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55805)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阳晓余学清张亚杰陈伟英李幼姬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狼疮
  • 6篇过氧化
  • 6篇过氧化物酶体
  • 5篇肾小管
  • 5篇小管
  • 5篇过氧化物酶体...
  • 4篇增殖物激活受...
  • 4篇肾小管上皮
  • 4篇肾小管上皮细...
  • 4篇细胞
  • 4篇小管上皮细胞
  • 4篇过氧化物酶体...
  • 4篇CD40
  • 3篇肾炎
  • 3篇狼疮肾
  • 3篇狼疮肾炎
  • 3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肾脏
  • 2篇肾组织
  • 2篇弥漫性结缔组...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阳晓
  • 12篇余学清
  • 7篇张亚杰
  • 6篇陈伟英
  • 5篇李幼姬
  • 5篇孔庆瑜
  • 4篇董秀清
  • 3篇叶任高
  • 3篇梁鸣
  • 2篇张云芳
  • 2篇许韩师
  • 2篇李晓艳
  • 2篇朱浪静
  • 1篇许元文
  • 1篇彭文兴
  • 1篇孙玉玲
  • 1篇顾海峪
  • 1篇关伟明
  • 1篇孔庆喻
  • 1篇张海燕

传媒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狼疮方对慢性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的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狼疮方治疗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经狼疮方、强的松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脾细胞CD40表达及肾脏功能,并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1)血清抗dsDNA抗体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狼疮方组及强的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脾细胞CD40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百分率模型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狼疮方组及强的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肾脏病理学半定量分析显示各治疗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总积分和肾小球硬化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病变较模型组均显著减轻。结论狼疮方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通过干扰CD40信号,减少自身抗体产生,从而对慢性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阳晓魏毅叶任高梁鸣陈伟英李幼姬孔庆瑜余学清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肾炎狼疮方CD40信号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与肾脏疾病被引量:1
2006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为核受体家族成员,是一配体依赖性核转录因子,参与体内脂肪细胞分化,能量代谢、细胞周期调控、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鉴于PPARγ在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及抑制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研究提示其有望成为肾脏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PPARγ在肾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亚杰阳晓余学清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肾脏免疫调节
15d-PGJ_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及RANTE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CD40和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IFN-γ(50μg/ml)组;(3)TNF-α(10ng/ml)组;(4)IFN-γ(50μg/ml)+TNF-α(10ng/ml)组;(5)IFN-γ(50μg/ml)+TNF-α(10ng/ml)分别加1、3、5μmol/L15d-PGJ2组;(6)IFN-γ+TNF-α刺激+15d-PGJ2(5μmol/L)+GW9662(PPARγ特异拮抗剂)1μmol/L组。GW9662和15d-PGJ2分别在IFN-γ和TNF-α刺激前3和2小时加入。分别采用RT-PCR、流式细胞仪(FACS)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CD40和RANTE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HK-2细胞中,CD40、RANTES有基础水平表达。IFN-γ能显著上调HK-2细胞CD40蛋白的表达;TNF-α单独刺激对CD40表达无显著影响,但能增强IFN-γ的刺激效应。IFN-γ+TNF-α显著增加HK-2细胞RANTES的表达和分泌。15d-PGJ2呈剂量依赖式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显著抑制IFN-γ+TNF-α诱导的CD40和RANTES的表达。加入PPARγ特异拮抗剂GW9662后,能够部分逆转15d-PGJ2对CD40和RANTES表达的抑制效应,但并不能完全阻断其作用。结论:15d-PGJ2部分通过PPARγ介导的信号途径参与抑制IFN-γ+TNF-α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和RANTES的表达,从而在肾脏局部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张亚杰阳晓张云芳陈伟英孔庆瑜董秀清李晓艳余学清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RANTES
腹膜间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的表达及其配体对CD4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RPMCs)中的表达以及脂多糖(LPS)的调节作用,并探讨PPAR-γ天然配体15d-PGJ2及人工合 成配体cightazone对RPMCs表达CD40和ICAM-1的影响。方法 分离及培养RPMCs,常规传代 及鉴定,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研究。LPS不同浓度(0.1、1.0、10、50及100μg/ml)、LPS(1 μg/ml)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及15d-PGJ2(3 μmol/L)、ciglitazone(10μmol/L)作用细胞36h后收 集细胞。RT-PCR检测PPAR-γ、CD40以及ICAM-1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PAR-γ在 RPMCs中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及ICAM-1蛋白表达。结果 (1)常规培养的RPMCs 表达一定量PPAR-γ,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RPMCs细胞核内,在细胞浆微弱表达。(2)随着LPS 浓度逐渐增大,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LPS浓度为10μg/ml时其表达为最 高峰。LPS(1μg/ml)作用12 h时PPAR-γ蛋白表达最强,PPAR-γ1表达高于PPAR-γ2;之后显 著降低,持续至72 h。(3)LPS刺激后RPMCs CD40mRNA表达显著增强;15d-PGJ2、ciglitazone显著 降低CD40 mRNA表达(P均<0.01)。(4)LPS刺激后RPMCs ICA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15d-PGJ2 增加LPS介导的ICAM-1 mRNA表达(P<0.01),但显著抑制ICAM-1蛋白表达(P<0.05)。 ciglitazone对LPS介导的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均<0.05)。结论 RPMCs结构性表达PPAR-γ。LPS调节PPAR-γ表达呈现先增强后抑制趋势。PPAR-γ配体可显著 抑制LPS介导的CD40 mRNA和ICAM-1蛋白的表达。提示RPMCs功能性表达PPAR-γ,可能通 过负性调节炎症介质分泌而参与腹腔局部防御。
张云芳阳晓张亚杰孙玉玲孔庆瑜董秀清叶晓箐余学清
关键词:腹膜CD40细胞间黏附分子1间皮细胞
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4
2006年
阳晓李幼姬
关键词:狼疮肾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种自身抗体免疫性炎症多系统受累SLE
15d-PGJ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及RANTES表达的影响
<正>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IFNγ和TNFα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CD40 和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在含10%胎牛血清DMEM/F12 培养...
张亚杰阳晓陈伟英孔庆瑜董秀清余学清
文献传递
狼疮方含药血清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及CD40、RANTES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狼疮方含药血清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受激活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探讨该复方体外抗炎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狼疮方含药大鼠血清;HK-2细胞株体外培养,分组如下:(1)培养基对照组;(2)正常鼠血清对照组;(3)狼疮方含药血清组;(4)IFNγ+TNFα刺激组;(3)刺激+10%狼疮方血清组;(4)刺激+10%正常鼠血清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PPARγ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40 mRNA、RANTES mRNA表达水平。结果:(1)正常HK-2细胞基础量表达PPARγ;10%狼疮方含药血清作用下,PPARγ蛋白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正常HK-2细胞基础水平表达CD40、RANTES。IFNγ+TNFα刺激后,CD40和RANTES表达显著升高;10%狼疮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IFNγ+TNFα诱导的CD40和RANTES表达;正常鼠对照血清对CD40和RANTES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狼疮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激活PPARγ途径抑制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和RANTES表达,从而发挥抗炎效应。
张亚杰阳晓陈伟英孔庆瑜董秀清余学清
关键词:狼疮方肾小管上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慢性肾衰竭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与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被引量:3
2007年
代谢性酸中毒(MA)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可能与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和炎症有关,后两者合称为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M ICS)。酸血症是引起慢性肾衰竭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然而新近许多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MA的“逆流行病学”现象。本文就MA与慢性肾衰竭患者M ICS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朱浪静阳晓余学清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代谢性酸中毒
PPARγ在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狼疮肾炎(LN)不同病变类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PPARγ在LN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根据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诊断,选择LN不同病变类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型(6例),Ⅳ型(8例),Ⅴ型(7例)。以肾脏肿瘤切除术中远离肿瘤部位的正常肾组织(6例)为对照。光镜下观察并计数肾脏病变活动指数、间质病变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例肾组织PPARγ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肾脏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LN患者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中PPARγ脚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上调,其中Ⅳ型LN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PPARγ表达显著高于Ⅱ型、Ⅴ型;肾小球PPARγ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与肾脏病理活动积分及间质病变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PPARγ在LN肾组织肾小管。
张亚杰阳晓陈伟英彭文兴关伟明李晓艳余学清
关键词:狼疮肾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γ和α-SMA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表达变化及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间的关系.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模型组(n=30).模型组行UUO术,并随机分为3、7、14、21和28 d组.相应时间点活杀动物,取肾脏,用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sson、高碘酸-乌洛托品银(PASM)染色,观察肾小管病变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UUO大鼠梗阻肾不同时间点α-SMA和PPARγ表达变化及与肾脏病理变化间的关系.结果病理学结果显示,UUO 3和7 d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尚不明显;14 d和21 d时肾皮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28 d时表现为肾小管严重破坏,纤维组织弥漫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PARγ在假手术组肾组织中几乎无表达;UUO模型大鼠随着病变进展,肾组织PPARγ表达增加,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浸润的单核细胞,3 d时表达量开始增加,14 d达高峰,此后表达略有减少,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3 d和7 d组.假手术组α-SMA仅表达于血管平滑肌肌层,3 d时肾间质出现表达,14~21 d表达显著增加,阳性信号弥漫分布,高峰持续至28 d实验结束.结论 PPARγ在UUO大鼠显著升高, 其表达与α-SMA的表达量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早期一致,14 d达峰值后表达不再随病变加重而进一步升高.UUO病变早期PPARγ反应性升高可能在肾脏局部炎症和纤维化病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阳晓张海燕张亚杰李幼姬陈伟英余学清
关键词:输尿管梗阻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