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40074)
-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1
- 相关作者:杜艳丽孙淑玲马永强张民照秦岭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青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桃蛀螟性诱剂配方筛选与田间引诱试验被引量:28
- 2014年
- 为更好地利用性信息素对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进行监测和防治,通过制作不同配方性诱芯和开展田间诱捕试验,比较研究了桃蛀螟雌蛾性信息素组分反-10-十六碳烯醛((E)-10-hexadecenal,E-16∶Ald)、顺-10-十六碳烯醛((Z)-10-hexadecenal,Z-16∶Ald)和十六醛(hexadecanal,16∶Ald)在不同组合、配比和剂量水平下,共16种配方诱芯对栗园桃蛀螟雄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配方D400-1∶4(剂量为400.0μg/诱芯,(Z-16∶Ald)∶(E-16∶Ald)=1∶4)的平均累积诱蛾量最多,达33.3头/诱芯,与其它各配方诱芯的诱蛾量差异显著;16种配方诱芯对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栗园桃蛀螟种群发生动态的监测结果均表明8月22日为雄蛾发生高峰期,且以配方D400-1∶4的监测效果最为明显,表明该配方可用于栗园桃蛀螟的监测和防治。
- 杜艳丽张民照马永强孙淑玲王金宝刘建玲秦岭
- 关键词:桃蛀螟性诱剂田间试验板栗园
- 灰钝额斑螟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灰钝额斑螟Bazaria turensis Ragonot是柴达木盆地白刺(Nitraria sp.)灌丛的主要害虫,为了有效控制该害虫对白刺的危害,采用室内饲养和田间定点观察,对灰钝额斑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灰钝额斑螟在柴达木盆地1年发生1代,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虫态,通过头壳宽确定了幼虫为5个虫龄,以滞育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旬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旬结茧化蛹高峰期,随后蛹进入滞育越冬。6月下旬初龄幼虫发生盛期是该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
- 严林杜艳丽郭蕊郝金娥刘长仲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