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7013)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谷康定林群馨黄晓兰田洪涛鲁志松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江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藻毒素
  • 4篇微囊
  • 4篇微囊藻
  • 4篇微囊藻毒素
  • 4篇微囊藻毒素-...
  • 3篇细胞
  • 2篇毒性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性
  • 2篇传代
  • 2篇传代细胞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凝胶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电泳
  • 1篇毒素
  • 1篇毒素检测
  • 1篇遗传毒物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作者

  • 5篇谷康定
  • 2篇林群馨
  • 1篇吴莉莉
  • 1篇唐非
  • 1篇鲁志松
  • 1篇田洪涛
  • 1篇黄晓兰

传媒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原代肝细胞和传代细胞对微囊藻毒素-LR的敏感性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比较微囊藻毒素-LR对原代肝细胞和多种传代细胞株的毒性,探讨建立经济、简便的研究该毒素细胞模型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胶原蛋白酶2步灌流法制备大鼠原代肝细胞,以及用不同宿主来源的8种细胞株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作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性终点及乳酸脱氢酶试验测定细胞膜受损与否。结果原代肝细胞培养至24h时,毒素浓度在5.0ng/mL即对细胞开始产生毒性并呈剂量-反应关系。48h时,细胞毒性更加剧烈,反应曲线呈典型S形,EC50为5.2ng/mL。当藻毒素为1.3ng/mL时,24h后,原代肝细胞LDH逸出开始随剂量增加而不断上升,20.0ng/mL乳酸脱氢酶逸出达到90%以上,细胞膜严重受损。受试8种传代细胞株无论从剂量、反应时间上都不如原代肝细胞敏感,其中相对敏感的KB细胞在培养96h,毒素浓度大于18.8μg/mL时,开始呈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与原代肝细胞相差3个数量级。结论原代肝细胞是研究微囊藻毒素-LR急性毒性的理想模型,而KB细胞在较高剂量下可能是研究该毒素的传代细胞模型,其他传代细胞不适宜作为该毒素研究的模型。
谷康定林群馨
关键词:原代肝细胞传代细胞微囊藻毒素-LR细胞毒性
水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吴莉莉谷康定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水体富营养化毒素检测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
单细胞凝胶电泳在真核微生物上的应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利用真核微生物作为单细胞凝胶电泳的生物材料 ,以建立一种筛选鉴别环境遗传毒物的新方法。方法 酿酒酵母和原生动物四膜虫经培养后 ,对比常规动物细胞实验方法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 ,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改进。结果 与动物原代和传代细胞相比 ,四膜虫培养时间短 ,成本低廉 ,可实现无损前处理 ,四膜虫DNA解旋后电泳所需电压和电流都必须较低 ,即 15V ,180mA。对H2 O2 、K2 Cr2 O7和丝裂霉素 (MMC) 3种DNA损伤剂的初步测试表明 ,它们可以引起四膜虫DNA不同程度的损伤 ,最低效应浓度分别为 10 0、 10、 1μmol/L。酵母菌因DNA含量少 ,未见明显的彗星现象。结论 四膜虫单细胞凝胶电泳从方法上完全可以与动物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互相替代 ,但四膜虫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快速、经济、简便的优势 ,则是后二者所不及的。
谷康定唐非鲁志松田洪涛黄晓兰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生物材料酵母菌遗传毒物细胞培养DNA损伤
微囊藻毒素-LR对传代细胞的毒性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从多种传代细胞株中 ,筛选对微囊藻毒素 -LR敏感的细胞株 ,探讨建立经济、简便研究该毒素传代细胞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不同宿主来源的 8种细胞株 (KB细胞 ,NIH/ 3T3细胞 ,H - 4 -Ⅱ -E细胞 ,Hela细胞 ,Vero细胞 ,HepG2细胞 ,Caco - 2细胞 ,HL - 6 0细胞 )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 -LR作用 ,细胞培养 2 4 ,4 8,72 ,96h后观察其形态学变化 ,利用体外细胞法 (MTT)测定其细胞毒性终点 (判断细胞活性 )及乳酸脱氢酶试验测定细胞膜受损情况。结果  8种细胞株中 ,KB细胞和H - 4 -Ⅱ -E细胞在培养 96h ,毒素浓度大于 18 8μg/ml时 ,呈现明显剂量 -反应关系。KB细胞与毒素接触 8h后就有显著的形态学改变 ,其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非常好 ;乳酸脱氢酶试验显示微囊藻毒素 -LR可导致KB细胞膜损伤。结论 微囊藻毒素 -LR对KB细胞和H - 4 -Ⅱ -E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从形态学变化、试验结果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敏感性考虑 ,KB细胞可用作研究该毒素的传代细胞模型。
谷康定林群馨
关键词:传代细胞微囊藻毒素-LR细胞毒性
微囊藻毒素-LR特异性RNA配基体外筛选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利用大容量寡核苷酸库筛选富集具有分子识别、能与微囊藻毒素LR特异结合的RNA配基。方法将一段中间为40个随机核苷酸排列、两端为恒定区域的DNA库转录成RNA随机库,然后将RNA随机库与共价结合在琼脂糖上的微囊藻毒素LR反应、洗脱、收集能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微量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如此重复,经13轮筛选富集,再对筛选核酸配基克隆、测序,进一步比较各克隆RNA配基的亲和性。结果能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微量RNA经过每轮筛选逐步增加,到第11~13轮进入平台期;60个克隆产物中有38个成功测定序列和分析,将其分成3组5对,所有克隆序列中未发现组间共有保守序列。选择有代表性的克隆RNA配基,比较其对靶分子的亲和力,克隆RNA配基MC1、MC25、MC17和MC32对靶分子微囊藻毒素LR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他们与不同浓度系列的靶分子反应,经数学模型外推克隆MC1、MC25、MC17和MC32RNA配基以及RNA随机库对微囊藻毒素LR的解离常数值分别为84、46、57、91和>256μmol/L,其中MC25检测微囊藻毒素LR最低下限至少可达05μmol/L。结论从大容量RNA随机库中分离富集到一类能够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微囊藻毒素LR的配基,为研究与检测环境中藻类毒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谷康定Michael Famulok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体外筛选寡核苷酸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