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11]02-21-06)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熊盛青李占奎丁燕云周德文邓茂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磁场特征
  • 3篇盆地
  • 3篇基底
  • 3篇基底结构
  • 3篇航磁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重磁
  • 2篇重磁场
  • 2篇重磁场特征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羌塘
  • 1篇羌塘盆地
  • 1篇中生界
  • 1篇西藏羌塘盆地
  • 1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北西向
  • 1篇北西向构造
  • 1篇藏东

机构

  • 3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作者

  • 2篇丁燕云
  • 2篇李占奎
  • 2篇熊盛青
  • 1篇宋燕兵
  • 1篇王启
  • 1篇李冰
  • 1篇王志博
  • 1篇邓茂盛
  • 1篇周德文

传媒

  • 2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西藏羌塘盆地的重磁场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13年
根据最新高精度航磁、重力测量资料,对西藏羌塘盆地的重、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盆地的边界及范围,并在编制羌塘盆地变质基底深度图、构造区划图和中生界厚度图基础上,对盆地的基底结构、性质及其深度变化特点以及构造格局、盖层厚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基底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结晶基底埋深可达5~15km,盖层为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羌塘盆地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制约,呈“二拗一隆”的构造格局,其中双湖隆起是一个岩浆岩杂岩隆起,盆地内还划分出17个凸起和凹陷。通过对重、磁资料分析,否定了前人提出的在盆地中部存在一条近东西向分布的隆起带(即所谓“中央隆起带”)的观点;利用重力空间域线性迭代反演技术,初步确定羌塘盆地中生界地层厚度在4-8km。这些新的认识和结论,为今后在该盆地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熊盛青丁燕云李占奎
关键词:羌塘盆地航磁
四川盆地的磁场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根据航磁测量资料,对四川盆地的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盆地的边界及范围,并在编制四川盆地变质基底深度图、构造区划图的基础上,对盆地的基底结构、性质及其深度变化特点以及构造格局、盖层厚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基底由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组成,埋深可达5~12 km,盖层为震旦纪一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盆地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NE向和近EW向构造制约,呈"四坳三隆"的构造格局。这些认识和结论,为今后在该盆地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冰宋燕兵王启王志博郭亮蒋久明耿圣博邓茂盛周德文
关键词:四川盆地航磁
鄂尔多斯盆地的磁场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文中从地球物理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航磁特征与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盆地的边界及范围,并在编制鄂尔多斯盆地磁性基底深度图、构造区划图的基础上,对盆地的基底结构、性质及其深度变化特点和构造格局、盖层厚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由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组成,埋深大部分可达3000~11000m,盖层为震旦纪一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盆地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近EW向、NE向和SN向构造制约,多呈隆坳相间排列的特点,盆地构造面貌北部构造走向呈EW向,中东部构造走向呈NE向,西缘构造走向呈SN向。这些认识为今后在该盆地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冰宋燕兵石磊王启蒋久明金久强周德文徐明肖刚毅谢民英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航磁
西藏地区重磁场特征及藏东构造格局新认识被引量:8
2012年
根据新编制的1∶100万西藏地区重磁图发现,在西藏东部雁石坪—昌都地区存在一组北西向构造,它与西藏中西部发育的近东西向构造呈相交而不是相接关系,这与地质上通常认为的西藏地区主体呈北西—东西—北西西向的平卧"S"型构造格局观点相异,从而对西藏地区东部的地质构造格局有了新的认识。文中清晰地展示了这组北西向构造及近东西向构造的重磁场面貌,并推测认为这组北西向构造可能是从祁连山—东昆仑山北西向构造中沿东昆仑断裂分裂出来的,而先前认为的北西向构造与近东西向构造相接的观点反映的应是侏罗纪之后受印度地块向北推挤,上覆浅层构造特征,这个新发现对认识西藏地区地质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熊盛青丁燕云李占奎
关键词:北西向构造重磁场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