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3-SW-139)

作品数:2 被引量:85H指数:2
相关作者:尹秋珍郭正堂葛俊逸吴海斌袁宝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貌
  • 2篇地貌演化
  • 2篇中新世
  • 2篇黄土堆积
  • 1篇东亚季风
  • 1篇中更新世
  • 1篇强盛
  • 1篇网纹红土
  • 1篇微形态
  • 1篇季风
  • 1篇更新世
  • 1篇古环境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泰山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郭正堂
  • 2篇尹秋珍
  • 2篇袁宝印
  • 1篇刘东生
  • 1篇乔彦松
  • 1篇周鑫
  • 1篇彭淑贞
  • 1篇梁美艳
  • 1篇肖国桥
  • 1篇秦利
  • 1篇姚政权
  • 1篇郝青振
  • 1篇刘恋
  • 1篇孙斌
  • 1篇吴海斌
  • 1篇葛俊逸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被引量:21
2007年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袁宝印郭正堂郝青振彭淑贞乔彦松吴海斌肖国桥葛俊逸孙斌周鑫尹秋珍梁美艳秦利刘恋姚政权刘东生
关键词:地貌演化黄土堆积中新世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
袁宝印郭正堂郝青振彭淑贞乔彦松吴海斌肖国桥葛俊逸孙斌周鑫尹秋珍梁美艳秦利刘恋姚政权刘东兰
关键词:地貌演化黄土堆积中新世
中国南方的网纹红土与东亚季风的异常强盛期被引量:64
2006年
基于土壤微形态学、黏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的方法,对安徽宣城和广西百色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网纹红土经历了多阶段的气候波动,因而是一种复合型的古土壤.这些网纹红土的形成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均质红土形成期、白色网纹形成期和气候的冷暖波动期.白色网纹是红色土壤基质经脱铁作用而形成,代表了中国南方一个极端湿润气候期.它指示在中更新世期间中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全年降水充沛,当时夏季风极其强盛,气候可能几乎全年都受到夏季风环流的明显影响.
尹秋珍郭正堂
关键词:网纹红土微形态古环境中更新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