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2001CA1CJA6)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高淑君田庆印李伯勤刘同涛梁英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教育部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管细胞粘附...
  • 1篇血管细胞粘附...
  • 1篇粘附分子
  • 1篇沙坦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生长
  • 1篇细胞生长因子
  • 1篇细胞粘附分子
  • 1篇纤维细胞
  • 1篇纤维细胞生长...
  • 1篇厄贝沙坦
  • 1篇斑块
  • 1篇斑块消退
  • 1篇成纤维细胞
  • 1篇成纤维细胞生...
  • 1篇成纤维细胞生...

机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作者

  • 1篇梁英
  • 1篇刘同涛
  • 1篇李伯勤
  • 1篇田庆印
  • 1篇高淑君

传媒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厄贝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消退粥样斑块的机制。方法将4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而实验组喂高脂饲料12周后,改喂普通饲料并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辛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各10只,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治疗12周。测定血清血脂浓度及斑块内膜和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自然消退组相比,厄贝沙坦组的血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斑块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及VCAM-1、FGF2的表达均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可能通过影响VCAM-1、FGF2和Bcl-2的表达而消退斑块。
高淑君田庆印刘同涛梁英李伯勤
关键词:动脉硬化厄贝沙坦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CL-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