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69015)

作品数:10 被引量:100H指数:7
相关作者:史海滨闫建文李仙岳李祯张作为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巴彦淖尔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灌区
  • 4篇土壤水
  • 4篇河套
  • 4篇河套灌区
  • 3篇间作
  • 3篇灌溉
  • 2篇盐分
  • 2篇盐渍
  • 2篇盐渍化
  • 2篇玉米
  • 2篇土壤含水率
  • 2篇轻度
  • 2篇节水
  • 2篇光合日变化
  • 2篇含水率
  • 2篇
  • 1篇氮肥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水化学

机构

  • 10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巴彦淖尔市水...

作者

  • 10篇史海滨
  • 7篇闫建文
  • 6篇李仙岳
  • 5篇李祯
  • 3篇张作为
  • 3篇苗庆丰
  • 3篇田德龙
  • 2篇徐昭
  • 1篇张建国
  • 1篇赵倩
  • 1篇李彬
  • 1篇李瑞平
  • 1篇刘美含
  • 1篇郑倩

传媒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节水改造前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被引量:26
2014年
为了研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后区域农田水环境的变化,该文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上中下游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图解法(包括H.И.托尔斯基汉方格图解法、Piper三角图示法和多矩形图解法(multi-rectangular diagrams,MRD)),全面系统地研究节水改造前(2007年)后(2008,2009年)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3 a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蒸发浓缩和阳离子交换是控制灌区地下水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与2007年(节水改造前)相比,2008和2009年HCO3-在河套灌区地下水中绝对含量由在阴离子中最小变为最大成为地下水的主要阴离子;Ca2+、Mg2+、HCO3-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它们在地下水中含量相对稳定。Na+、Cl-、SO42-的变异系数较大,它们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变化较大,是随环境因素而变化的敏感因子,是决定地下水盐化作用的主要变量。整个灌区地下水的主要化学类型为HCO3—Na型、SO4—Na型和Cl—Na型,Cl—Na型水和SO4—Na型水主要分布在灌区的上游和下游,HCO3—Na型水在灌区上中下游都有分布。与2007年(节水改造前)相比,2008年和2009年HCO3-浓度有所增加,Cl-和Na+的浓度有所减少,灌区地下水向着淡化,对作物危害减小的方向转变。全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时空变异十分复杂,沿着地下水总体水流的方向(灌区上游→灌区中游→灌区下游)Na+占主导地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地下水化学类型上,2008年和2009年HCO3-在阴离子占主导地位的化学类型多于2007年(节水改造前)的。与皮伯三线图解法和H.И.托尔斯基汉方格图解法相比,多矩形图解法提供了更明晰、易懂的水化学类型的信息,对于处理复杂地下水化学系统,多矩形图解法的优点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实施对农田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合理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李彬史海滨张建国李祯
关键词:地下水节水节水改造水化学内蒙古河套灌区
不同生育时期非充分灌溉对间作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及收获指数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以春小麦间作玉米、春小麦间作向日葵复合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生育期的非充分灌溉为试验处理,进行间作模式下的非充分灌溉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下小麦分蘖期每多灌溉15 mm有效分蘖数提高5.4%~15.07%,而乳熟期随着水分胁迫加剧间作模式下的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对于间作下的玉米产量构成,适当减少小麦分蘖与拔节期的灌水量,相应增加小麦乳熟与玉米灌浆吐丝期的灌水量,有利于大幅提高缺水地区间作模式下的玉米产量,且随着灌水总量的升高,穗粒数以1.27~2.47粒·mm^(-1)的速度递增,产量以62.24,94.93,29.73 kg·hm^(-2)·mm^(-1)的"S"型曲线逐渐升高。而对于间作下的向日葵产量构成,其主要受小麦乳熟期与向日葵现蕾期水分处理的影响,且随灌水总量的提高间作向日葵的单株粒数呈先升后降的规律,而百粒重和产量则呈"N"型和"M"型规律变化。对于不同水分处理下各间作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指数表现为小麦的敏感指数最高,玉米次之,向日葵最低。不同水分处理对各间作作物收获指数的影响表现为间作模式下的小麦受水分胁迫后其收获指数普遍提高,间作模式下玉米的收获指数随灌水总量上升而逐渐上升,而间作模式下受水分胁迫处理的向日葵收获指数反而下降。
张作为史海滨李祯李仙岳闫建文李介均
关键词:非充分灌溉间作产量构成因子水分敏感指数
轻度盐渍化土壤水氮对玉米光合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轻度盐渍化地区不同水氮组合对玉米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氮处理下玉米光合作用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不施肥不灌水处理和低水分条件下各氮肥处理光合作用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中水分条件下各氮肥处理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高水分条件下各氮肥处理光合作用受气孔和非气孔因素的共同限制。
闫建文史海滨李仙岳田德龙李祯李正中
关键词:玉米光合日变化
限量灌溉对河套灌区间作小麦干物质转移与灌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短缺现状,为探究限量灌溉条件下间作春小麦的干物质转移与灌浆特征,掌握制约春小麦籽粒灌浆的因素,进而提高间作模式下春小麦的水分生产率,研究了限量灌溉(298、328、358和388 mm 4个水平)对间作模式(小麦/玉米间作、小麦/向日葵间作)下春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向日葵模式下的小麦茎、叶干物质转移量是相同灌水处理下间作玉米模式下的小麦茎、叶干物质转移量的1.08~1.86倍与1.12~2.17倍,而颖轴干物质转移量则间作玉米模式是间作向日葵模式的1.00~1.19倍,且不同水分处理与种植模式下的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模拟;间作玉米模式下的小麦灌浆速率的峰值出现在花后25~30 d,较对照提前1.26~2.85 d,间作向日葵模式下的小麦灌浆速率的峰值出现在花后25~30 d,较对照提前1.80~2.44 d,各处理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均较对照提高,且减少了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时间;小麦的活跃灌浆期则表现为灌水总量较少的处理(298~328 mm)有利于延长间作玉米模式下小麦的活跃灌浆期,而较高灌水量的处理(358~388 mm)则会延长间作向日葵种植模式下小麦的活跃灌浆期。
张作为史海滨李仙岳李祯闫建文李介钧
关键词:限量灌溉间作小麦干物质转移
氮肥对不同含盐土壤水盐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对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电导率、含水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分土壤中,电导率和土壤含水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作物产量以施肥量300kg/hm2时为最高。轻度盐分土壤中适量施肥可以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产量。中度盐分土壤中,电导率和土壤含水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产量随施肥的增加而减小,尤其施肥量超过150kg/hm2时,土壤电导率明显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影响根系吸水,小麦产量降低。
闫建文史海滨
关键词:氮肥盐分土壤含水率电导率
水肥对土壤盐分影响及增产效应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的肥料高效利用,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将不同种类肥料和灌溉定额进行组合,研究其对土壤盐分的动态影响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除尿素处理外,有机肥、控释肥和缓释肥处理在常规及节水灌溉条件下耕层和剖面土壤电导率(EC)均值较试验初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机肥处理在常规灌水条件下(灌水定额为1 005 m3/hm2),控盐效果略显优势;缓释、控释肥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灌水定额为750 m3/hm2),控盐效果更明显,剖面土壤EC均值较试验前分别下降16.4%,14.3%;尿素处理在常规灌水条件下,耕层及剖面土壤EC均值较播前分别增加3.6%,2.7%,积盐程度略高于节水处理.4种肥料处理的小麦产量较对照处理增产效果显著;缓释肥处理在常规及节水灌溉条件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优势.综合考虑节水、增产、土壤脱盐等效应,获得优化灌水施肥模式为:缓释肥配二铵基施,生育期内不进行追肥,缓释肥为800.4 kg/hm2,二铵为350.6 kg/hm2,灌水定额为750 m3/hm2,产量为8 374.5 kg/hm2,较当地农民习惯灌水施肥处理可增产2.14%、节水25%,作物耕层EC值和剖面土壤EC均值较播前分别下降18.6%,16.4%.
史海滨赵倩田德龙闫建文苗庆丰
关键词:土壤盐分节水灌溉增产效应
春玉米覆膜垄作沟灌条件下土壤水热效应及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为探究河套灌区玉米覆膜垄作沟灌种植模式下土壤温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两者响应关系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灌区玉米常规覆膜宽度(70cm)及当地常见农用宽膜(110cm)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变化主要受外界因素和含水率的影响,两种覆膜条件下土壤温度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规律,且深层较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玉米生育前期宽膜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且表层5,10cm处地温变化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全生育期内110cm较70cm膜具有明显的保墒效果,5—25cm土壤平均含水率高5.06%,6.83%,3.89%,5.28%和3.44%;各时刻不同土层与温度可以拟合为对数函数,但早晚相关性较差,说明此时段地温变化的机制更为复杂;玉米生育后期5cm处土壤平均含水率与土壤温度呈现反比关系,20cm处呈现正比关系,且低水分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幅更大;生育期内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指标也达到显著性水平,且110cm较70cm膜平均产量高14.86%;研究成果可为灌区玉米覆膜垄作沟灌模式下适宜地膜宽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倪东宁史海滨李瑞平苗庆丰张作为彭遵原李茂华
关键词:河套灌区覆膜垄作沟灌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
SWAT水文模型在灌区水文和物质模拟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SWAT模型是当前世界广泛被使用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主要在大尺度上对流域不同的水文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近年来,随着灌区水文过程的深入研究,SWAT模型逐渐由单一的流域水文模拟扩展到灌区水文、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然而在灌区模拟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系统地介绍了SWAT模型的特点,并对国内外学者应用SWAT模型在灌区水文、污染物模拟中的改进,与其他模型联合应用,灌区非点源污染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SWAT模型在灌区模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讨了SWAT模型在平原型灌区的应用前景并进行了展望。
郑倩史海滨李仙岳徐昭卢星航
关键词:SWAT模型灌区
基于河套灌区间作种植优势概述被引量:2
2016年
间作种植是一种古老的种植方式,它相对于单作物种植具有诸多优势,尤其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相对于单作物种植,间作能减少肥料施用量,有效降低碳排放,从而缓解农业环境危机。它还具有产量优势,还对作物生长和果实品质有益。针对河套灌区的盐渍化及水资源短缺的特点,更应该提倡间作种植方式。
刘美含史海滨李仙岳苗庆丰闫建文徐昭
关键词:河套灌区间作种植水资源短缺
轻度盐渍化土壤水氮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通过田间试验探求轻度盐渍化地区不同水氮组合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寻求适合本地区玉米种植的水氮配比,达到防治次生盐渍化的目的。在轻度盐分土壤设置10种水氮处理,对玉米的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低水分条件下,导致土壤盐分增加,玉米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速率、叶片WUE显著降低,增施氮肥效果不明显。中水和高水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明显增加玉米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速率、叶片WUE,但施氮量超过225kg/hm2后不再增加。适度的节水减肥不会降低玉米的光合速率和叶片WUE,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处理T5的灌水量为2 250m3/hm2比当地灌水量2 925m3/hm2节水30%,施氮量为225kg/hm2比当地施氮量325kg/hm2节氮30.8%,光合速率和叶片WUE分别比T9提高4.83%和3.76%,产量比处理T9降低1.32%。通径分析表明,无水氮处理和低水分条件下各氮肥处理的光合作用主要受非气孔因素(TL、PAR)的限制。中水分条件下各氮肥处理的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因素(GS、Ci、Ls)的限制。高水分条件下各氮肥处理的光合作用受气孔因素(Ci、Ls)和非气孔因素(TL、PAR)的共同限制。综合分析,处理T5的水氮组合较优,是轻度盐分土壤上玉米种植较合理的水氮配比。
闫建文史海滨李仙岳田德龙李祯周俊
关键词:玉米光合日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