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6B60501009)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淑野查振刚王双利吴昊刘宁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干细胞
  • 2篇英文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骨细胞
  • 2篇SD大鼠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型胶原
  • 1篇修饰
  • 1篇药品
  • 1篇药物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体外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缺损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附属...
  • 4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吴昊
  • 5篇王双利
  • 5篇查振刚
  • 5篇杨淑野
  • 4篇刘宁
  • 3篇张利
  • 2篇刘宏伟
  • 2篇姚平
  • 2篇黄春华
  • 2篇屠美
  • 1篇张嘉晴
  • 1篇周长忍
  • 1篇陈琳
  • 1篇李俊杰
  • 1篇冯鸣燕
  • 1篇林宏生
  • 1篇杨为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进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及其鉴定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改进SD大鼠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将新生SD大鼠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颅骨,剔净骨膜后剪成1mm×1mm×1mm大小组织块。组织块经0.25%胰蛋白酶消化20min,继以0.1%Ⅱ型胶原酶消化60min,收集上清离心,所得成骨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并行"多次贴壁法"纯化。观察细胞形态学,选用碱性磷酸酶Gomori钙钴法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在体外培养时可维持其在体内的功能,即合成碱性磷酸酶、形成矿化结节,Ⅰ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用改进后的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更能减少胰蛋白酶在消化过程中对细胞造成的损伤,所获成骨细胞量多、纯度高,操作简易可行,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常规的培养方法。
王双利查振刚刘宁杨淑野吴昊姚平张嘉晴
关键词:成骨细胞
64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4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给药途径;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不良反应描述。结果:本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44.79%),其次是输液样反应(15.40%)、消化系统(12.29%)及心血管系统损害(10.89%)。结论:涉及的药物以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成药。
陈琳李俊杰杨为冯鸣燕
关键词:药物统计分析
优化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及鉴定SD大鼠的成骨细胞(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体外成骨细胞的培养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如果胰蛋白酶的消化时间过长,成骨细胞膜便易受到损伤;同时,传统的培养方法存在所获得的成骨细胞数量少、纯度不高等不足。因此,有必要探求一种新的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目的:优化成骨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7-03/05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完成。选用出生24h的SD大鼠8只,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用Ⅱ型胶原酶由美国Sigma公司分装,胰蛋白酶为Sigma公司产品,碱性磷酸酶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制品公司生产,SABC-1021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公司进口分装。方法:挑选24h之内的新生SD乳鼠麻醉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颅骨,剔除附着的结缔组织及骨膜,D-Hank’s液冲洗3次。不强调对颅骨内、外膜,骨缝连接处等附着的结缔组织及颅顶的透明软骨结节等进行反复多次的剔除,避免操作时间过长影响细胞的存活率。结合0.1%Ⅱ型胶原酶来消化SD乳鼠颅骨,减少并严格控制胰蛋白酶的消化时间。组织块经0.25%胰蛋白酶消化20min,继以0.1%Ⅱ型胶原酶消化60min,收集上清离心,所得成骨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并行"多次贴壁法"纯化。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特点。采用碱性磷酸酶Gomori钙钴法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鉴定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具有多个突起可互相连接,细胞核较幼稚,细胞器丰富,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可分泌碱�
王双利刘宁杨淑野吴昊查振刚
关键词:成骨细胞SD大鼠
骨髓间质干细胞与Ⅱ型胶原修饰的PLGA黏附性的观察
2007年
[目的]优化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技术,改良生物材料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 glycolide,PLGA)的细胞黏附性,观察BMSCs与Ⅱ型胶原修饰的PL-GA的黏附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流式细胞分析法(FACS)对细胞表面抗原、细胞活力、细胞周期进行检测,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相分离法制做PLGA,Ⅱ型胶原进行表面修饰,取第三代干细胞与PLGA附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情况。[结果]BMSCs可在体外分离扩增,表达CD29、CD44和CD106,不表达CD34和CD45,细胞活力为88.96%,G0-G1细胞占90.32%。细胞形态为长梭形,Ⅱ型胶原表面修饰的PLGA平均孔径为100μm,与BMSCs有较好的黏附性。[结论]BMSCs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Ⅱ型胶原表面修饰的PLGA与干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张利查振刚周长忍姚平吴昊林宏生杨淑野王双利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PLG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复合物修复大鼠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后与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nano chitosan-so-dium collagen,nano-CS-COL)形成复合支架,植入SD大鼠胫骨缺损处,比较修复节段性胫骨缺损的效果,初步探讨治疗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方法: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离体培养、纯化、鉴定、扩增后在等同于细胞培养的条件下与nano-CS-COL复合培养,制成MSCs/nano-CS-COL复合物并经电镜扫描证实复合物有细胞生长。制成同种异体SD大鼠胫骨干5mm节段性动物模型,MSCs/nano-CS-COL复合物通过手术移植入动物模型胫骨缺损处,通过大体观察、X线放射学、组织学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6、12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标本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空白对照组不能自行修复骨缺损,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BMSCs是骨组织工程中适宜的种子细胞。Nano-CS-COL复合支架能够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SD大鼠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nano-CS-COL复合物植入修复鼠胫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CS植入组。
刘宁杨淑野王双利刘宏伟屠美吴昊张利黄春华查振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
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英文]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新型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在纳米水平上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其是否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生长,并显示良好的相容性?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7-03/2007-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SPF级,体质量200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粤)2003-0002)。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由理工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室提供。方法:①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②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③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以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材料为对照,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及周期、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抗原标志鉴定。②纳米材料及细胞复合2,4,8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的测定。④细胞与材料复合5d检测细胞周期及活力。结果:①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检测结果:CD29表达为90.86%,CD106表达为73.38%,CD44表达为82.61%,CD34表达为0.76%,CD45表达为0.60%。②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扫描电镜可见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为多孔的三维立体结构,材料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大孔和互连的小孔,彼此相互交通。应用质量法测得的孔隙率为85%~90%,孔径为50~300μm,平均150μm。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到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后2d,细胞呈球形散在分布;4d后细胞呈梭形,延展爬行且有伪足与材料表�
杨淑野查振刚王双利刘宏伟屠美吴昊刘宁张利黄春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