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546)

作品数:18 被引量:279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克信陈锐明冯庆来陈奋宁徐亚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9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地层
  • 3篇盆地
  • 3篇二叠纪
  • 2篇地层对比
  • 2篇地层学
  • 2篇新生代
  • 2篇牙形石
  • 2篇生物地层
  • 2篇生物地层学
  • 2篇生物绝灭
  • 2篇青藏高原
  • 2篇腕足
  • 2篇灭绝
  • 2篇绝灭
  • 2篇二叠纪末
  • 2篇法门期
  • 2篇北缘
  • 1篇低温热年代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作者

  • 7篇张克信
  • 4篇冯庆来
  • 4篇陈锐明
  • 3篇周树青
  • 3篇徐亚东
  • 3篇陈奋宁
  • 3篇龚一鸣
  • 3篇黄海平
  • 2篇史晓颖
  • 2篇林畅松
  • 2篇骆满生
  • 2篇童金南
  • 2篇顾松竹
  • 2篇吴俊
  • 2篇杜远生
  • 2篇宋博文
  • 2篇张楗钰
  • 1篇王国灿
  • 1篇姚华舟
  • 1篇李存贵

传媒

  • 9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质论评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4篇2010
  • 12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展褶皱要素对隐伏滑脱层深度及几何样式的约束:数学分析及其在重庆地区薄皮构造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根据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在前人建立的断展褶皱数学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断展褶皱要素组合对隐伏滑脱层发育深度和几何样式的限定。需要给定的参数组合包括:断展褶皱后翼倾角2θ、翼间角γ、背斜的构造高度h、背斜的宽度LAB、断端点T以上地层厚度h0。这些参数均可由野外实测或地震剖面解释中给定。由这些参数可以推导出:断坡的倾角α、断坡的顶点T到断层滑距开始降低的点P的距离LTP。地层的压缩量f0、隐伏滑脱层的深度h’。将此推导过程用VC^++编程软件ZB1.0加以实现。根据地震剖面的解释及地表资料整理结果,把上述演算结果应用于重庆方斗山地区的茨竹亚背斜的2个剖面中,计算出隐伏滑脱层的深度分别为8.10~8.63km,证明茨竹亚背斜隐伏主滑脱层发育于寒武系底部。滑脱断层断坡倾角为29°~45°,属于中等倾角。这一研究成果既可在理论上定量计算隐伏滑脱层样式和深度,又能指导对潜伏构造的勘探实践。
张冰颜丹平宋鸿林张维宸徐萍魏国庆金哲龙
关键词:薄皮构造滑脱断层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化隆地区新生代沉积古地理演化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详细分析和对比循化-化隆盆地及邻区新生代沉积序列,将研究区新生代沉积古地理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渐新世,西秦岭逆冲带、拉脊山逆冲带抬升,循化-化隆盆地压陷下沉,接受以砾岩夹砂岩为主的洪冲积扇和山区河流相沉积,称他拉组。他拉组古流向主要为北东向及北北西向,与盆地南缘的西秦岭北缘隆起带基本垂直或平行,西北边缘古流向为南东东向。(2)中新世—上新世早期,经过渐新世洪冲积填平,很快进入河流三角洲充填阶段,并在中新世早期进入湖泊环境接受沉积。中新世是循化-化隆盆地、临夏盆地、定西-兰州盆地湖盆面积扩展最大期,循化-化隆盆地往东与临夏盆地连通,总体上构成向东张开的大型压陷盆地。这一时期,盆地多以湖泊和湖相三角洲、冲洪积平原相沉积为主。盆地在循化、尖扎、化隆等地发育大面积咸水湖相沉积。盆地四周发育冲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相沉积,在同仁往北、民和往南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沉积。(3)上新世3.6 Ma左右,为临夏组之上的积石组砾岩发育期。由于周缘山系强烈逆冲与盆地整体隆升,导致积石组与下伏临夏组何王家段之间发育沉积间断与不整面,区域上同仁盆地、甘加盆地、桑科盆地和定西-兰州盆地全部结束沉积。3.6 Ma以后盆地内分布的上新世积石组巨砾岩是该时期周缘山系进一步隆升的沉积响应。循化-化隆盆地与临夏盆地被积石山隆起带分割,盆地主要物源为拉脊山隆起带和西秦岭隆起带。盆地在循化县尕楞乡宗务一带发育的积石组冲洪积扇砾岩堆积最厚。
骆满生张克信林启祥张楗钰陈奋宁徐亚东陈锐明
关键词:古地理新生代
广西泥盆系弗拉斯-法门期之交的事件沉积及其对小行星碰撞引起的大海啸的启示被引量:8
2008年
广西泥盆系弗拉斯-法门阶事件界线附近广泛分布一套事件沉积.该事件沉积具有等时性、成因相关性、分区性和广布性.事件沉积绝大部分位于下triangularis带,分布于台间海槽相区和台地边缘斜坡相区.事件沉积以重力流沉积为特色,在横县六景、象州罗秀、巴漆等台地边缘斜坡相区F-F事件沉积为碎屑流沉积的粗砾岩或砾屑灰岩;台间海槽相区的桂林杨堤和白沙、德保都安、武宣南峒和三利、象州香田和马鞍山、崇左那艺、上林云攀等地F-F事件沉积为浊积岩;台间海槽相区的南丹芒场、罗富和南丹-天峨公路F-F事件沉积为块状砂屑灰岩.这些事件沉积可以和比利时的Hony剖面、美国内华达的DevilsGate剖面、摩洛哥的Atrous剖面、俄罗斯的南乌拉尔、西伯利亚东北部的Fore-Kolyma、波兰-摩拉维亚盆地南部(HolyCross山脉,Cracow和Brno地区)法门阶底部的浊积岩和角砾岩对比.如此广泛的全球性分布的等时性的事件沉积可以和巨大的外星体坠入到海洋中引起的全球性海啸相联系.
杜远生龚一鸣曾雄伟黄宏伟杨江海张哲黄志强
关键词:泥盆系海啸
华南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葛万藻与腕足动物的耦合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对广西桂林杨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剖面连续高密度取样磨片,在显微镜下分别统计腕足动物和葛万藻在薄片中所占面积百分比,以此作为其丰度变化的指标.研究发现,腕足动物与葛万藻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腕足动物的掘穴、觅食等活动对葛万藻的生长起破坏作用,当腕足动物繁盛时葛万藻的数量将会大幅下降,但两者之间并不仅仅是生存竞争关系.葛万藻繁盛时通过光合作用大量释放氧气将会缓解水体缺氧状况,在下Kellwasser贫氧事件中对腕足动物的生存环境起到了改善作用,使得腕足动物丰度上升.丰度增加的腕足动物反过来又压制了葛万藻的生长,造成葛万藻数量锐减.而在缺乏葛万藻改善水体含氧量的情况下,腕足动物在上Kellwasser层的缺氧事件中也受到重创.腕足动物和葛万藻分别作为后生动物和地微生物的代表,在晚泥盆世F-F大灭绝事件中表现出的这种复杂关系对研究地质历史转折期后生动物与地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徐冉龚一鸣曾剑威
关键词:腕足动物缺氧晚泥盆世
华南二叠纪腕足长身贝类的形态演化规律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对华南二叠纪腕足类壳饰的研究和个体大小的统计分析表明,长身贝类的形态演化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从乌拉尔世(早二叠世)到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同心饰或放射饰较强的种(类型3)所占的百分比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同心饰或放射饰较弱的种(类型2)所占的百分比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从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到长兴期,同心饰或放射饰较强以及较弱的种所占的百分比均呈增加的趋势.从乌拉尔世到晚二叠世长兴期壳刺发育的种(类型4)所占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减小的趋势.从吴家坪期到长兴期(包括过渡层)部分种表现出壳体小型化的趋势.二叠纪长身贝类壳饰和个体大小的演化规律与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前以及绝灭过程中的贫氧、食物短缺、海平面变化以及底质的变化相关.
张阳何卫红
关键词:腕足类二叠纪
华南二叠纪末深水硅质海绵骨针灭绝模式和灭绝过程被引量:2
2008年
华南大隆组硅质岩地层含有大量的、多种类型的硅质海绵骨针,这些骨针为研究二叠纪末硅质海绵动物的灭绝过程和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对广西东攀和贵州马鞍营剖面海绵骨针的研究,共发现海绵骨针52种类型85亚类型.这些海绵骨针在接近二叠纪和三叠纪(P/T)界线附近分异度迅速降低,88%~90%的类型和88%~92%的亚类型消失,只有5种亚类型延续到了早三叠世,包括Oxeas A,Oxeas B,Strongles B,Oxy-orthpentactines和Oxy-orthohexactines A.不同轴数骨针类型的灭绝顺序不同:三轴和四轴骨针最先消失,然后是多轴和网状骨针消失,单轴骨针消失偏晚.不同表面结构特征的海绵骨针灭绝顺序也不同:分枝型和多刺型骨针较早灭绝,光滑型的骨针较晚灭绝或延续到了下三叠统地层中.其灭绝过程表现为逐渐的灭绝模式,并且可以分为两个灭绝阶段:第一阶段呈现出较慢的灭绝速度和较低灭绝率,第二阶段灭绝速度和灭绝率急剧升高.
刘桂春冯庆来顾松竹
关键词:二叠纪末灭绝
广西晚长兴期放射虫生物地层学及其与牙形石带的对比被引量:2
2008年
从广西西南部东攀、柳桥和蒎蓖三条剖面中,发现了保存精美、种类丰富的放射虫动物群.其中属于阿尔拜虫属(Albaillella)和新阿尔拜虫属(Neoalbaillella)的放射虫共计16个种,包括7个未定种.根据这些放射虫的地层分布,建立了两个放射虫化石带,从下至上为:Albaillella triangularis带和Albaillella yaoi带.基于共生的牙形石化石,将放射虫带与牙形石带作了对比,发现Albaillella triangularis带和Albaillella yaoi带分别可以与牙形石Neogondolella postwangi带和Neogondolella yini带对比.
吴俊冯庆来
关键词:生物地层放射虫牙形石长兴期地层对比
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牙形石动物群:浅水相与深水相的对比被引量:3
2008年
对华南的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至三叠纪早期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二叠纪末期同沉积的灰岩透镜体中(第3层和第5-2层)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共鉴定出牙形石P1分子1属8种,包括一新种:Neogondolella dongpanensissp.nov.该剖面牙形石产出的特点表明这些牙形石属于Neogondolella yini带,且该剖面的第3-5层相当于煤山剖面的24层.根据牙形石资料和前人已发表的放射虫资料,认为东攀剖面的Neoalbaillella optima带至少延伸到了N.yini牙形石带的上部.
罗根明赖旭龙冯庆来江海水Paul Wignall张克信孙亚东吴俊
关键词:二叠纪末期牙形石动物群地层对比
青海循化盆地中新世中期—上新世早期介形类组合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对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羊圈贡拜村-西沟中新统-上新统实测剖面中介形类动物群的研究,在其中的35个层位样品中发现含介形类化石7属32种,并建立了两个组合:(1)Candona-Candoniella组合;(2)Ilyocypris-Candoniella-Candona组合。依据介形类组合带,将咸水河组上部时代厘定为中新世中期,而临夏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建立5个生态组合:(1)Candona-Can-doniella生态组合;(2)Ilyocypris errabundis-Ilyocypris dunschanensis生态组合;(3)Candona-Candoniella生态组合;(4)Ilyocypris biplicata-Candoniella生态组合;(5)Candonaoppressa-Candona exti ma生态组合。通过对介形类生态组合进行详细的生态特征分析,结合磁性年代学数据,将循化盆地14.6-5Ma的古气候划分为5个阶段:(1)14.6-9.5Ma为凉干期;(2)9.5-9.38Ma为热干期;(3)9.38-6.88Ma为冷干期;(4)6.88-6.83Ma为温干期;(5)6.83-5Ma为凉干期。
骆满生吕欣蕾张克信陈奋宁徐亚东陈锐明宋博文
关键词:介形类古气候演化
旋回地层学:地层学解读时间的第三里程碑被引量:43
2008年
围绕对地质时间的认识,地层学取得了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3次里程碑性的重大进展.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并与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技术相结合建立的、以百万年为计时单位的地质年代表既创造了地层学的辉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学对精确数字定年的不懈追求和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功能.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简要回顾了地层学解读时间的漫长过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概念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旋回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在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以广西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海相碳酸盐地层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了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基础上构建高分辨率,并能与人类社会时间接轨的地质时间坐标的广阔前景和科学意义.
龚一鸣杜远生童金南张克信冯庆来谢树成胡斌齐永安张国成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米兰柯维奇旋回泥盆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