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ZH177)

作品数:5 被引量:8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媛程曦王丽丽毛国柱赵鹏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碳排放
  • 2篇国际贸易
  • 1篇循环经济
  • 1篇隐含
  • 1篇隐含碳排放
  • 1篇中国进出口
  • 1篇中国进出口贸...
  • 1篇碳排放绩效
  • 1篇碳排放强度
  • 1篇中隐
  • 1篇熵值法
  • 1篇贸易隐含碳
  • 1篇进出口
  • 1篇进出口贸易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可再生
  • 1篇可再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绩效
  • 1篇含碳

机构

  • 5篇天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篇王媛
  • 2篇赵鹏
  • 2篇程曦
  • 2篇毛国柱
  • 2篇王丽丽
  • 2篇王文琴
  • 1篇魏本勇
  • 1篇何彧
  • 1篇周倩
  • 1篇张宏伟
  • 1篇张雪花
  • 1篇方修琦
  • 1篇殷培红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计算方法的比较——以2007年中国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采用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统计数据,比较了国内外在测算贸易隐含碳中主要应用的三种方法:直接排放测算法、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测算方法。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生产加工部门(如石油加工业等)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明显小于其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外,其余行业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和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都是比较接近的,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②直接净出口隐含碳(7.50Mt)<完全消耗净出口隐含碳(277.30Mt)<完全需求净出口隐含碳(408.95Mt)。从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上来看,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基于一次能源行业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都反映了对于能源的间接消耗,其结果应该比较接近,本研究实际计算结果也证明,在非能源行业两种计算结果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由于目前只能得到统一的能源产值-实物转换系数,从而导致在能源行业基于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碳排放强度远大于基于完全需求系数计算的结果,再加上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
王媛王丽丽何彧程曦王文琴
关键词:国际贸易碳排放强度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SDA分析被引量:31
2012年
本文基于简化的非竞争型可比性价值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2年-2007年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发现中国的进出口和净出口隐含碳呈上升状态。其中,2007年净出口隐含碳(1928.93Mt)是2002年(615.12Mt)的3倍多。出口隐含碳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加的原因,本文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将我国的出口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出口结构、出口总量四个方面。结果显示:2002年-2007年除了CO2碳排放强度效应为负值外(-20.00%),其余三种因素的效应均为正值,出口总量是导致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驱动因素(106.58%),其次是中间投入结构(10.80%),出口结构的影响很小(2.62%)。对第二产业的SD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出口隐含碳大部分来自于重工业,其次是高科技工业、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对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而言,出口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对高科技工业而言,中间产品的投入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
王丽丽王媛毛国柱赵鹏
关键词: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
中国进出口贸易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分析与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目前中国的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有很多,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总的结论和计算出的变化趋势类似。造成碳转移量测算结果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碳排放强度的测算模型不同,二是对于中国加工贸易转移碳排放的认识不同。测算避免转移排放量时,如果不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在某些年份(如2002年)甚至会得到"中国是碳转移的净进口国"的结论。在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的年份,与强大的规模效应相比,几乎所有不确定性产生的误差都可以忽略,不会影响"中国是碳转移的净出口国"的最终结论。鉴于规模效应是主导原因,出口贸易量与出口碳排放份额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对测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1997—2007年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19%稳步增长到37%,出口碳排放的相对份额从18%~23%增加到33%~35%是相对合理的结果。
方修琦王媛魏本勇王文琴
关键词:不确定性
影响中国碳排放绩效的区域特征研究——基于熵值法的聚类分析被引量:42
2013年
论文选择影响碳排放绩效的主要指标,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省域为研究对象,将全国分为7类区域。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分工特征是造成目前中国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高碳产业工艺特征和能源结构特征,而经济结构对解释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贡献有限。北方地区高碳产品生产份额高且工艺水平相对低,能源消费中极高的煤炭比例加重了负面影响,造成其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平低,特别是华北地区;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高碳产业也逐步增加,但由于其工艺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碳产品份额高的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目前高碳产品份额虽然低于东部地区,但工艺水平也低,造成了其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由于各省历史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分工角色等因素不同,且遵从经济宏观发展客观规律和经济区位理论,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之外,中国其他区域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其经济和能源结构,低碳政策制定的重点应放在提高高碳产业工艺水平方面。
王媛程曦殷培红张雪花
关键词:环境科学碳排放绩效熵值法聚类分析
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与配置效率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借鉴瓦尔拉-卡塞尔模型,在三个层次上分别研究了循环经济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以资源利用的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福利经济学模型,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并利用最优化方法对其求解,通过对模型解的分析,得出使循环经济资源配置高效的条件。以此条件可以对资源利用效率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进行分析,并作为判断各种循环经济实现手段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理论标准。
张宏伟周倩赵鹏王媛毛国柱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