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3-SW-120)
- 作品数:3 被引量:101H指数:3
- 相关作者:彭子成刘卫国杨东贺剑峰罗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贺兰山油松生长的气候响应机制初步探讨被引量:36
- 2005年
- 应用Vaganov-Shashkin模型对贺兰山油松的生长变化作了拟合, 发现4~8月的降水量大小决定了该年树木生长的宽度变化, 另外, 除5月外的1~8月份温度和树木生长的负相关是因为较高的温度不利于土壤中水分的保持, 间接地导致树木生长的减慢. VS模型在贺兰山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 更为符合树木生长的生理学意义. 通过拟合序列和3个采样点树轮宽度序列的对比发现, 拟合序列代表着一个较大范围树轮宽窄的变化. 坡向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较大, 甚至超过了海拔高度和距离的影响, 故建议树木年轮气候学采样应沿着同一坡向采样.
- 史江峰刘禹E.Vaganov蔡秋芳V.Shishov
- 关键词:油松气候响应
- 海南岛东部海域滨珊瑚Sr/Ca比值温度计及其影响因素初探被引量:13
- 2006年
- 文章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的方法测定了1986—1996年海南岛东部海域滨珊瑚的Sr/Ca比值,建立了该海域月分辨率的Sr/Ca海水表面温度计方程:SST(℃)=170—16[Sr/Ca](mmol/mol),n=133,r=0.80,P=0.01,此与韦刚健等在西沙海域建立的温度计方程:SST(℃)=169-16.7[Sr/Ca](mmol/mol)一致,这表明南海中、北部海域也出现有相似的微量元素温度计。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在某些年月份SST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的显著差别,探讨了可能造成的海洋气象环境因素。
- 刘羿彭子成程继满孙铁聂宝符陈特固
- 关键词:滨珊瑚
-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被引量:52
- 2007年
- 文章对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CK-2钻孔自顶部到10.35m的岩芯,按5cm间隔取样,进行了磁化率、粒度、色度、碳酸盐、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12项环境代用指标的测定,以及相关样品的质谱-铀系法定年,得出了近32000年以来在该地区经历的4个冷湿和暖干变化的气候-环境序列:阶段Ⅰ(31.98~19.26kaB.P.),处于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早期,经历了全球变化的未次盛冰期(23~19kaB.P.),12项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8773,是本序列的最低值,对应为最强的冷湿期;阶段Ⅱ(19.26~13.53kaB.P.)为继后的间冰期,相应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5233,环境转为暖干期;阶段Ⅲ(13.53~12.73kaB.P.)为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晚期和得里亚斯冰期,也是全球未次冰期的晚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0.1075,环境转冷湿;阶段Ⅳ(12.73kaB.P.~近代)为全新世温暖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1.275,是本序列的最高值,气候转为强暖干期。在阶段Ⅳ,12.08~11.80kaB.P.处出现了新仙女木(YD)的冷事件,10~9kaB.P.为全新世期内最早出现暖事件的时间。从冰期与间冰期的旋回分析,本区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全球同步,反映出受到全球变化的主旋律制约。从区域的特征分析,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隆升、西风的加强,而西南和东亚季风的减弱,出现了冷/湿和暖/干的气候-环境变化的大格局,其不同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冷/干、暖/湿变化的大趋势。从环境代用指标的统计值(从-0.8773到+1.275)表明,本地区的干旱化进程是自然变率的必然结果,到全新世温暖期间更为突出。而近数千年或近数十年的人类活动营力只起到了叠加或促成的作用。
- 罗超杨东彭子成张兆峰刘卫国贺剑峰张彭熹
- 关键词: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