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11008)

作品数:9 被引量:11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进欣孙书存王今殊邢伟仲崇庆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通量
  • 3篇盐沼
  • 3篇甲烷
  • 2篇土壤
  • 2篇微生物
  • 1篇乙烷
  • 1篇植被
  • 1篇植物生物量
  • 1篇上甲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碳密度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排放通量
  • 1篇区系调查
  • 1篇全球变化
  • 1篇微生物区系
  • 1篇卤代
  • 1篇卤代甲烷
  • 1篇陆地生态
  • 1篇陆地生态系统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5篇徐州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王进欣
  • 4篇孙书存
  • 3篇王今殊
  • 2篇仲崇庆
  • 2篇王睿勇
  • 2篇钦佩
  • 2篇邢伟
  • 2篇赵平芝
  • 1篇张玲
  • 1篇蒯梅娟
  • 1篇吕超群
  • 1篇叶温乐
  • 1篇郭英燕
  • 1篇何雪青
  • 1篇张维康
  • 1篇王栋
  • 1篇朱晓飞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海岸带盐沼挥发性氯代烷烃单体成分通量的相互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挥发性氯代烷烃是大气中重要的短命氯源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具有重要贡献,在全球C和Cl元素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环境意义。分别于生长季(2004年7月)和非生长季(2005年1月)在苏北海岸带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氯代甲烷(CH3Cl、CH2Cl2、CHCl3和CCl4)和氯代乙烷(CH3CHCl2和CH3CCl3)6种单体成分通量。结果表明:海岸带盐沼生态系统氯代烷烃单体成分通量关系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海岸带盐沼高氯烷烃不同单体成分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低氯烷烃CH3Cl与各种高氯烷烃单体成分间相关性不显著。这表明海岸带盐沼低氯烷烃和高氯烷烃的源汇过程可能是不同的,而高氯烷烃间可能存在比较一致的源汇过程;二是高等植物对氯代烷烃不同单体成分贡献的差异性表现为对低氯烷烃CH3Cl表现为源效应,而对高氯烷烃则表现为汇效应;三是盐沼土壤对氯代烷烃不同单体成分的贡献均表现为汇效应,但是研究区低氯烷烃和高氯烷烃来源和生物降解模式不同。低氯烷烃CH3Cl可能源于盐沼植物及其枯落物排放和海洋排放的输入,而高氯烷烃含量既可能来自非生长季盐沼植物和凋落物腐解释放,也可能来自其他区域人类活动排放和海洋排放的外源输入。因此,海岸带盐沼对外源输入的高氯烷烃具有吸纳作用。
王进欣王今殊钦佩张维康王栋蒯梅娟
海岸带盐沼还原性硫气体和甲烷自然释放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还原性硫气体和甲烷自然释放是全球碳、硫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全球估算的时空变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特殊性以及还原性硫气体和甲烷通量关系的不明确性等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科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王今殊仲崇庆邢伟王进欣
关键词:盐沼
苏北盐沼环境梯度上甲苯通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在苏北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了甲苯气体通量。为确定高等植物对通量的贡献,进行了高等植物地上部分去除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梯度上,在生长季(4—10月)盐沼整体上表现为甲苯的净汇,消耗率变化范围为2.50~17.45μmol/(m2.d),其中,互花米草带消耗率最高。在非生长季(11月至次年3月)表层冻结的植被带表现为甲苯的弱源,通量变化范围为5.15~10.76μmol/(m2.d)。光滩全年均表现为排放甲苯。由于盐沼消耗率大于排放率,生长季长于非生长季,所以海岸带盐沼全年表现为消耗甲苯。高等植物地上部分是甲苯的重要汇,但是消耗机制还不清楚。盐沼甲苯净消耗率与土壤温度、光照强度、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土壤有机质、硫酸盐含量和大气中甲苯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王进欣
关键词:甲苯通量
苏北海岸带盐沼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通量沿高程梯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2004年4月到2005年1月在我国东部海岸带盐沼上沿高程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二氯甲烷(DCM,CH2Cl2)和1,2-二氯乙烷(1,2-DCA,CH2CH2Cl2)气体通量。为确定高等植物对通量的贡献,进行了高等植物地上部分去除实验。也对通量与生态因子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程梯度上,生长季(4~10月份)盐沼整体上表现为DCM和1,2-DCA的净汇,其中,米草带和光滩对DCM和1,2-DCA的消耗率最高。非生长季(11月到翌年3月份)表层冻结的植被带表现为DCM和1,2-DCA的弱源,但是受非生长季采样量不足的限制,难以确定盐沼究竟是DCM和1,2-DCA的净源还是净汇。高等植物去除实验结果表明生长季高等植物地上部分是DCM和1,2-DCA的重要汇,而非生长季为净源,然而高等植物排放和消耗DCM和1,2-DCA气体的基本机制还不清楚。盐沼DCM和1,2-DCA通量正相关于光照强度、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而负相关于土壤温度、硫酸盐含量和大气中DCM和1,2-DCA浓度。这表明盐沼对DCM和1,2-DCA的吸收可能与相对较高的DCM和1,2-DCA大气背景浓度和丰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
王进欣
关键词:植物生物量通量
江苏盐城新洋港互花米草盐沼的微生物区系调查被引量:4
2007年
于2004年10至2005年8月期间,调查了江苏省盐城新洋港海岸带互花米草盐沼土壤微生物的时空分布,以期了解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根据植被不同,将采样点划分为盐蒿带、米草带和光滩带,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微生物分离计数。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盐沼微生物数量总体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空间分布上,细菌表现为米草带>碱蓬带>光滩带,真菌为米草带≥碱蓬带>光滩带,放线菌为碱蓬带>米草带>光滩带。在时间分布上,在气温最高的8月,三类微生物的数量都达到最大。盐沼植被类型、土壤性质、有机质含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微生物的区系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叶温乐何雪青赵平芝孙书存王睿勇
关键词:微生物区系
苏北盐沼DMS、CS_2和CH_4排放通量沿高程梯度的变化被引量:13
2009年
在中国东部海岸带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CH4、DMS和CS2气体的通量。结果表明,苏北海岸带盐沼整体上表现为CH4、DMS和CS2气体的源,其中,互花米草带(Spartina alterniflora)排放率最高。CH4、DMS和CS2排放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支持DMS是甲烷生产底物的推断。高等植物地上部分是CH4、DMS和CS2气体的重要源,但植物排放这些气体的机制还不清楚。盐沼CH4、DMS和CS2气体的净排放可能与盐沼丰富的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质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碳源和能量。
王进欣孙书存王今殊仲崇庆邢伟
关键词:互花米草CH4DMSCS2
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格局研究概述被引量:73
2004年
准确了解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密度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和作用机制 ,对于估算和预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和土壤的碳存储能力、判定碳汇、制定缓解全球变化的合理政策措施 ,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现有研究中发现的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空间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格局的独特特点。在全球尺度上 ,植被碳密度分布与植物生物量格局基本一致 ,除北方森林外其余大部分随纬度升高而减小 ;土壤碳密度则随纬度升高而增大。陆地生态系统中北方森林和热带森林的总体碳密度最高 ,不同的是 ,前者的碳主要集中在土壤中 ,而后者则集中在植被中。但在区域尺度上 ,由于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影响 ,这种规律性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不起作用。水热条件、土壤养分、生物多样性、气候和大气CO2 浓度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等是碳密度空间格局形成和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在某一特定区域 ,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提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抑制呼吸和分解作用来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综合分析特定时空条件下各因子对碳存储量的影响是解释碳密度分布现状 ,预测碳密度格局变化的关键 ,但目前的研究对各项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影响强度及多个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是很清楚 ,需要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力度。?
吕超群孙书存
关键词:生态系统碳密度植被土壤
苏北海岸带互花米草盐沼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被引量:3
2008年
2005年8月在江苏盐城新洋港海岸带盐沼碱蓬带、米草带、光滩带等3个地带采集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微生物分离计数,结果表明苏北盐沼地不同地带的微生物优势群落不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细菌的种类最为丰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金杆菌属、色杆菌属、球杆菌属、固氮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其中总体数量上芽孢杆菌占最大优势。米草带细菌种类最为繁多,碱蓬带次之。真菌种类较少,主要为曲霉属、青霉属、辐枝霉属、毛霉属、木霉属以及酵母等。米草带真菌含量略高于碱蓬带,光滩带最少。放线菌主要以链霉菌属为主,土壤中放线菌的类群在米草跟碱蓬两个地带并无显著的差异,相对光滩,在数量上具很大优势。
赵平芝张玲朱晓飞王睿勇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全球变化下有关卤代甲烷源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5年
大气中存在的卤代甲烷对臭氧层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并参与其它气候现象,其动态变化对臭氧的恢复和地球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文章概述了全球变化下卤代甲烷源汇的研究情况并简单探索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几种卤代甲烷中,溴代甲烷源汇最复杂且对臭氧具有最强的破坏力,因此研究较多。已证明CH3Br的来源有:海洋、土壤、生物燃烧、陆地植物和沼泽地的释放等;CH3Br的汇包括:光化学分解、被土壤和植物吸收、在海洋中的化学和生物降解等。但事实上是已知汇远远大于已知源,且各个源汇的通量在不同研究中结果差异较大,归其原因是卤代甲烷释放与吸收机制的不确定性。虽然近几年的研究也应用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但卤代甲烷各源汇的具体贡献并不清楚。今后卤代甲烷源汇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与气体产生机制最密切的地下部分即“地下生态学”对其通量的影响,而同位素技术的改进及其在痕量气体研究中的应用也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郭英燕孙书存钦佩
关键词:全球变化卤代甲烷痕量气体臭氧层损耗
共1页<1>
聚类工具0