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0317)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8
相关作者:付蓉邵宗鸿王一浩李丽娟刘惠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血细胞
  • 9篇血细胞减少
  • 9篇细胞减少
  • 8篇骨髓
  • 8篇COOMBS...
  • 7篇单个核细胞
  • 7篇骨髓单个核细...
  • 7篇核细胞
  • 5篇阳性
  • 5篇试验阳性
  • 5篇抗体
  • 5篇COOMBS...
  • 4篇自身抗体
  • 4篇免疫
  • 3篇血细胞减少症
  • 3篇全血细胞
  • 3篇全血细胞减少
  • 3篇自身免疫
  • 2篇性疾病

机构

  • 15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付蓉
  • 14篇邵宗鸿
  • 9篇王一浩
  • 8篇刘惠
  • 8篇李丽娟
  • 7篇王红蕾
  • 7篇王珺
  • 6篇陈瑾
  • 4篇吴玉红
  • 4篇邢莉民
  • 3篇王化泉
  • 3篇刘鸿
  • 2篇关晶
  • 2篇任悦
  • 2篇邹鹏
  • 1篇梁勇
  • 1篇刘春燕
  • 1篇丁少雪
  • 1篇董舒文
  • 1篇于虹

传媒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2篇2012
  • 7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有核红细胞膜EPO受体与自身抗体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是由于B淋巴细胞分泌多种针对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引起的外周血细胞减少.目前推测自身抗体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封闭骨髓造血细胞膜功能抗原进而抑制造血.
刘惠付蓉李丽娟王一浩王珺王红蕾吴玉红邢莉民关晶陈瑾邹鹏邵宗鸿
关键词: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COOMBS试验骨髓单个核细胞自身抗体EPO受体外周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病中巨噬细胞研究新进展
2009年
巨噬细胞对天然免疫防御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启动、活化、调节及效应各阶段均起着重要作用。自身免疫病是以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亢进而造成组织损伤和(或)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对免疫抑制剂敏感但难治愈等特征。参与免疫反应全过程的巨噬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该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一浩付蓉邵宗鸿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巨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系统免疫抑制剂免疫防御
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被引量:4
2010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自身抗体形成存在受抑缺陷。高亲和力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是发病的核心。淋巴滤泡内生发中心(GC)是T细胞依赖应答的必需结构,是体细胞高频突变、抗体类别转换和高亲和力B细胞选择的场所。CD4+T细胞对于GC的形成是必需的,它可提供信号使经抗原选择的高亲和力GCB细胞分化为记忆B细胞或浆细胞,以维持长期体液免疫。
于虹付蓉邵宗鸿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性T细胞淋巴滤泡自身反应性T细胞抗体形成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症患者Th17细胞数量及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症(又称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Th17细胞数量及功能,探讨Th17细胞在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初诊IRP患者43例、血常规恢复正常IRP患者34例及正常对照13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白细胞介素(IL)-23受体(IL-23R)+CD4+/CD4+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骨髓上清液IL-6、IL-23和IL-17水平;RT-PCR技术检测BMMNC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及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子3(STAT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IRP初诊组IL-23R+CD4+/CD4+细胞比例[(3.6±3.1)%]明显高于恢复组[(2.0±1.0)%]和正常对照组[(1.9±1.4)%](P值均<0.05);初诊组骨髓上清液IL-6、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26.21±14.55)、(2.23±0.99)和(2.54±1.33)μg/L]明显高于恢复组[分别为(9.08±6.36)、(0.91±0.76)和(1.28±0.18)μg/L]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4.63±7.66)、(1.19±0.98)和(1.50±0.28)μg/L](P值均<0.05);初诊组RORγtmRNA、STAT3mRNA表达水平(0.25±0.08、1.10±0.16)明显高于恢复组(0.12±0.08、0.97±0.12)和正常对照组(0.07±0.05、0.95±0.13)(P值均<0.05).IRP组IL-23R^+CD4^+/CD4^+细胞比例与CD5^+CD19^+/CD19^+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IRP组骨髓液IL-17水平与骨髓CD5^+CD19^+/CD19^+细胞比例、自身抗体数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4、0.377,P值均<0.05);IRP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骨髓CD5^+CD19^+/CD19^+细胞比例及自身抗体数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1、0.541,P值均<0.05);IL-23R^+CD4^+/CD4^+细胞比例与骨髓上清液IL-17水平及STAT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8、0.448,P值均<0.05).结论 Th17细胞在IRP患者中数量增加,功能活跃;Th17细胞有望成为该类疾病干预治疗的新靶点.
付蓉王红蕾陈瑾王珺李丽娟刘惠王一浩任悦邵宗鸿
关键词:COOMBS试验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红系造血岛”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实验(+)血细胞减少症(又称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红系造血岛(EI)"的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IRP患者48例、病例对照10例及正常对照1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自身抗体(BM-autoAb),免疫荧光(IF)法标记骨髓"EI",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8例IRP患者中14例(29.17%)IF阳性,即"EI"中巨噬细胞和幼红细胞间沉积自身抗体IgG,且这14例患者BM-autoAb均为抗GlycoAIgG型(100%);均有贫血;胸骨骨髓增生程度大多呈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比例为0.441±0.139,易见"EI"及红细胞吞噬现象;髂骨红系比例为0.248±0.204;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为(13.4±7.5)μ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IBIL)为(9.4±4.7)μmol/L.6个月总有效率85.7%.IF阴性组(34例),BM-autoAb抗GlycoAIgG型2例(5.89%);其中贫血31例(91.2%),无贫血3例(8.8%);网织红细胞(Ret)比例为(0.013±0.010);胸骨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明显活跃或低下,红系比例为0.298±0.082,髂骨红系比例为0.212±0.162;TBIL为(13.3±17.1)μmol/L;IBIL为(6.6±6.7)μmol/L;6个月总有效率61.3%.IF阳性组患者RBC、Hb、Ret、IBIL、胸骨红系比例及6个月总有效率与IF阴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一些IRP患者骨髓涂片中所见部分"EI"中的幼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是通过自身抗体IgG连结的,这些"EI"不是滋养骨髓红系的造血龛,而是巨噬细胞吞噬、破坏幼红细胞的原位标志.这部分IRP患者骨髓巨噬细胞通过其表面的IgGFc受体连接、吞噬及破坏覆有自身抗体IgG的幼红细胞,从而导致红系造血细胞破坏.
付蓉王一浩董舒文刘惠李丽娟邹鹏邵宗鸿
关键词:血细胞减少免疫相关自身抗体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分析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并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IFI患者156例,了解其疗效、影响因素及副作用等.结果 156例IFI患者中92例原发病为恶性血液病,64例为非恶性血液病;IFI拟诊77例,临床诊断79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94例(63.5%),无效更换为其他药物54例(36.5%).恶性血液病、接受过化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真菌培养阳性、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伊曲康唑有效率低.年龄、体温、既往应用抗生素、G试验结果、感染部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与伊曲康唑治疗疗效无关.5例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而停药,包括胃肠道不适3例和心动过速2例.结论 伊曲康唑能够高效、安全地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原发恶性病、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感染、迟用药物会影响伊曲康唑抗真菌的疗效.
刘春燕付蓉吴玉红阮二宝瞿文王国锦梁勇王晓明刘鸿宋嘉关晶王化泉邢莉民李丽娟王珺邵宗鸿
关键词:真菌伊曲康唑血液病
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被引量:4
2009年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之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病因复杂、类型多样,包括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感染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化学、物理、生物毒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机械创伤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只有掌握正确的诊断思路,应用恰当的检测手段才能明晰其类型,做到准确诊断、正确治疗。
付蓉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MФ)数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61例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骨髓MФ(CD68或CIM5阳性)数量并通过鸡红细胞(CRBC)吞噬试验检测MФ功能,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其MФ百分率、吞噬率及吞噬指数[(0.57±0.30)%、(37.56±15.20)%和0.75±0.347均高于SAA组[(0.46±0.08)%、(28.26±10.46)%和0.59±0.39]及正常对照组[(0.44±0.69)%、(25.63±19.75)%和0.55±0.16](P〈0.05);且Mm百分率与M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呈正相关(r=0.43,P〈0.01;r=0.40,P〈0.01)。根据MФ数量将患者分为A组(MФ≥0.5%)和B组(MФ〈0.5%),A组34例患者中32例(94.12%)自身抗体为IgG型,B组27例患者中仅2例(7.41%)自身抗体为IgG型;A组患者M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46.62±13.38)%和O.91±0.361显著高于B组患者[(28.67±12.59)%和0.61±0.30](P〈0.05),而B组患者与AA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34例自身抗体IgG型患者分为MФ高(≥0.75%)、低水平(〈0.75%)两组,MФ低水平组25例患者骨髓均仅能检测到一系细胞与IgG结合,MФ高水平组9例患者中8例能检测到二系细胞结合IgG,1例骨髓三系细胞均结合有IgG;MФ高水平组患者中MФ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60.22±12.51)%、1.23±0.23]显著高于MФ低水平组[(43.32±9.24)%、0.84±0.24](P〈0.05);MФ高水平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MФ低水平组(P〈0.05);MФ高水平组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及胸骨�
王一浩付蓉邵宗鸿王化泉邢莉民刘鸿吴玉红李丽娟刘惠王珺陈瑾王红蕾
关键词:COOMBS试验骨髓单个核细胞血细胞减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受累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受累的可能机制。方法对21例初治SLE患者骨髓标本21份,10例正常对照骨髓标本分别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并采用甲基纤维素法检测CFU—E、CFU—GM、BFU—E产率。结果10份正常对照骨髓标本BMMNC—Coombs试验均为阴性,21例SLE患者,有12例(57.1%)阳性,其中17例合并血细胞减少者中有10例(58.2%)阳性;4例血细胞正常者中有2例(50.0%)阳性,SLE患者BMMNC—Coombs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LE合并血细胞减少组与血细胞正常组相比,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MNC抗体类型与血细胞水平无显著相关性。SLE合并血细胞减少组的CFU—E、CFU—GM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血细胞正常组CFU—E、CFU—GM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LE患者中,合并血细胞减少组CFU—E、CFU—GM产率显著低于血细胞正常组(P〈0.05)。SLE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血细胞减少其BFU—E产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而SLE合并血细胞减少组与血细胞正常组患者相比,其BFU—E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BMMNC膜表面被覆自身抗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功能无明显异常,某些SLE患者可能通过造血祖细胞的代偿增殖维持正常的血细胞水平。
付蓉上原灯纪子巩路邵宗鸿
关键词:自身抗体骨髓集落形成单位测定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膜靶抗原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又称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膜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量与自身抗体(IgG/IgM)的关系,探索自身抗体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对46例初治IRP患者[15例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31例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阴性(-)]及18名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膜上EPOR表达量,分析自身抗体与EPO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反转录(RT)-PCR技术检测EPORmRNA的表达水平;FCM分选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信号转导蛋白Star5及磷酸化Stat5(P—Stat5)蛋白表达水平以观察EPO/EPOR信号通路是否受抑;利用甘氨酸缓冲液洗脱3例自身抗体IgM强阳性患者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膜上结合的自身抗体,重新标记后再次检测EPOR的表达水平。结果(1)IRP患者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组EPOR表达量为1.6%±0.9%,明显低于自身抗体(-)组(4.6%±4.1%,P〈0.01),而后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3%±1.8%,P〈0.05)。IRP患者有核红细胞膜上EPOR与自身抗体呈显著负相关(r=-0.543,P=0.000),EPOR(Y)与自身抗体(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40—0.335X。(2)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组EPORmRNA表达水平为(0.68±0.14),明显高于自身抗体(-)组(0.55±0.12,P〈0.01)和健康对照组(0.58±0.12,P〈0.05)。(3)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组Stat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5±0.94比0.54±0.36),P—Stat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42±0.18比0.85±0.38)(均P〈0.05);而自身抗体(-)组Stat5、P—Stat5蛋白表达水平(0.75±0.69、0.70±0.1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付蓉刘惠王珺李丽娟王红蕾王一浩邵宗鸿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