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2011SKL033)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陈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北洋画报》
  • 1篇都市
  • 1篇都市文化
  • 1篇职业女性
  • 1篇通俗小说
  • 1篇女郎
  • 1篇小说
  • 1篇公众
  • 1篇公众化
  • 1篇封面
  • 1篇封面女郎
  • 1篇城记

机构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

  • 3篇陈艳

传媒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普通女性的公众化——1930年代《北洋画报》封面女郎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北洋画报》是民国时期北方出版时间最长、出版期数最多的综合性独立画报,堪称北派摄影画报的代表。《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被赋予了宣告画报个性及目标读者的双重意义,具有从理想形象到平实形象的变化过程。自1930年代起,较之以前的名媛闺秀,越来越多的普通城市女性出现在画报封面上,她们的穿着打扮乃至生活方式都生动诠释了从"时尚"到"流行"的日常大众文化的变迁。而其中的普通职业封面女郎不仅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天津女子职业传统与现代纠缠的复杂面貌,也显示了现代城市职业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之间的现实处境。
陈艳
关键词:《北洋画报》封面女郎职业女性
现代都市文化的“三城记”
2013年
北京与上海构成了现代史上的“双城记”,从1930年代沈从文一手挑起“京派”与“海派”之争,到赵园的《北京:城与人》(1991年)和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2001年),北京与上海分别作为乡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象征,被赋予了特征鲜明而又二元对立的文化意义.之后的上海研究基本延续了李欧梵的主要结论,并不断丰富、深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今的《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和张勇的博士论文《“摩登主义”文化与文学研究(上海,1927-1937)》,都是以上海都市文化为对象,讨论中国文学及文化现代性问题的力作.
陈艳
关键词:都市文化《北洋画报》
《北洋画报》与“津派”通俗小说新类型
2012年
1926年7月7日,《北洋画报》在创刊号上推出长篇通俗小说《津桥蝶影录》,开了现代"津派"通俗社会言情小说采用现实题材、反映都市生活的先例,并沿着这一题材不断开掘,开启了天津都市言情小说创作的潮流,使得天津的通俗小说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北画的都市言情类作品,以"南来北往"的小说模式最为突出,它充分反映出天津在京沪之间的独特文化位置。
陈艳
关键词:《北洋画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