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003356)

作品数:2 被引量:44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省平黎祖福刘涛胡晓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石斑
  • 2篇石斑鱼
  • 2篇斑鱼
  • 1篇地理群体
  • 1篇遗传分化
  • 1篇英文
  • 1篇鱼苗
  • 1篇鱼苗培育
  • 1篇人工繁殖
  • 1篇苗种
  • 1篇苗种培育
  • 1篇繁殖
  • 1篇鞍带石斑鱼
  • 1篇AFLP
  • 1篇AFLP分析
  • 1篇赤点石斑鱼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陈省平
  • 1篇黎祖福
  • 1篇胡晓丽
  • 1篇刘涛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研究被引量:26
2006年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尾,经35d培育,获得4~5cm的鱼苗25.72万尾,成活率3.5%。池塘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仔鱼780万尾,放苗前,池塘中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密度超过200个/L,放养密度为每1/15hm^2投放2.0~2.5万尾,开口仔鱼在土塘水温23~27℃、盐度25~28、pH7.8~8.5的条件下,经35d培育,鱼体全长达3.2cm,仔鱼变态完全,成为幼鱼,获得5cm以上的鱼苗21.6万尾,成活率2.8%;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661万尾,获得5cm以上的鱼苗41万尾,成活率6.2%。挑选76尾亲鱼单独喂养,在饲料中添加17a-甲基睾丸酮和多种维生素等,经过两个月的雄性化培育,有57尾转雄,且受挤压时有精液流出,转雄率为75%。
黎祖福陈省平庄余谋庄杰贵
关键词: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英文)被引量:18
2009年
应用AFLP技术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7个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大亚湾群体和舟山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湛江群体最高;通过UPGMA聚类,7个群体88个个体明显分成3支,三亚群体单独聚为一支(Clade A),湛江群体的部分个体聚类为一支(Clade B),湛江群体剩余个体和其他5个群体的个体聚为一支(Clade C)。其中在分支C中存6个小的分支,这6支中个体间基本以地理群体进行聚类。研究结果为赤点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陈省平胡晓丽刘涛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AFLP遗传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