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599)

作品数:8 被引量:110H指数:7
相关作者:任战利崔军平肖晖陈全红苏勇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盆地
  • 4篇油气
  • 4篇海拉尔盆地
  • 3篇期次
  • 3篇成藏
  • 3篇成藏期
  • 3篇成藏期次
  • 2篇地热流
  • 2篇地温梯度
  • 2篇演化史
  • 2篇志留系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热流
  • 2篇热演化
  • 2篇热演化史
  • 2篇含气
  • 2篇含气储层
  • 2篇凹陷
  • 2篇储层
  • 2篇大地热流

机构

  • 9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篇任战利
  • 6篇崔军平
  • 6篇肖晖
  • 2篇陈全红
  • 1篇卿颖
  • 1篇刘丽
  • 1篇张盛
  • 1篇刘池洋
  • 1篇张东东
  • 1篇赵红格
  • 1篇王建强
  • 1篇胡光
  • 1篇刘立平
  • 1篇韩伟
  • 1篇崔秀玉
  • 1篇苏勇

传媒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孔雀1井志留系含气储层成藏期次研究
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烃源岩高—过成熟区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已在几口井中获得工业气流或油气显示,位于孔雀河斜坡维马克.开屏构造带上的孔雀1气藏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重要气藏。通过流体包裹体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孔雀1井志...
肖晖任战利
关键词:成藏期次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部的横向构造带探讨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东西向构造带的属性,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横向构造带的概念和特征入手,通过西缘中部在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等资料与相邻地区的差异分析为主要方法。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部确实存在一个东西向的横向构造带,且具有形成时间早,多期活动的特点。晚侏罗世是主要的活动时期,造成了西缘南北部构造的明显差异。其形成演化是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动力学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横向构造带具有显著的分区特征,为油气、煤和铀矿共存成藏(矿)的有利地区。
赵红格刘池洋王建强张东东
塔里木盆地孔雀1井志留系含气储层成藏期次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烃源岩高-过成熟区油气勘探获得重要发现,已在几口井中获得工业气流或油气显示,位于孔雀河斜坡维马克-开屏构造带上的孔雀1气藏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重要气藏。通过流体包裹体实验法,探讨了孔雀1并志留系含气储层的成藏期次。实验结果表明,孔雀1气藏历史上主要有2期成藏过程:第一期为加里东晚期沉积埋藏阶段古油藏形成时期(380~365Ma);第二期为构造抬升阶段,源于古油藏热裂解成因的天然气成藏期(325~315Ma)。对比英南2气藏的成藏时间可以看出,孔雀1气藏形成时间较早,早先建立起的孔雀河地区晚期成藏特点不具有普遍性,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成藏历由特征.对孔雀河地区成藏所由取得的新认识,对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肖晖任战利崔军平
关键词:成藏期次志留系塔里木盆地
海拉尔盆地地温分布及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根据大量钻孔测温资料和实测热导率资料分析了海拉尔盆地地温分布状况,现今地温梯度变化在2.50℃/100m至4.0℃/100m之间,平均为3.0℃/100m,现今大地热值为42.15~63.86mWm^-2,平均约为55.00mWm^-2,明显较松辽盆地低,表明海拉尔盆地是一个中温盆地。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底面和南屯组底面地温分布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现今地温对油气生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南部凹陷南屯组热演化程度高,普遍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南屯组是海拉尔盆地的主力生油层位,南部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主要找油区。海拉尔盆地与松辽盆地壳慢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海拉尔盆地现今地温场主要受地壳厚度、基底结构、基底埋深及盆地构造等因素的控制。
崔军平任战利肖晖陈全红
关键词:地温梯度大地热流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现今地温场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18
2007年
对海拉尔盆地68口井试油测温资料及30口井连续测温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海拉尔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地热梯度及地温平面变化,探讨现今地温场的控制因素及现今地温在油气生成中的作用。海拉尔盆地现今平均地热梯度为3.0℃/100m,大地热流值为55.00 mW/m2,现今地热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分布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盆地现今地热梯度和大地热流值低于松辽盆地,现今地温场受地壳厚度、基底结构及盆地构造的控制。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持续埋藏增温型凹陷,现今地温场对有效烃源岩区的分布和油气生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凹陷内沉积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现今地温为烃源岩经历的最高温度,烃源岩现今处于持续生烃阶段,而贝尔凹陷、呼和湖凹陷的古地温高于现今地温,烃源岩生烃过程受古地温控制而不是现今地温。
崔军平任战利苏勇张盛刘丽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地热梯度大地热流油气生成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方法圈闭形成时期、烃源岩生排烃史、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结果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油气成藏时期大约在距今120-90 Ma,相当于伊敏组沉积时期,是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油气大规模注入储层时期应该在105-90 Ma,相当于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此时期为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油气运移动力充足,有利于油气运移并聚集成藏;第二阶段为青元岗组沉积至今。青元岗组沉积以来,发生过近东西向的挤压反转,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重新调整,同时,二次生成的油气继续注入成藏。结论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时期研究取得新的认识,对于盆地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崔军平任战利陈全红肖晖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包裹体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
孔雀河地区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对孔雀河地区各构造单元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镜质体反射率(Ro)、矿物包裹体、EASY%Ro等方法。结果孔雀河地区古生代地温梯度大于中生代,新生代地温梯度最低,地温梯度演化历史呈现缓慢下降的特点;总结出3种类型烃源岩生烃类型:①古隆起区早期一次生烃型;②草湖凹陷持续生烃型;③孔雀河斜坡一次生烃过成熟演化型。结论古隆起区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在中晚奥陶世,孔雀河斜坡为早海期,草湖凹陷具有持续成藏特征,以上认识对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肖晖任战利崔军平卿颖韩伟
关键词:古地温热演化史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被引量:25
2007年
呼和湖凹陷现今地温梯度为3.54℃/100m,属于中温型地温场。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法恢复了呼和湖凹陷古地温演化史,研究表明呼和湖凹陷早白垩世古地温梯度可达3.7~6.5℃/100m,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地温梯度,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古地温恢复及热史模拟表明最高古地温是在早白垩世晚期达到的,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场控制。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表明呼和湖凹陷油气生成期主要有两期,分别是早白垩世晚期及古近纪以来,且以早白垩世晚期为主要成藏期,古近纪以来由于目的层温度降低生烃强度减弱。
崔军平任战利肖晖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地温梯度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史
薄浅层稠油冷采开采工艺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解决套保油田开发中底层水因固井不合格上窜油层,稠油开采经济效益差两大技术难题。方法经过大量矿场试验摸索,用不钻穿隔层方式有效阻止了底水上窜。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出砂冷采稠油开发方式,形成特有的钻井生成工艺技术,提高稠油开采效率。结果解决了套保油田底水层上窜油层的问题,提高了稠油开采的经济效益。结论研究采用的出砂冷采稠油开发方式为其他油田稠油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参考模式。
刘立平任战利胡光崔秀玉
关键词:稠油出砂冷采射孔完井工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