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GJW002)
-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5
- 相关作者:董青岭孙瑞蓬戴长征丛培影黄日涵更多>>
-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网络空间威慑报复是否可行?被引量:19
- 2012年
- 2011年5-7月间,美国相继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两份政策文件,此举标志着美国网络空间报复战略的正式出台。作者首先分析了当前学界有关网络空间威慑的争议焦点,指出威慑战略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可照搬于网络空间的安全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威慑战略完全缺乏网络空间的适应性;然后以工具理性假定和风险偏好分析为切入点构想了一种网络空间理性威慑模型,该模型假定在无法确知攻击者属性或攻击来源的情形下,从逻辑推断上将网络攻击者的决策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风险偏好型、风险中性型和风险规避型攻击决策,用以阐释网络空间中惩罚的作用与威慑机理;进而以模型为架构简要评析了美国现行网络威慑战略的效度和信度,并指出了理性网络空间威慑学说的启发与不足之处。
- 董青岭戴长征
- 关键词:网络空间威慑风险偏好
- 新媒体外交:一场新的外交革命?被引量:19
- 2012年
- 在Web2.0时代,以宽带互联网和手机移动无线网络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正成为新一轮国际话语权竞争的主阵地,网络议政、微博问政和博客/播客参政日趋成为各类非国家行为体(个人、公司和NGOs等)参与外交活动、影响外交决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随着我国民众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使用Web2.0工具,西方对华"新媒体外交"已成我国面临的紧迫政治风险。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了WEB2.0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当前国际政治现实的重构和传统外交理念的变革,同时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简要评析了当前新媒体外交所呈现出来的若干态势和政策实践,并就未来中国新媒体外交开展的可能议程和研究重点进行探讨。简言之,本文强调:新媒体外交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外交沟通技术革命,值得学界和政策界广泛关注。
- 董青岭孙瑞蓬
- 关键词:WEB2.0社交网络
- 大数据外交:一场即将到来的外交革命?被引量:16
- 2015年
- 在新技术变革的驱动下,大数据已然向外交决策、规划和实践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世界一些国家的外交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革,在经验驱动之外,数据驱动正日益成长为一种全新的外交模式;从数字外交向数据外交的激进跃迁,展现了当今时代大数据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社会冲击力,同时也预示了传统的外交理论与外交指导原则可能需要根据技术的进步而加以修正。考虑到大数据的技术特征以处理海量数据、非结构数据和即时数据见长,并以数据可视化作为分析结果展现形式,文章主要考察了大数据兴起对当前外交领域的介入态势及其对外交决策模式的冲击,概述了当前对大数据应用于外交领域的主要争议与若干案例应用,并简要评析了大数据驱动外交模式创新的未来前景与关键障碍。
- 董青岭
- 关键词:大数据
- 网络空间威慑:如何推进第三方责任被引量:9
- 2013年
- 网络空间威慑不同于常规威慑与核威慑,二者基于不同的原则而运转。在网络空间中,由于网络攻击者的匿名性、网络归因溯源技术的受限性以及网络空间本身的互联互通性,本来身处局外的"第三方"却常常深深卷入其中。就此,作者在情景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如果网络空间威慑第三方卷入难以避免,那么威慑方应当如何推进第三方责任?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作者首先定义并厘清了"第三方"在网络空间威慑中的"局外合作者"身份和作用,提出网络空间威慑效力的发挥严重依赖于威慑方与第三方的紧密合作;若要诱导并约束第三方持续参与合作威慑进程,则必须要解决利益驱动和违约欺骗两个核心问题,同时更要明晰和推进第三方在网络空间威慑中的地位和责任范畴。简言之,网络空间威慑,第三方深深卷入其中;在发挥威慑效力的过程中,"合作安全"是其基本运行原则;威慑效力严重依赖于威慑方与第三方的紧密合作。
- 董青岭
- 关键词:网络攻击网络安全
- 网络权力:国际战略层面的新思考被引量:2
- 2013年
- 网络信息时代,权力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非政府行为体和个人变得更加活跃,并冲击到了政府的权威。权力流散使国际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行为体多元化和"一超多强"的国际力量对比关系将平行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网络空间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新领域,网络权力成为争夺的新焦点。中国作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需要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构建符合自身未来发展的网络空间战略。
- 丛培影黄日涵
- 关键词:网络权力网络空间
- 反思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当前大数据的兴起正在广泛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际关系领域也概莫能外。大数据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其一,大数据介入国际关系研究的争议与可能性;其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数据跨境采集与跨境流动问题;其三,大数据应用过程中的两大误解问题。大数据介入国际关系研究不仅可行而且必要,正确使用大数据需要正视两点问题:一要正确理解大数据的含义、性质与缺陷,数据清洗是降低数据噪音的必要一环;二要正视数据跨境采集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障碍和政治障碍,特别是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忧虑,深入探讨数据的主权属性。
- 董青岭
- 关键词: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