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21)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小京马宗虎尚红耿文清魏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克力爱尔生物实验室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溶胶
  • 3篇值模拟
  • 2篇实验室
  • 2篇通风
  • 2篇微生物
  • 2篇病原
  • 2篇病原微生物
  • 1篇信息管理
  • 1篇信息管理系统
  • 1篇致病性微生物
  • 1篇溶胶
  • 1篇生物菌
  • 1篇生物气溶胶
  • 1篇实验室生物
  • 1篇实验室生物安...
  • 1篇实验室信息
  • 1篇实验室信息管...
  • 1篇实验室信息管...
  • 1篇通风方式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克力爱尔...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全技术有限公...

作者

  • 3篇耿文清
  • 3篇尚红
  • 3篇马宗虎
  • 3篇张小京
  • 2篇武桂珍
  • 2篇王健伟
  • 2篇陈岚
  • 2篇魏强
  • 2篇任丽丽
  • 1篇罗振坤
  • 1篇侯培森
  • 1篇刘海峰
  • 1篇孙嵘
  • 1篇肖艳
  • 1篇王秋华

传媒

  • 4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VO_2薄膜相变的强光限幅机制与复合防护技术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研究基于热致相变原理的VO2薄膜强光限幅机制及其激光防护复合技术。方法:对VO2薄膜强光限幅特性、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与相关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强光限幅与激光防护的技术特点及其规律,建立VO2薄膜强光限幅复合防护技术模块。结果:介绍了强光限幅与激光防护的技术特征,提出以激光为代表的强光辐射光限幅复合防护技术,包括VO2薄膜的设计与制备,热致相变与光限幅性质,相变阈值和光损伤阈值,复合材料增强防护技术,强光限幅与复合防护性能测试。结论:VO2薄膜强光限幅与激光防护复合技术为强光辐射人眼及光电传感器的损伤防护和光限幅材料与光限幅器的设计制备提供了有效技术途径。
罗振坤王秋华刘海峰孙嵘
关键词:VO2薄膜光限幅激光防护
以腺病毒为模式分析影响病原微生物2种常用灭活方法可靠性的因素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以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vGFP)为模式病毒,模拟实验室内利用次氯酸钠灭活含病毒废液和利用紫外线对生物安全柜台面进行消毒的实验室操作,并评价其可靠性及影响因素。方法终浓度为0(阳性对照)、0.5%、0.2%、0.1%、0.05%的次氯酸钠溶液(0.5%、0.2%、0.1%、0.05%次氯酸钠组)分别与rAdvGFP溶液(1×106TCID50)混合后,将混合液原液与混合液的1:10~1:105倍比稀释液分别接种人胚肾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蛋白的表达。将rAdvGFP溶液(1×103TCID50)置于紫外灯下分别照射0(阳性对照)、15、30、60、120min(15、30、60、120min照射组),各组再按垂直照射高度的不同分为5、10、20、30、67cm亚组,照射后收集各组病毒液接种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蛋白的表达。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各组次氯酸钠病毒混合液原液均造成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0.5%次氯酸钠组混合液原液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强;稀释10倍后,除0.05%次氯酸钠组外,其余各浓度次氯酸钠组稀释液均导致细胞不同程度的死亡;稀释102倍后,仅0.5%次氯酸钠组稀释液仍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仅0.1%次氯酸钠组的1:10、1:102倍稀释液和0.05%次氯酸钠组的1:10、1:102、1:103倍稀释液接种细胞可见绿色荧光。紫外线照射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15min照射组的各亚组细胞均可见明显绿色荧光;30min照射组的20、30、67cm亚组与60、120min照射组的67cm亚组细胞仍可见绿色荧光。结论有效氯浓度须在0.2%以上、安全柜内1.12mW/cm2强度紫外线照射30min以上方能有效灭活重组腺病毒,建立实验室操作的可靠性评价技术体系并据此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很有必要性。
任丽丽陈岚肖艳王健伟
关键词:腺病毒科
用安德森空气生物采样器采集病毒气溶胶的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以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vGFP)为模式病毒,进行气溶胶的主动发生实验和模拟剧烈吹打、振荡混匀等操作,利用安德森采样器进行气溶胶的采集,以建立简单易行的病毒气溶胶采集检测体系。方法用气溶胶发生器模拟模式病毒的气溶胶主动发生,分别在距离发生器管口0、10和20cm处放置采样器及培养皿,在气溶胶发生30s时开始采集,共采集5min。在模拟吹打操作中,将10ml病毒液置于50ml离心管中,用微量移液器反复吸取吹打病毒液;在模拟振荡操作中,将10ml病毒液置于50ml离心管中盖紧,以振荡器最大速度涡旋振荡1min,立即打开管盖采集2min,然后盖紧再重复振荡30s后开盖继续采集。两种模拟操作均在距离管口0和10cm处放置采样器及培养皿,各采集5min。收集各采样器及培养皿中的液体,利用阳离子聚合物聚凝胺浓缩后用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并接种人胚肾293细胞进行病毒的培养,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蛋白的表达。结果模拟气溶胶主动发生时,将置于距发生器管口0、10和20cm的采样器和培养皿中的采集液接种细胞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并可检测到病毒核酸。模拟剧烈吹打时,置于0cm处的培养皿内可检测到病毒,而置于0cm、10cm处采样器和10cm处培养皿中均未检测到病毒。在剧烈振荡模拟试验中,在距离管口0cm的采样器和培养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在置于10cm处的采样器中未检测到病毒,在置于10cm处的培养皿中可检测到病毒。结论利用rAdvGFP模式病毒和安德森采样器初步建立了病毒学实验气溶胶收集检测体系,对模拟危险操作感染性材料所产生的气溶胶做出危险评估,为制定病毒学实验操作规范提供了依据。
陈岚车红任丽丽王健伟
关键词:空气微生物学病毒学安全管理生物气溶胶
BSL-3实验室通风方式及污染源位置对气溶胶颗粒分布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BSL-3主实验室上送上排、上送下排2种通风方式的气流运动以及污染源位置对气溶胶颗粒浓度分布影响进行数值研究。方法:利用离散轨道模型模拟气溶胶颗粒的轨迹,并与模拟气流运动的标准湍流模型相耦合。结果:在主实验室送风量、压力以及污染源发射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不仅通风方式是影响气溶胶颗粒分布的因素,污染源发生位置也是影响室内颗粒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结论:对比6个方案,上送上排污染源在位置1时呼吸区有最小的浓度和更好的整体排污效率,上送下排污染源在位置3时呼吸区有最大的浓度和最差的整体排污效率。
耿文清马宗虎尚红张小京
关键词:通风气溶胶数值模拟
BSL-3实验室不同通风方式下气溶胶颗粒分布的数值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对BSL-3主实验室上送上排、上送下排2种通风方式的气流运动以及气溶胶颗粒浓度分布与排除进行数值研究。方法:利用离散轨道模型模拟气溶胶颗粒的轨迹,并与模拟气流运动的标准k-ε湍流模型相耦合。结果:在主实验室送风量及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风方式是影响气溶胶颗粒分布的关键因素。结论:上送上排案例方案对比上送下排案例方案有更多的颗粒逃逸、更少的颗粒悬浮与沉积以及更好的室内排污效率,上送下排案例方案对比上送上排案例方案在呼吸区以及整个室内有更小的颗粒平均浓度。
耿文清马宗虎尚红张小京
关键词:通风气溶胶数值模拟
医学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管理被引量:12
2009年
微生物菌(毒)种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和战略资源,与生物安全、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等密切相关。医学病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引起人类各种疾病的致病性微生物。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日益得到广泛关注的形势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以下称“菌(毒)种”]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做好保藏管理尤为重要。我们根据新形势下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综述了菌(毒)种保藏管理有关规范及要求。
魏强武桂珍侯培森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生物菌实验室生物安全致病性微生物
BSL-3实验室内不同负压对定向气流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讨论BSL-3主实验室内不同负压状态对定向气流影响以及门缝渗风对气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相结合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在保证BSL-3实验室主实验室送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负压大小是影响实验室气流组织的关键因素。结论:在-50 Pa的状态下能形成较好的定向气流形式。
耿文清马宗虎尚红张小京
关键词:负压数值模拟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被引量:17
2008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全国公共卫生领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和角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实验室采用基于实验室质量和安全管理标准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方式,也将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规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魏强武桂珍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疾病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