云敏顾明袁廉华
- 关键词:桩基工程群桩偏心距
- 复杂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推力和刀盘扭矩计算研究被引量:53
- 2012年
- 千斤顶推力、刀盘扭矩是盾构设计制造及掘进的重要控制参数。通过对盾构推进过程中盾构与围岩相互作用规律的分析,系统分析了土压平衡盾构总推力、刀盘扭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考虑刀盘挤土效应及土舱内压力分布模式影响的推力计算修正公式,及综合考虑了刀盘挤土效应与开挖面土体渗透性的刀盘扭矩计算修正公式。通过对深圳地铁二号线香香区间掘进载荷实测数据的分析,对修正公式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了验证。该修正公式对复杂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掘进载荷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用于盾构刀盘装备扭矩设计和施工参数的预测。
- 陈仁朋刘源汤旅军周保生
- 关键词:盾构推力刀盘扭矩复杂地层
- 干砂地层中盾构开挖面失稳模式及土拱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24
- 2011年
- 盾构开挖面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盾构施工的安全,而国内外关于开挖面失稳模式的大型模型试验研究却很少。利用直径1m的盾构模型,对干砂地层中盾构开挖面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开挖面前方土体应力状态变化的监测,从土体应力变化的角度,揭示了随着土拱的形成、发挥和发展过程,开挖面经历了局部失稳和整体失稳这样一个渐进破坏的模式。将试验结果和楔体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计算模型参数的选取提出了建议。
- 李君陈仁朋孔令刚
- 关键词: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破坏模式土拱效应
- 水平循环荷载下高桩基础受力性状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7
- 2012年
- 近海高耸结构基础承受风、浪、波流等水平循环荷载作用,受力变形性状十分复杂。在饱和粉土地基中完成了单桩和群桩的水平循环加载试验,揭示了单桩和群桩响应随循环加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加载使桩周土体产生累积塑性变形,桩–土体系水平刚度随循环次数增加不断下降;先期循环加载对后期加载的刚度有着明显影响;群桩中各基桩分担的水平荷载比例随循环加载发生重分配,前排桩的作用得到更多发挥;荷载循环效应对群桩的影响大于单桩。基于p-y曲线法引入循环效应系数以考虑荷载循环的影响,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文献方法和试验结果作了对比验证。
- 陈仁朋顾明孔令刚张浙杭陈云敏
- 关键词:水平循环荷载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