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04YX31)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冷发光丁威纪宪坤张仁瑜田冠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混凝土
  • 3篇掺合
  • 3篇掺合料
  • 2篇制砂
  • 2篇机制砂
  • 2篇高性能混凝土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压强度
  • 1篇水泥
  • 1篇水泥用量
  • 1篇特细砂
  • 1篇体积混凝土
  • 1篇细砂
  • 1篇纤维
  • 1篇力学性能
  • 1篇绿色高性能混...
  • 1篇煤灰
  • 1篇耐久
  • 1篇耐久性
  • 1篇抗压

机构

  • 5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5篇冷发光
  • 4篇张仁瑜
  • 4篇丁威
  • 3篇纪宪坤
  • 2篇田冠飞
  • 1篇郭向勇
  • 1篇何更新
  • 1篇王征

传媒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混凝土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工程质量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FS和FP复合掺合料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120组不同配合比的复合掺合料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这些混凝土系采用Ⅲ级粉煤灰、矿渣和磷渣等工业废渣混合共磨所得低品质掺合料,以及机制砂和特细山砂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细骨料共同配制而成。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水胶比、低品质复合掺合料和取代率,利用低品质掺合料和机制砂可以配制出满足施工和力学性能要求的C30~C60混凝土。
冷发光丁威张仁瑜李章建李昕成纪宪坤何更新王征
关键词:复合掺合料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为用量最大最广的结构材料——混凝土,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混凝土因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危害环境,面临着能否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和绿色高性能混凝...
冷发光田冠飞张仁瑜丁威
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机制砂和Ⅲ级粉煤灰配制低水泥用量C60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和工程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针对C60大体积转换层的施工,在混凝土配比、水化放热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成功地配制出水泥用量为328kg/m3的机制砂C60高性能混凝土,并有效地控制了大体积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解决了用机制砂、特细砂和Ⅲ级粉煤灰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以及减小高强混凝土的水化放热的问题。
李章建吕剑锋李昕成冷发光熊军张毅科
关键词:机制砂特细砂C60高性能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脆性及其改善措施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采用普通骨料和机制砂配制的 C60和 C80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特征及其改善措施。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掺加活性掺合料和纤维都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混合掺入混凝土中,其增韧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随着混凝土强度提高,混凝土脆性变大,同种增韧材料的增韧效果有下降的趋势。
冷发光郭向勇丁威张仁瑜李章建李昕成纪宪坤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脆性纤维掺合料
大掺量复合掺合料混凝土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论文研究了45%掺量复合掺合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与25%掺量复合掺合料混凝土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掺量复合掺合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略低于25%掺量复合掺合料混凝土,但明显优于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收缩与早期开裂性能与25%掺量复合掺合料混凝土相当;大掺量复合掺合料混凝土抗冻融、抗碳化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冷发光田冠飞丁威张仁瑜李章建李昕成纪宪坤
关键词:掺合料大掺量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